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一男

作品数:14 被引量:7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地震
  • 6篇人工地震
  • 5篇地壳
  • 4篇地震测深
  • 4篇数据库
  • 4篇测深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壳结构特征
  • 3篇地壳速度
  • 3篇地壳速度结构
  • 3篇人工地震测深
  • 2篇地震带
  • 2篇地震预测
  • 2篇断裂带
  • 2篇应用效率
  • 2篇震区
  • 2篇数据库连接
  • 2篇数字信息
  • 2篇剖面
  • 2篇裂带

机构

  • 14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作者

  • 14篇孙一男
  • 5篇宋向辉
  • 5篇臧怡然
  • 4篇王帅军
  • 4篇王夫运
  • 3篇段玉玲
  • 3篇潘素珍
  • 3篇杨宇东
  • 2篇刘越
  • 2篇熊伟
  • 2篇田长征
  • 2篇刘宝峰
  • 2篇李怡青
  • 2篇田晓峰
  • 2篇黄迅
  • 2篇邓晓华
  • 1篇刘兰
  • 1篇赵金仁
  • 1篇刘保金
  • 1篇张建狮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内陆地震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时间项反演的芦山震区基底结构研究
2016年
四川省芦山县境内发生地震以后,中国地震局部署芦山地震科考,沿宜宾―芦山―金川线布设一条长400 km的人工地震宽角反射/折射和高分辨地震折射综合探测剖面,沿剖面进行了8次吨级以上人工爆破激发。根据获得的Pg波数据资料,利用时间项方法对沿线8炮Pg波走时进行反演,沿线不同区段取地壳顶部上覆介质相应的平均速度值,经反演得到了沿剖面各点深度值,给出了震区两侧下方沿剖面结晶基底起伏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剖面东南段的盆地地区(50-250 km桩号)基底埋藏较深(地表以下约3-5 km),覆盖层较厚;进入隆起区(250-450 km桩号)结晶基底埋深逐渐减小,变化在0-3 km,沿剖面的多个位置基底埋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突然抬升或下降,基底界面变化与已知断裂位置相互对应。
邓晓果潘素珍王帅军高占永孙一男李怡青
关键词:结晶基底反演
一种基于地震勘探业务的数字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勘探业务的数字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建立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服务器上还搭载有分别与数据库连接的业务管理子系统、人员管理子系统、成果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和地震预测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
邓晓华顾翔宇黄迅熊伟邓晓果马策军张先昊孙一男贺艳艳臧怡然田长征刘越赵艳华赵媛
深地震测深揭示的济阳坳陷地壳结构特征被引量:2
2017年
对穿过济阳坳陷的3条深地震测深剖面进行解释、对比分析显示,济阳坳陷地壳结构分为上、中、下3层,莫霍面深度在31km左右,区域起伏变化不大,深浅部构造呈镜像对称关系。济阳坳陷内中地壳存在低速体发育,为其顶面滑脱层的发育以及滑脱构造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也导致上下地壳厚度的横向变化存在差异。惠民凹陷下方P_m震相之前出现P_4震相表明,其莫霍面以壳幔过渡带形式存在;东营凹陷下方P_m震相尖锐,其莫霍面则表现为一级间断面性质,体现了不同凹陷深部壳幔作用的差异。结论表明,济阳坳陷地壳结构具有典型的华北地区地壳结构特征,上下地壳厚度横向变化差异与滑脱构造密切相关,而莫霍面性质差异与深部软流圈上涌以及下地壳小规模拆沉有关。
宋向辉王帅军马策军孙一男杨宇东臧怡然
关键词:深地震测深地壳结构
一种基于地震勘探业务的数字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震勘探业务的数字信息一体化管理系统,包括服务器和建立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服务器上还搭载有分别与数据库连接的业务管理子系统、人员管理子系统、成果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和地震预测子系统;业务管理子系...
邓晓华顾翔宇黄迅熊伟邓晓果马策军张先昊孙一男贺艳艳臧怡然田长征刘越赵艳华赵媛
基于人工地震剖面的深地测深数据库建设
2022年
深地测深数据库是根据人工地震剖面,以科学大断面为数据基础,综合物理勘探方法,并充分吸收历年成果资料,应用新技术、新理论和新方法编制而成。深地测深数据库内容丰富,信息量巨大,数据约3 TB,记录了1976—2016年131条人工地震剖面,观测距离34455 km,炮点个数825个,观测点数60374个。各剖面均建立相应属性,并编写数据库说明书和元数据。数据库采用统一编号和格式,编写过程采用SQL平台工作站完成,数据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深地测深数据库充分反映了人工地震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当前研究的新水平。
马策军孙一男邓晓果
关键词:人工地震剖面炮点
人工地震数据管理平台
2022年
人工地震数据的存储管理及共享技术发展迅速,但是存储管理方式、资源利用率及服务水平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针对以上问题初步建立人工地震数据平台,利用Web和数据库技术,整合并存储已有人工地震数据资源,以便向公众及地震科研人员提供最新工作进展和研究成果。该平台的建立,利于科学研究工作的交流合作和观测资料的充分利用,从而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做更大贡献。
孙一男
关键词:WEB技术数据库技术
一种地震台阵台站观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震台阵台站观测装置,包括地震台阵观测装置本体、防尘箱、防尘网和限位组件,所述防尘箱的内部装设有地震台阵观测装置本体,所述防尘箱的上部内侧装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两侧装设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孙一男程国亮宋佳佳
华北克拉通中西部一维地壳结构特征
2022年
利用在华北克拉通中西部横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银川地堑、黄河断裂带和贺兰山山前断裂布设的一条长度500 km的高分辨地震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资料,获得了P波震相走时,并利用多种计算方法获得该区的一维地壳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银川盆地及其两侧区域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壳内界面分层都显示出较大的差异,银川盆地及以西区段呈现三层地壳结构,下地壳界面仅在鄂尔多斯块体西部显示,地壳结构呈现双层特征,且壳内速度等值线和界面变化相对平缓,显示出稳定的地壳结构特征;沿地震测深剖面地壳厚度总体呈现自东向西逐渐加厚的特征,各个块体又具有各自的地壳厚度特征。结合该区其他地球物理、地质资料等研究结果,分析了银川地堑与相邻地块的基底结构、深部构造差异,探讨其横向差异及不同地区的构造变形特征。此结果为深入认识华北克拉通中西部空间差异性、构造薄弱带或活动构造带的深、浅构造特征研究提供了精细的地球物理参数。
孙一男王亮程国亮
关键词:人工地震测深地壳速度结构
利用宽角反射/折射地震剖面揭示芦山M_S7.0地震震区深部孕震环境被引量:24
2015年
2013年4月芦山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迅速成立了芦山地震科学考察指挥部,要求查明芦山地震的深部构造环境和孕震背景.为此,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于2013年9月至11月在芦山震源区布设了一条长约410km的人工地震高分辨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获得了信噪比较高的人工地震探测数据,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拟合构建了该区的地壳及上地幔二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扬子块体和松潘—甘孜块体显示出迥异的速度结构特征,地壳厚度由南向北逐渐加厚.沉积盖层在四川盆地厚达7.8km,而进入松潘—甘孜块体沉积层最薄处只有几百米厚,几乎出露地表;在中上地壳,扬子块体平均速度比松潘—甘孜块体高0.2km·s-1,在盆地与高原耦合部位(构造转换带)以北深度大约20km左右有一厚度为8.0km的软弱层(低速层),该层内的速度为5.80km·s-1,明显低于周围介质的平均速度6.00~6.10km·s-1;构造转换带内,震相显示紊乱、不清晰、不能连续对比,由地表至上地幔顶部壳内界面不连续、速度结构异常紊乱且呈现低速异常特征;在中下地壳,沿剖面速度呈现正梯度垂向增大变化;壳内界面在扬子块体内部起伏变化不大,但在构造转换带以北呈现急速加深的趋势,特别是Moho界面起伏变化较为明显,界面深度在距离50km范围内由扬子块体的36.2km迅速变化至松潘—甘孜块体下方的45.8km,形成一陡变带.芦山MS7.0级地震震源位置位于二维速度结构异常紊乱和界面起伏变化的地带,研究表明,壳内界面及速度结构差异、起伏变化的特征与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关系密切。
王帅军王夫运张建狮刘宝峰张成科赵金仁段玉玲宋向辉邓晓果马策军孙一男臧怡然李怡青
关键词:构造转换带
胶东半岛地壳速度结构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6
2015年
胶东半岛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沿海地区,北东向断裂带异常发育,该区不仅是华北震区中、强地震活动的频发区,又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活动的大陆边缘带.中国东部最大规模的郯庐断裂带纵贯胶东半岛西部,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位于该半岛南侧,彰显其地理位置重要而特殊.为深入认识我国近海与海陆过渡带地壳结构特征及其深部动力学背景等基础科学问题,2013年在胶东半岛东部实施了海陆联合探测项目.本文对布设的北西向宽角反射/折射探测剖面进行了计算处理,获取了该测线的地壳精细结构及其构造特征.结果表明:胶东半岛地壳结构复杂,该区基底埋深较浅,地表速度偏高,地壳速度结构呈现东西迥异的非均匀性特征,具有横向分层、纵向分块的典型特性.作为郯庐断裂带重要组成部分的牟平—即墨断裂带是胶东半岛上非常重要的断裂带,该断裂带东西两侧的地壳结构特征差异非常明显,断裂带东侧速度偏低,而西侧速度偏高,地壳各分层界面形态在该断裂带两侧起伏变化明显,地壳结构整体上呈现南东浅北西较深的结构特征.总体来看,胶东半岛不同区段呈现出的结构差异与该区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基本相符,在界面起伏变化明显的区域与地表穿过的断裂带遥相呼应.作为华北板块和扬子块体相互碰撞的边缘地带,胶东半岛复杂的深部结构特征与西太平洋板块对其的俯冲挤压有着密切的关联,该研究对了解本区地壳构造变化的深部动力学背景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潘素珍王夫运郑彦鹏段玉玲刘兰邓晓果宋向辉孙一男马策军李怡靑
关键词:胶东半岛郯庐断裂带地壳速度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