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林 作品数:9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西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桑糖化饲料对小脚麻花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屠宰性能的影响 2024年 试验旨在探究桑糖化饲料对蛋肉两用小脚麻花鸡生长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250只50日龄的健康小脚麻花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Ⅰ组(对照组)、Ⅱ组、Ⅲ组、Ⅳ组、Ⅴ组分别饲喂含0、15%、25%、30%和35%桑枝叶粉的桑糖化饲料。预试期5 d,正式试验期4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小脚麻花鸡的平均日增重升高(P<0.05),且料重比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鸡肉的剪切力和蒸煮损失均降低(P<0.05),滴水损失有所降低;Ⅲ组和Ⅳ组鸡肉中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高于其他组(P<0.05);各试验组鸡肉中鲜味氨基酸含量提高(P<0.05),脂肪含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Ⅳ组小脚麻花鸡的屠宰率升高(P<0.05),各试验组小脚麻花鸡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升高(P<0.05)。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桑枝叶粉可以提高小脚麻花鸡肌肉的总氨基酸含量、胸肌率及腿肌率,改善鸡肉品质,桑枝叶粉添加比例以25%~30%为宜。 何梦秀 秦和生 周思菊 程芳丽 张志林 杨文辉 周宾关键词:肉品质 屠宰性能 不同栽培方式对菜油两用菜薹中双10号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不同的栽培方式,增加菜油两用型油菜菜薹产量,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为菜油两用型油菜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菜油两用油菜"中双10号"进行了移栽、开沟条播、撒播、密度等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测定其对菜薹产量的影响,得出最大效益的种植方式。[结果]结果表明,菜油两用油菜"中双10号"采用撒播、用种量为4 500 g/hm2时其可采摘到最大产量的油菜菜薹。[结论]采用撒播、密播可提高油菜菜薹的产量。 李云娟 张宗急 钟丽 刘助生 廖云云 张志林关键词:油菜 相关性状 灰色关联度分析 桂北地区冬油菜品种的筛选研究 2015年 [目的]为优质油菜新品种在桂北地区的推广与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1个油菜品种进行筛选试验,通过测定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筛选出适合桂北地区种植的冬油菜品种。[结果]11个参试的油菜品种中,川早NH1105的产量比对照青海131高;大地95、FD1102、川早NH1105、SWU1112的抗病性比青海131好。[结论]FD105和黔杂J102的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在桂北地区推广种植。 廖云云 刘助生 钟丽 李云娟 张宗急 张志林关键词:冬油菜 抗病性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三华李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022年 在广西恭城,以6年生三华李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CK)和常规施肥(T1,仅施用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等3种化肥,100%无机肥N,N、P_(2)O_(5)和K_(2)O年用量分别为900、1200和1200 kg/hm~2)两种对照,研究与常规施肥等量施肥条件(N、P_(2)O_(5)和K_(2)O年用量与T1一致)下有机肥(菜枯,N、P_(2)O_(5)和K_(2)O含量分别为5.60%、4.25%和3.73%)不同程度替代化肥处理(T2:70%无机肥N+30%有机肥N;T3:50%无机肥N+50%有机肥N;T4:30%无机肥N+70%有机肥N和T5:100%有机肥N)对果园土壤养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50%无机肥N+50%有机肥N处理的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分别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7.77%~71.67%和8.19%~90.88%,速效磷较100%无机肥N处理显著提高31.16%;50%无机肥N+50%有机肥N处理产量最高,达57497.55 kg/hm^(2),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6.30%~72.71%;有机肥替代处理(T2、T3、T4和T5)能显著提高果实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其中,50%无机肥N+50%有机肥N处理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较100%无机肥N处理显著降低17.14%。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显著提高三华李果园土壤养分、果实产量和品质,其中,50%无机肥N+50%有机肥N处理的效果更佳。 张志林 秦和生 梁影 何梦秀 文庆国 周思菊 黄春红 谢振奖 李正为 许显发关键词:三华李 土壤养分 桑树品种引种表现及养蚕成绩比较 2021年 在桂林市永福县广福乡龙溪村引进桑品种强桑1号、农桑14,对其生物学特性、产量及养蚕成绩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农桑14经济性状表现突出、养蚕成绩好、适应性强,建议在本地区推广种植;强桑1号桑叶产量高,但剪伐后出现少量死株情况且耐剪伐程度一般,建议继续跟踪观察。 张志林 秦和生 何梦秀 谢振奖 唐国森关键词:强桑1号 养蚕成绩 蚯蚓粪配施化肥对桑树根际土壤生物学特征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研究蚯蚓粪与化肥配施对桑园根际土壤生物学特性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桑园配施有机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7-2018年连续两年对种植农桑14的桑园设置4个处理[T1处理为单施100%化肥;T2处理为单施100%蚯蚓粪;T3处理为50%蚯蚓粪+50%化肥配施;以不施肥为对照(CK)],对比分析各处理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数量、理化性质及桑叶产量和品质。【结果】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细菌数量、真菌数量和微生物总量均显著高于CK(P<0.05,下同),而放线菌数量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其中,T3处理的细菌数量(823.78×10^4CFU/g)、微生物总量(1040.95×10^4CFU/g)和真菌数量(8.74×10^4CFU/g)均最多,细菌数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1.71%、14.41%和121.24%,微生物总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37.73%、10.49%和77.49%,但真菌数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各施肥处理根际土壤的pH均显著低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低,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最高,分别较CK提高47.05%、62.58%和49.42%;各施肥处理桑叶全年产量均显著高于CK,尤其以T3处理的产量(41616.01 kg/hm^2)最高,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8.11%、9.49%和41.24%;各施肥处理桑叶的可溶性糖、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T3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13.64%)、粗蛋白含量(24.49%)、粗脂肪含量(6.07%)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5.74%、2.33%和24.23%,粗蛋白含量分别比T1、T2处理和CK显著提高15.68%、5.15%和26.89%,但粗脂肪含量与T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0%蚯蚓粪与50%化肥配施可显著改善桑树根际土壤环境,大幅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 张志林 秦和生 何梦秀 谢振奖 黄志琼关键词:桑树 蚯蚓粪 根际土壤 叶质 基于灰色关联下的广西粮食主要生产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2 2014年 通过对1995—2010年主要年份广西主要粮食(稻谷、玉米、大豆、薯类)产量与相关生产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动态分析,提出广西主要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途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1995—2010年其中6个主要年份与粮食生产有关的7个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产量与相关生产因素的关联度为播种面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购买粮食数量>化肥施用量>乡村从业人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单位面积产量>农田总用电量。 钟丽 刘助生 范大泳 张宗急 李云娟 张志林 廖云云关键词:粮食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Screening of Winter Rape Varieties Suitable for Northern Guangxi 2016年 [Objective]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develop- ment of fine winter rape varieties in northern Guangxi. [Method] In 2012 and 2013, 11 winter rape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in northern Guangxi using randomized com- plete block design, Data such as yield and disease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 Among all the 11 varieties tested, the highest yield was recorded in variety Chuanzao NHl105. Dadi 95, FDl102, Chuanzao NHl105 and SWUl112 exhibited disease resistance better than Qinghai 131. [Conclusion] The winter rape varieties of FD105 and Qianza J102 were found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northern Guangxi. 廖云云 刘助生 钟丽 李云娟 张宗急 张志林关键词:YIELD 四种桑黄的培养特性及主要活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以金桑黄JS1、龙桑黄LS2、杨桑黄YS3和桑黄S6 4种桑黄菌种为试材,采用紫外比色法比较不同桑黄子实体中总三萜、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含量,通过对桑黄母种、原种和子实体栽培进行优选,分析不同阶段各桑黄菌丝体生长情况及子实体中活性成分的差异,以期为桑黄功能活性物质的研究及子实体品质控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阶段菌丝萌发速度呈显著性差异,4种桑黄母种均在以蔗糖为碳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和麸皮培养基上生长相对缓慢,而在桑枝滤液培养基上生长最慢,YS3菌丝生长表型综合最佳。桑黄原种菌丝在第3天的生长速度均最快,JS1、YS3和S6在麸皮培养基中菌丝生长均最快,分别为4.78、4.60 mm·d^(-1)和3.08 mm·d^(-1);LS2在4种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差异不显著,其中在玉米粉培养基中最快为4.17 mm·d^(-1)。对比分析不同桑黄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LS2子实体多糖含量最高,YS3子实体总黄酮和三萜含量最高,S6子实体黄酮、三萜及多糖含量均最低。综合考虑菌丝生长速度、农艺性状、子实体活性成分含量,桑黄YS3和LS2均可作为优良的生产菌株。 何梦秀 秦和生 周思菊 张志林 谢振奖 程芳丽关键词:三萜 多糖 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