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宇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省级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制度比较研究——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方法,根据登记类型、登记名称、登记机关、审查形式及退出机制5个指标对中国18个省级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制度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目前主要存在农业部门认定与工商部门登记两种管理模式。二者在制度目标、制度属性及制度工具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管理部门对其的理解偏差及混淆使用是造成部分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制度错位的根本原因。今后应明晰制度定位,理顺政府职能;做好制度衔接,建立部门互认机制;尽快制定上位法,厘清家庭农场与其他市场主体的关系。
- 杨宇周金衢
- 关键词:家庭农场登记管理制度政策文本分析
- 资源输入背景下国家嵌入与村庄自主的张力及调适被引量:8
- 2021年
- 位于国家与社会交会处的村庄,受到国家治理与乡村社会自身运行的双重逻辑影响。运用"社会中的国家"分析方法,从国家与社会互动的角度,探讨了资源输入背景下国家权力嵌入乡村社会面临的张力及相应调适策略。伴随资源的输入,国家权力通过组织科层化、干部下乡、强化监管以及技术治理等方式进一步嵌入乡村社会,但与村干部"实践权力"及农民"生存伦理"之间的张力,引发了村庄形式化治理、选择性治理、变通式治理以及农民的消极回应与福利争夺等非预期现象。建议通过探索资源下乡的新方式,建立国家与乡村社会的有效联结机制;合理吸纳乡村社会传统治理资源,激发乡村社会自治活力,以实现乡村治理合法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统一。
- 杨宇杨宇陈丽君
- 关键词:调适
- “扶贫外包”何以发生?目标冲突、扶贫预期与基层产业扶贫模式选择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求同法的逻辑,对G省三个贫困村产业扶贫政策执行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基层官僚在目标冲突的结构背景及权责分立、发展要素缺乏的情境制约下,对产业扶贫结果产生了消极的预期,进而选择了外包模式来完成产业扶贫任务。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基层官僚在无法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风险转移的情况下,选择由内而外的途径进行风险规避与转嫁的应对策略,违背了产业扶贫初衷。而上级政府的默许与贫困户的支持,使得此种应对策略成为一种稳定存在的行为模式。与"结构困境"及"利益关联"视角相比,本文呈现了结构困境的具体表现,增加了对情境维度与扶贫预期变量的考察,进一步揭示了宏观结构与基层官僚微观行为选择之间的中介机制,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基层产业扶贫模式选择逻辑。
- 陈丽君杨宇杨宇
- 关键词:外包
- 近代乡绅基层整合功能的转换及其制度逻辑——基于绅权制衡机制演变的考察被引量:2
- 2021年
- 乡绅阶层在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中曾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系统梳理了乡绅阶层从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安全阀到逐渐劣化、武化直至消亡的功能转换过程,发现儒家意识形态的伦理机制与官吏绅民互动制衡的结构机制是乡绅基层整合功能得以有效实现的基础。但在帝国控制力弱化及传统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儒家意识形态的认同危机与基层治理结构的张力丧失使得"绅权"的生成与制约机制失衡,不能有效转化为民众认可的权威,进而造成其基层整合功能的蜕化。这一结论对探寻当今基层社会整合及治理秩序维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陈丽君杨宇
- 关键词:制衡机制
- 理性制度为何无法取得理性结果?——产业扶贫政策执行偏差研究的三种视角及其启示被引量:7
- 2021年
- 产业扶贫是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脱贫的重要保障,但实践中却出现了"理性制度无法取得理性结果"的执行困境。现有研究分别从主体行为、制度结构与治理情境三个视角对此进行了解释。其中,主体行为视角从行动主体的利益诉求、角色定位与执行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政策执行的直接因素;制度结构视角从治理体制、组织模式与制度逻辑等方面挖掘了"形塑"该问题的制度基础;而治理情境视角则探讨了造成各地产业扶贫政策执行差异的要素禀赋、产业选择、产业运作模式及关系网络等情境性因素。现有研究虽较全面地甄别了影响产业扶贫政策执行效果的各因素,但仍存在着缺乏整合的分析框架,忽视基层行动者的调适功能,理论提炼与对话稍显不足以及难以识别影响政策执行的共通性因素等问题。后续研究可借鉴制度分析和发展(IAD)框架中的多层次分析思想,建立整合三大视角的统一分析框架,挖掘治理情境中的调适性因素,探讨治理情境与行动者的不同互动模式,寻求与已有政策动员及国家治理理论对话,并采用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来验证理论假设,以实现理论的整合与突破。
- 杨宇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