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亚男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高等学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刺参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为研究不同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试验设置正常对照组(A组)、芽孢杆菌+壳寡糖+刺五加等中草药组(B组)、芽孢杆菌+壳寡糖+百合等中草药组(C组)、芽孢杆菌+壳寡糖+大黄等中草药组(D组)、芽孢杆菌+壳寡糖+黄芪等中草药组(E组)、芽孢杆菌+壳寡糖组(F组)、壳寡糖组(G组)和芽孢杆菌组(H组)8组,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芽孢杆菌和壳寡糖,研究了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对体质量为(3.87±0.54)g的刺参幼参生长及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制剂均促进了刺参的生长,各试验组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D和E组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配伍的复合免疫增强剂对AK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投喂50 d后,C、D、E组AC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50 d后,除H组外,其他试验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C和D组SOD活力较高;投喂50 d后,除G组外,其他试验组LZM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共同添加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复合免疫增强剂能进一步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其中C、D和E试验组均能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C组效果最好。
- 张宇鹏田燚商艳鹏蒋亚男常亚青
- 关键词:刺参复合免疫增强剂生长率
- 盐度应激下刺参4个转运相关基因的适应表达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为研究急性低盐18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盐度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盐度30为对照组,72 h为1个盐度波动周期,采用荧光定量的方法进行了刺参(16. 93 g±3. 08 g)不同组织不同时间段单羧酸转运蛋白家族16a13 (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13,SLC16a13)基因、单羧酸转运蛋白家族6a8 (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8,SLC6a8)基因、甲壳素受体蛋白(Fibrinogen C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FIBCD1)基因和AMPA型谷氨酸受体1 (Glutamate Ionotropic Receptor AMPA Type Subunit 1,Gria1)基因4个与盐度调节有关的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SLC16a13、SLC6a8、FIBCD1、Gria1基因均在刺参不同组织中检测到且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这4个基因在刺参体腔液、肠、呼吸树中均有表达;在6、12、48 h时,刺参体腔液中SLC16a13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在肠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在1. 5、3 h时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在其余时间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在72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在呼吸树组织中,该基因表达量在各时间点均显著上调(P<0. 05),在72 h表达量达到最高;试验过程中,SLC6a8基因在体腔液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 05);总体上FIBCD1基因在体腔液中表达最高,在呼吸树中次之,在肠中最低;总体上Gria1基因在肠组织中表达最高,在体腔液中次之,在呼吸树中最低。本研究结果为刺参对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料。
- 蒋亚男田燚李晓雨商艳鹏常亚青
- 关键词:刺参荧光定量基因表达
- 3个microRNA及靶基因在刺参盐度适应中的作用
- 盐度是影响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中最常见的非生物因素,是限制刺参养殖行业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低盐胁迫是刺参养殖过程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提高刺参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刺参在低...
- 蒋亚男
- 关键词:刺参MICRORNAS靶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