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海林
作品数:
1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更多>>
合作作者
丛新强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1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文学
主题
1篇
审美
1篇
生命
1篇
生命之美
1篇
人本困境
1篇
宗教
1篇
宗教精神
1篇
文学
1篇
文学精神
1篇
写作
机构
1篇
山东大学
作者
1篇
丛新强
1篇
赵海林
传媒
1篇
理论学刊
年份
1篇
2014
共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从“写作之夜”到“生命之美”——论史铁生的文学精神
2014年
史铁生的文学创作从自身境遇出发,超越个体而感受普遍性的人本困境。他从对生的意义与死的后果的质询中发现人类的局限,从而促使他不懈地找寻爱的救赎道路。"文革"的时代之殇和"残疾"的身体之痛构成史铁生的"写作之夜",在超越人生困境的过程中,他诉诸精神、"求佛问耶"并与"宗教精神"相遇,这不仅让史铁生摆脱了死亡的纠缠,更启示了他对个体有限性的思考,进而构建起自己以宗教超越为核心的"过程美学",实现了从"写作之夜"到"生命之美"的跨越。
丛新强
赵海林
关键词:
人本困境
宗教精神
审美
文学精神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