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雪刚
- 作品数:5 被引量:65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胡敏素对Pb^(2+)吸附的响应面优化及机理被引量:18
- 2017年
-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Pb^(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和Pb^(2+)初始浓度5个影响因素,建立了吸附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了最优吸附条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热力学特性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吸附剂用量、pH值、温度和Pb^(2+)初始浓度为显著因素.胡敏素对Pb^(2+)吸附的最优条件为:吸附时间85min、投加量1.2g/L、pH=4.7、温度44.5℃、Pb^(2+)初始浓度202mg/L.最优条件下,实测Pb^(2+)吸附率可达92.59%.胡敏素对Pb^(2+)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最大吸附量为170.28mg/g;计算得知胡敏素吸附Pb^(2+)的热力学状态函数ΔG^0、ΔS^0和ΔH^0分别为-29.30^-24.21k J/mol、126.70J/(mol·K)和13.59k J/mol,吸附过程为吸热过程.胡敏素表面的羰基、羟基、氨基和羧基等活性基团可以和Pb^(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Ca、Na和Mg等离子与Pb^(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绿色廉价吸附剂,可用于处理含Pb^(2+)废水.
- 王雅辉邹雪刚舒冉君黄军磊吕文英姚琨刘国光
- 关键词:胡敏素响应面优化PB2+热力学
- 响应面法优化胡敏素对Cu^(2+)的吸附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7
- 2017年
-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对胡敏素吸附去除水中Cu^(2+)的过程进行了优化,设定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pH、温度和Cu^(2+)初始浓度为5个影响因素,Cu^(2+)吸附率为响应值,建立了吸附率与上述因素之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确定最佳吸附条件,对吸附过程的等温模型及吸附机理进行了研究.响应面分析表明,吸附剂用量、pH和Cu^(2+)初始浓度是显著因素.胡敏素对Cu^(2+)吸附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110 min、吸附剂用量2.4 g·L^(-1)、pH=5.4、温度25.0℃、Cu^(2+)初始浓度208 mg·L^(-1).在该条件下,测得胡敏素对Cu^(2+)的吸附率可达到80.78%,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线方程.胡敏素表面疏松多孔,有利于其通过物理吸附方式吸附Cu^(2+),同时,胡敏素表面的羟基、羧基和羰基等活性基团可以与Cu^(2+)发生配位络合作用,Na+、Ca^(2+)、Mg^(2+)等与Cu^(2+)发生离子交换作用,从而发生化学吸附.研究结果表明,胡敏素作为一种绿色、高效、廉价的吸附剂,可应用于Cu^(2+)污染废水的治理.
- 王雅辉吕文英邹雪刚舒冉君黄军磊姚琨刘国光
- 关键词:胡敏素响应面优化CU^2+
- 米糠与氧化钙、过磷酸钙联用钝化Pb污染土壤被引量:6
- 2018年
- 研究了生物质材料米糠及其与氧化钙、过磷酸钙联用对土壤中重金属Pb的钝化作用.结果表明,向土壤中加入米糠可增大土壤pH值,增加土壤中重金属Pb的稳定性.米糠投加量每增加2%,土壤pH值增大约0.3.米糠投加量增大,Pb稳定效率也随之增大,6%米糠投加量60 d时,Pb稳定化效率达到38.06%,弱酸提取态降低28.90%.6%米糠+2%氧化钙联用、6%米糠+0.6%过磷酸钙联用均可对土壤中Pb产生较好的钝化效果,60 d时的稳定效果分别为47.36%、44.85%.6%米糠+2%氧化钙对Pb污染土壤有较好的钝化调节作用,可增大土壤pH,从而促进酸可提取态Pb向其他稳定形态转变.
- 舒冉君陈玉萍吕文英邹雪刚王雅兰王雅辉刘国光
- 关键词:铅米糠
- 介孔铁锰双金属氧化物对Pb^(2+)的吸附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采用高温热解金属草酸盐的方法制备了介孔铁锰双金属氧化物(MFMBO),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HRTEM)和比表面测定仪等表征,证实合成的材料为类蠕虫状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18.68 m^2·g^(-1).MFMBO对Pb^(2+)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参数表明对Pb^(2+)的吸附过程是非自发和吸热的.实验条件下最大吸附量为250mg·g^(-1),吸附性能优于大多无机吸附剂.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结果表明MFMBO对Pb^(2+)的吸附机理主要为Pb^(2+)对MFMBO表面羟基中H^+的替换,从而形成内层表面络合物.
- 邹雪刚吕文英王雅兰王枫亮舒冉君陆一达陈玉萍刘国光
- 关键词:PB2+
- ZnFe_2O_4/T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模拟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吲哚美辛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本文制备了ZnFe_2O_4/TiO_2光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电子透射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对ZnFe_2O_4/TiO_2的形貌、结构和光谱特征进行表征.同时,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对吲哚美辛(IDM)的光催化降解规律.结果表明,二氧化钛与铁酸锌能够很好地粘附在一起,使得吸收波长发生了红移,扩大了吸收光谱的范围.当ZnFe_2O_4和TiO_2的质量比为3%时,在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该光催化剂对IDM的降解效果最好,降解率达到95%.此外,IDM的光催化降解反应符合准一级动力学规律,在p H=5、催化剂投加量为0.2 g·L-1时,光催化剂的降解速率常数是纯TiO_2时的2.15倍.随着光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IDM的降解速率随之增加.p H=5时最有利于光催化剂对IDM的降解.经过5次循环实验后,催化剂对IDM的光催化降解率仍在92%以上,展现了该光催化剂的稳定性.猝灭实验揭示了光生空穴(h+)和超氧自由基在ZnFe_2O_4/TiO_2光催化体系中对IDM的降解贡献率最大,其中光生空穴(h+)的贡献率为78.2%.
- 陆一达刘国光王枫亮邹雪刚马京帅张钱新陈平
- 关键词:光催化降解吲哚美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