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伟俊

作品数:20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腰椎
  • 7篇骨质
  • 7篇骨质疏松
  • 6篇椎弓
  • 6篇椎弓根
  • 6篇螺钉
  • 6篇骨水泥
  • 5篇术后
  • 5篇椎体
  • 4篇疏松性
  • 4篇椎弓根螺钉
  • 4篇骨折
  • 4篇骨质疏松性
  • 3篇压缩性
  • 3篇压缩性骨折
  • 3篇置钉
  • 3篇融合术
  • 3篇手术
  • 3篇椎体压缩
  • 3篇椎体压缩性

机构

  • 19篇广州市番禺区...
  • 9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20篇郭伟俊
  • 17篇蔡东岭
  • 14篇陈晓峰
  • 5篇劳泽辉
  • 2篇刘奕
  • 2篇郑伟杰
  • 1篇梁灿荣
  • 1篇曾巧
  • 1篇李茜
  • 1篇陈锦钊
  • 1篇雷明

传媒

  • 4篇实用骨科杂志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方式治疗高龄腰椎不稳症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椎弓根螺钉骨水泥强化方式治疗高龄腰椎不稳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收治的高龄腰椎不稳症患者65例,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心组(n=35)、空心组(n=30)。实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分级、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结果空心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实心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组坚强骨融合率(93.33%)与实心组(91.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椎体前缘高度大于实心组,Cobb角、椎体变形指数小于实心组(P<0.05);术后3、6个月空心组VAS及ODI评分低于实心组,JOA评分高于实心组(P<0.05);术后1个月空心组神经功能分级优于实心组(P<0.05);空心组并发症发生率(6.67%)与实心组(2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普通实心螺钉、空心螺钉均骨融良好,术中失血量相当,但骨水泥强化空心螺钉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并可有效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及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腰椎功能。
陈晓峰李浩梁志洪蔡东岭郭伟俊韩桩汛劳泽辉祝诚华
关键词:腰椎不稳症椎弓根螺钉骨水泥神经功能
不同置钉和骨水泥剂量对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不同置钉条件、不同骨水泥注射剂量对骨质疏松椎体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从6具老年尸体中选取30个腰椎标本(L1~L5),排除先天畸形、骨折及肿瘤,测量骨密度确诊骨质疏松后,将60侧椎弓根随机分为2大组,分别行初次置钉与二次置钉,并分别经钉道注入1.0 ml、1.5 ml、2.0 ml、2.5 ml、3.0 ml骨水泥。观察骨水泥分布情况,测量并分析最大轴向拔出力(the maximum axial pullout strength,Fmax)。[结果]影像显示骨水泥主要分布于螺钉尾部,未出现骨水泥渗漏。各相应骨水泥剂量条件下,初次置钉组的Fmax均大于二次置钉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骨水泥剂量增加,两组标本的Fmax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次与二次两种置钉方式间F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置钉=16.462,P<0.001),不同骨水泥剂量间Fmax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水泥=114.450,P<0.001),置钉方式与骨水泥剂量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1.996,P=0.114)。初次置钉组的Fmax与骨水泥剂量呈正相关(r=0.885,P<0.001),二次置钉组的Fmax与骨水泥剂量呈正相关(r=0.942,P<0.001)。[结论]初次置钉的强度优于二次置钉,骨水泥能增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且骨水泥剂量与强度呈正相关,但是建议骨水泥注入剂量为2.0~2.5 ml。
陈晓峰李浩欧志聪刘奕褚学远韩桩汛郭伟俊徐秋妍陈锦钊祝诚华蔡东岭
关键词:骨水泥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强化椎弓钉用于骨质疏松腰椎手术二次置钉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骨水泥注入钉道后再次置入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CPSCA)与更换侧孔空心椎弓螺钉再注入骨水泥进行钉道强化(fenestrated pedicle screws with cement augmentation,FPSCA)在二次置钉条件下治疗骨质疏松患者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行单节段后路椎间植骨融合的骨质疏松患者,其中有1枚二次置钉,并行骨水泥钉道强化。43例采用CPSCA,35例采用FPSCA。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在总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渗漏率及早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腰痛VAS、腿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3和6个月时,FPSCA组的腰痛VAS、腿痛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小于CPSCA组(P<0.05)。影像方面,随术后时间推移,两组患者螺钉松动率和椎间融合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二次置钉条件下,FPSCA骨水泥强化技术优于CPSCA骨水泥强化技术。
陈晓峰郭伟俊蔡东岭梁志洪韩桩汛褚学远劳泽辉欧志聪李浩
关键词:骨质疏松
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与髓核细胞非接触式共培养的生物学效应
2019年
[目的]通过非接触式共培养探索兔髓核间充质干细胞(NPMSCs)与兔髓核细胞(NPCs)的间接生物学效应.[方法]将第3代兔来源NPMSCs与NPCs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分设三组:NPCs/NP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MSCs自身共培养对照组,NPMSCs/NPCs共培养组.分别在共培养3、5、7d后,比较两种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含量;采用RT-PCR检测共培养7d后NPMSCs与NPCs的Col Ⅱc1、AGG基因表达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PMSCs中Col 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共培养第5d和第7d,共培养组NP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第7d,共培养组NPMSCs的细胞数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在共培养3、5、7d后,共培养组上清液TGF-β1、IGF的含量均高于自身对照组(P<0.05);在培养7d后,共培养组NPMSCs中Col Ⅱ免疫荧光强度高于自身对照组,NPCs与NPMSCs的Col Ⅱa1、AGG基因的表达较自身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NPMSCs与NPCs非接触共培养可以促进细胞因子分泌、细胞增殖、基质合成与分泌.
陈晓峰郭伟俊韩桩汛褚学远李浩劳泽辉欧志聪蔡东岭
椎体CT值联合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椎体CT值、腰椎MRI椎体骨质量评分(VBQ评分)对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番禺区中医院骨科收治的210例绝经后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股骨颈T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异常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n=166)及骨量正常组(n=44),并测量出各组的CT值以及VBQ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筛查方法的诊断价值,确定诊断截断值,同时计算出不同联合方式筛查方法相应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单独运用CT值、VBQ评分作为筛查标准时,AUC分别是0.79、0.777,cut-off值分别是116.75 HU、3.24,其约登指数分别是0.520、0.45,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CT值联合VBQ评分作为筛查标准时,AUC是0.822,灵敏度是75.9%,特异度为75%,约登指数为0.509;CT值与VBQ评分并联(CT值≤116.75 HU或VBQ评分≥3.24)诊断骨量异常时,其灵敏度为95.26%,特异性为49.16%,约登指数为0.444;串联(CT值≤116.75 HU且VBQ评分≥3.24)诊断骨量异常时,其灵敏度为60.73%,特异性为91.73%,约登指数为0.524,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单独或联合运用CT值、VBQ评分对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筛查绝经后女性骨量异常的补充方法。
魏其鹏廖培基范宇澄郭伟俊詹锦祥蔡东岭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椎体中二次置钉条件下骨水泥剂量与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背景: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尤其是进行调整后,螺钉松动的风险明显增加,采用PMMA进行钉道强化往往不可避免。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椎体中二次置钉条件下骨水泥(PMMA)注射剂量与椎弓根螺钉稳定的关系,以及PMMA的最佳注射剂量。方法:从6具尸体中选取30个腰椎标本(L1-L5),排除先天性畸形、骨折及肿瘤,确定为骨质疏松椎体后,将60侧椎弓根随机分为10个实验组(A-J组),A-E为初次置钉组,F-J为二次置钉组。分别经钉道向椎体内注入1.0、1.5、2.0、2.5、3.0 ml PMMA。拧入螺钉,X线观察PMMA分布情况,再进行周期抗屈实验,测量并分析周期抗屈最大负荷(Fmax)与PMMA剂量间的关系及各组间的Fmax的差异。结果:相同注射剂量时,二次置钉组Fmax均小于初次置钉组,除1 ml组(P=0.023)和1.5 ml组(P=0.043)外,其余剂量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E组中,C组与D组、D组与E组、C组与E组间Fmax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F-J组中,I组与J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初次置钉与二次置钉时Fmax与PMMA剂量均呈正相关(r=0.662,r=0.686,P<0.05)。结论:在二次置钉条件下,注射一定剂量PMMA均能使椎弓根螺钉在骨质疏松椎体中获得良好的抗屈稳定性。注射剂量与稳定性呈正相关,初次置钉和二次置钉时的最佳注射剂量分别为2.0 ml及2.5 ml。
李浩蔡东岭欧志聪褚学远韩桩汛郭伟俊徐秋研祝诚华陈晓峰
关键词:骨水泥生物力学
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究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不同剂量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的稳定性。方法前瞻性研究,提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保存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保存的5具新鲜尸体上21个新鲜腰椎标本,并将42侧椎弓根按照随机原则分为6个组别(A~F组),先置入侧孔空心骨水泥螺钉,依次注入0、1.0、1.5、2.0、2.5、3.0 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比较不同组别骨密度(BMD)测量结果;X线下观察各组螺钉包绕结果及有无PMMA渗漏发生;通过轴向拔出实验测定最大轴向拔出力(Fmax),比较不同组别Fmax结果;分析Fmax与PMMA剂量的相关性。结果各组BMD值均<0.6 g/cm 2,A~F组BMD值分别为(0.52±0.04)、(0.54±0.06)、(0.55±0.08)、(0.52±0.06)、(0.53±0.08)和(0.57±0.03)g/cm 2,不同组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及各个标本均无PMMA渗漏的发生。A~F组Fmax分别为(363.39±56.21)、(483.12±53.29)、(547.29±75.20)、(720.37±120.22)、(852.49±202.49)、(1124.60±212.63)N,与A组比较,B~F组Fmax均有较大幅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邻两组间F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max与PMMA剂量呈明显正相关(r=0.894,P<0.05)。结论重度骨质疏松腰椎中注入PMMA能够提升侧孔空心骨水泥螺钉稳定性,当剂量为3 mL时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韩桩汛陈晓峰蔡东岭郭伟俊梁志洪劳泽辉
关键词:腰椎骨水泥
骨折复位器联合PVP与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比较新型骨折复位器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59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随机分为复位器联合PVP组和PKP组。复位器联合PVP组29例,男8例,女21例;年龄62~79岁,平均(71.15±7.83)岁。PKP组30例,男7例,女23例;年龄60~80岁,平均(71.46±8.55)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病椎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改变、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椎椎体高度及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水泥用量及骨水泥渗漏方面,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器联合PVP组手术时间较PKP组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较PKP组延长,但住院费用较PKP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器联合PVP组患者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较PKP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器联合PVP与PKP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中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较PKP而言,复位器联合PVP手术时间更短,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更低,价格更加实惠,适宜临床推广使用。
马航展郭伟俊郭程辉陈东俊郑伟杰林思薪雷明
关键词: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输注悬浮红细胞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病人围手术期输注悬浮红细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骨伤科施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46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选取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肺部疾病、心脏疾病、肾脏疾病、骨质疏松症、低蛋白血症、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术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抗凝药物使用史、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椎管减压方式等可能影响围手术期输血的危险因素,先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围手术期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468例病人中有61例(13%)发生输注红细胞事件。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术前Hb水平、术前合并心脏疾病、低蛋白血症、骨质疏松症、术前使用抗凝药、ASA评分、融合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是输血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66岁(OR=2.3,95%CI为1.2~4.7)、术前Hb≤125 g/L(OR=2.6,95%CI为1.3~5.1)、融合节段≥3个(OR=3.0,95%CI为1.4~6.3)、手术时间≥215 min(OR=4.0,95%CI为2.1~7.6)是增加围手术期输血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术前Hb偏低、多节段融合、手术时间过长的病人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输血风险较高,故在术前准备中应考虑上述预期输血的因素。
陈晓峰郭伟俊许伟亮韩桩汛李浩褚学远劳泽辉蔡东岭
关键词:输血腰椎脊柱融合术
新型复位器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评价复位器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7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VP组(35例)和复位器联合PVP组(32例)。PVP组采用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成形术;复位器联合PVP组采用复位器复位后,再行PVP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VA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Cobb角。[结果]复位器联合PVP组骨水泥注入量显著大于PVP组(P<0.05),但前者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无明显增高(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随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但相同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F-36评分随时延长而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时复位器联合PVP组的SF-36评分显著大于PVP组(P<0.05)。在影像测量方面,术前两组间椎体前缘相对高度和局部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复位器联合PVP组椎体前缘相对高度显著大于PVP组(P<0.05),而局部Cobb角显著小于PVP组(P<0.05)。复位器联合PVP组术后邻近节段再骨折发生率稍高于PV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位器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不仅能够有效缓解疼痛,而且能够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及纠正Cobb角,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马航展郭伟俊郭程辉陈东俊郑伟杰林思薪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