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明华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震旦
  • 2篇沉积环境
  • 1篇陡山沱组
  • 1篇震旦纪
  • 1篇震旦系
  • 1篇震旦系陡山沱...
  • 1篇生态特征
  • 1篇生物群
  • 1篇晚期
  • 1篇埋藏
  • 1篇埋藏环境
  • 1篇庙河生物群
  • 1篇层序
  • 1篇沉积层
  • 1篇沉积层序

机构

  • 2篇贵州大学
  • 2篇贵州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喻美艺
  • 2篇王约
  • 2篇赵元龙
  • 2篇何明华
  • 1篇彭进
  • 1篇杨荣军
  • 1篇张振含

传媒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2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贵州江口震旦系陡山沱组沉积层序和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6
2005年
通过对贵州江口桃映及邻区的坝黄、石竹溪的陡山沱组剖面的沉积序列研究,将陡山沱组划分为2个海侵-海退层序,并根据层序对比认为陡山沱期的生物群均产于陡山沱期第二次海平面开始上升之后形成的沉积中。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的第二次海侵开始是多细胞藻类、后生动物的第一次“爆发”。桃映陡山沱组剖面产庙河生物群分子的沉积为局限滞流海盆沉积,进一步证明了庙河生物群型宏体生物的生存、保存环境模式仅限于局限滞流海盆中,为贫氧环境。
喻美艺何明华王约赵元龙
关键词:沉积环境陡山沱组震旦系
黔东北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庙河型生物群的生态特征及埋藏环境初探被引量:28
2005年
贵州省东北部江口县桃映震旦纪陡山沱组上部发现的庙河型生物群,包括宏体藻类、可能的后生动物、遗迹化石以及其它生物化石等,进一步证实这类宏体生物群在扬子地区震旦纪陡山沱晚期有较为广泛的分布。与鄂西庙河生物群、皖南蓝田植物群对比研究,震旦纪陡山沱晚期宏体生物群的生活环境主要为开阔浅海向台缘斜坡相过渡地带。通过对黔东北庙河型生物群的研究,认为陡山沱晚期的宏体生物群为以营固着生活方式为主,生活于透光性较好、具有一定水动力条件和一定含氧量的相对静水贫氧浅海环境;其固着基底为富含水份的未固结的粥性—软质基底。这些宏体生物群多呈半漂浮状竖立于海底,构成初步的“海底草原”,为生物群中依赖一定氧而生活、生长和繁殖的动物提供了必要的支持。生物死亡后,大部分生物躯体倒伏于沉积物表面,在贫氧和较快沉积速率的沉积环境中,生物遗体被较好保存,并很快被沉积物所埋藏。随着沉积物的增厚,生物遗体被完全封闭,导致生物遗体腐烂和分解过程终止,使其得以很好保存。较快的沉积速率、贫氧和相对平静水体的环境是生物群得以很好保存的重要因素。
王约何明华喻美艺赵元龙彭进杨荣军张振含
关键词:沉积环境埋藏环境震旦纪庙河生物群晚期生态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