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建伟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德国小蠊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生境
  • 1篇蚊类
  • 1篇抗药
  • 1篇抗药性
  • 1篇抗药性调查
  • 1篇不同生境
  • 1篇常用杀虫剂

机构

  • 2篇湖北省疾病预...
  • 2篇荆门市疾病预...
  • 1篇鄂州市疾病预...
  • 1篇荆州市疾病预...
  • 1篇十堰市疾病预...
  • 1篇咸宁市卫生局
  • 1篇宜昌市疾病预...
  • 1篇黄石市疾病预...
  • 1篇武汉市疾病预...
  • 1篇仙桃市疾病预...

作者

  • 2篇谭梁飞
  • 2篇倪建伟
  • 1篇周良才
  • 1篇都振宝
  • 1篇郝海波
  • 1篇姚璇
  • 1篇朱彬彬
  • 1篇熊进峰
  • 1篇高燕
  • 1篇叶斌
  • 1篇鲁方琴
  • 1篇蔡云峰
  • 1篇胡远峰

传媒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湖北省荆门市蚊类分布及季节变化调查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荆门地区蚊虫种类、季节消长、夜间活动规律以及不同生态环境对蚊类的影响。方法选取了4种不同生境的采样点,使用紫外诱蚊灯诱集蚊类,并在蚊类活动高峰期进行夜间分时段诱集。所得蚊类样本经实验室分类鉴定、数据统计。结果 7月下旬蚊类密度最高,达到693只/(台.夜);夜间21∶00~23∶00和03∶00~05∶00蚊类密度较高,分别达到12只/(台.h)和10.5只/(台.h);调查所得1科5属13种蚊种中淡色库蚊(Culex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骚扰阿蚊(Armigeres obtur-ban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4种密度比较高;平原农村高峰期三带喙库蚊占82.57%,山区农村高峰期中华按蚊占64.33%。结论荆门地区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蚊类活动高峰期为7月上旬到8月上旬;蚊类夜间活动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21∶00~23∶00和03∶00~05∶00;平原农村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山区农村优势蚊种为中华按蚊。
叶斌蔡云峰谭梁飞鲁方琴倪建伟
关键词:不同生境
湖北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科学、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6年分别在湖北省武汉、咸宁、黄石、荆州、宜昌、荆门、襄阳、十堰、鄂州和仙桃市采集德国小蠊,带回实验室饲养;采用WHO推荐的药膜法,测定经实验室饲养1代的试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DDVP、残杀威和乙酰甲胺磷5种常用杀虫剂的半数击倒时间及其95%CI、击倒率和抗性倍数,评价其抗药性情况。结果武汉、宜昌和黄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8.16、7.71和6.48倍;荆门、武汉和宜昌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程度较高,分别为19.75、7.06和6.75倍;武汉、十堰和荆门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的抗性倍数较高,分别为61.22、9.13和8.35倍;襄阳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残杀威的抗性最高,为6.71倍,其他地区均较低;荆州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乙酰甲胺磷的抗性最高,为4.88倍,其他地区均较低。结论湖北省大部分城市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DDVP、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问题非常严重;建议尽量采用环境治理方法,清除蜚蠊赖以栖息的生存条件,尽量减少滞留喷洒。
谭梁飞胡梦佳熊进峰姚璇周良才高燕高雄倪建伟朱彬彬贾倩都振宝郝海波胡远峰李国辉
关键词:德国小蠊抗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