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项目贵州省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为揭示不同施肥方式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影响,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比较分析了同一茶园习惯施肥(CF)、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MC),在冬季至夏季3个时间点[11月14日(CF1、MC1)、3月1日(CF2、MC2)、5月15日(CF3、MC3)]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共获得311211956条高质量测序数据和1763759个Unigenes。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表明,MC1和CF1的土壤微生物基因丰度聚为一类,其他独聚一类。不同季节,CF和MC的细菌、古菌、真菌分别占微生物总数的88%~89%、0.8%~2.0%、0.02%~0.10%;古菌数量逐渐增加,真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CF2、CF3的古菌数量分别高于MC2、MC3,而真菌数量相反;CF2、CF3的细菌、真菌丰度分别显著低于MC2、MC3,古菌丰度相反。MC1、MC2、MC3之间的细菌、古菌、真菌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而CF1与CF3的真菌丰度接近。相较于CF,MC提高了土壤细菌中的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装甲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酸杆菌门、疣微菌门、浮霉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古菌中的奇古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广古菌门、泉古菌门、深古菌门相对丰度;提高了真菌中的毛霉门、捕虫霉门、隐真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了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总体上,CF和MC优势细菌门、优势古菌门、优势真菌门相对丰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施肥方式性变化规律;微生物有机肥配施控释复合肥可以提高土壤细菌丰度、真菌数量和丰度,降低古菌数量和丰度,改变土壤优势菌群的组成,为充分利用微生物资源、提高茶树养分利用率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 周雪刘声传周玉锋林开勤周富裕
- 关键词:茶园施肥方式宏基因组微生物群落结构
- 茶树CsSMT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植物超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发掘利用茶树(Camellia sinensis)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Cs SMT,基于宁州2号转录组测序结果,通过RACE克隆该基因的c DNA全长,并通过原核表达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验证该基因,然后构建超表达载体,转化至根癌农杆菌。结果表明:该基因c DNA全长为1277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1 050 bp,与NCBI公布的茶树该基因ORF序列有8个点突变,且缺少GTCGTC序列。Cs SMT基因编码34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毛果杨、野生大豆、黄芪的SMT以及川桑的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2(Homocysteine-S-methyltransferase 2,HMT2)的氨基酸序列有较高的相似性。目标蛋白分子量约38 k Da,为水溶性蛋白,与预测结果相符。成功构建Cs SMT基因的超表达载体,并获得携带Cs SMT的农杆菌菌株。
- 刘声传鄢东海周雪曹雨莫雪胡伊然周玉锋
- 关键词:茶树硒原核表达超表达
- 茶树CsSMT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表达被引量:3
- 2016年
- 为了发掘利用茶树茶树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CsSMT,通过RACE克隆该基因的cDNA全长,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该基因在井43幼苗根叶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该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获得5个茶树品种CsSMT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对茶树5个品种的ORF核苷酸多态性鉴定共检测到19个多态性位点,包括17个SNPs和2个InDels,平均每55 bp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位点引起9个氨基酸位点变化;5个茶树品种SMT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9.15%,出现一定的遗传分化。Na_2SeO_3水培及荧光定量PCR表明,CsSMT基因在茶树幼苗根与成熟叶中均有表达;Na_2SeO_3显著诱导成熟叶中该基因表达,抑制须根CsSMT表达。
- 刘声传鄢东海周雪莫雪胡依然魏杰周富裕周玉锋
- 关键词:茶树硒
- 贵州扁穗雀麦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 鉴定与评价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对比分析扁穗雀麦(Bromus catharticus)不同种质资源萌发期和苗期抗旱性差异,为贵州扁穗雀麦抗旱种质的筛选和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PEG-6000溶液不同浓度(0、5%、10%、20%)模拟干旱处理,研究41份扁穗雀麦在不同干旱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幼苗的成活率、株高、水分率及干物质量等指标,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不同种质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结果】随着处理浓度增加,大部分材料幼苗的成活率均为100%,与蒸馏水(对照)处理没有变化,发芽率、株高和水分率呈下降趋势,但其中部分材料的株高和水分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随着发芽天数的增加发芽率呈增加趋势,处理13 d时4个浓度的种子发芽率达80%以上的分别有36份、25份、17份和1份;No.10、No.12、No.16和No.23在20%PEG-6000溶液处理下13 d时的发芽率达43.33%~81.67%;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有17份材料的株高呈下降趋势,23份材料株高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达最大,全部处理中No.39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的株高最高,No.19在20%PEG-6000溶液胁迫下株高最矮;33份材料的水分率呈下降趋势,其中,28份显著降低,8份材料的水分率在10%PEG-6000溶液胁迫下达最大;20%PEG-6000溶液处理后,13 d发芽率、株高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越大材料抗旱性越强,而敏感指数则相反,地上干物质量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敏感指数则趋势相同,扁穗雀麦的13 d发芽率、株高、地上干物质量的抗旱系数、抗旱指数、敏感指数在20%PEG-6000溶液处理下变异较大;41份材料被聚类谱系图分成4个等级,其中,第Ⅰ类为高度抗旱型,共16份,占总数的39.02%,第Ⅱ类为抗旱型,共10份,占总数的24.39%,第Ⅲ类为敏感型,共6份,占总数的14.63%,第Ⅳ类为高度敏感型,共9份,占总数的21.95%。【结论】41份材料的隶属函数值排序1~6的是No.10、No.16、No.12、No.33、No.24和No.2,�
- 赵相勇周雪马培杰韩永芬罗天琼付薇李亚娇
- 关键词:干物质量抗旱系数隶属函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