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2篇黄斑
  • 1篇视网膜出血
  • 1篇视网膜疾病
  • 1篇中央厚度
  • 1篇裂孔
  • 1篇近视
  • 1篇黄斑出血
  • 1篇黄斑裂孔
  • 1篇角膜
  • 1篇角膜中央
  • 1篇角膜中央厚度
  • 1篇EM
  • 1篇LENSTA...
  • 1篇出血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杜炜
  • 2篇王康孙
  • 2篇石海云
  • 2篇严盛枫
  • 1篇徐建敏
  • 1篇张琼
  • 1篇王玲
  • 1篇吴彦霖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199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Lenstar LS900与Tomey EM-3000对角膜中央厚度测量结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比较Lenstar LS900与Tomey EM-3000测量角膜中央厚度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方法白内障术前患者共172例(188眼),将患者按照眼轴长度分为4组:A组(轴长≥28 mm)、B组(26 mm≤轴长<28 mm)、C组(24 mm≤轴长<26 mm)和D组(轴长<24 mm)。分别采用Lenstar LS900和Tomey EM-3000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enstar LS900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为(541.51±36.41)μm,Tomey EM-3000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为(536.28±37.64)μm,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4组中除D组外,其余三组两者角膜厚度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方法测量角膜厚度值间存在线性相关(r=0.96,P<0.01);测量差值95%一致性界限范围为(-13.9μm,24.2μm),其中95.7%(180/188)的点在一致性界限内。结论 Lenstar LS900测量角膜厚度值稍大于Tomey EM-3000,但两者存在正相关,具有一致性,均可用于角膜厚度的测量。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不能完全互换。
张琼张士胜吴彦霖杜炜王玲徐建敏
关键词:角膜中央厚度LENSTAR
全层黄斑裂孔的鉴别诊断
1996年
目的:探讨全层黄斑裂孔与板层黄斑裂孔以及囊样黄斑变性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用Amsler方格表、Watzke征检查和激光瞄准光检查对30例全层黄斑裂孔、12例板层黄斑裂孔和8例囊样黄斑变性患者进行检查,其结果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msler方格表检查、Watzke征检查及50μm激光瞄准光试验在全层黄斑裂孔组中阳性率均为100%;板层黄斑裂孔和囊样黄斑变性组中分别为85%、65%及0。结论:对全层黄斑裂孔的诊断,Amsler表检查具有敏感性,但不具特异性;Watzke征敏感而且较特异;激光瞄准光检查非常敏感而且特异。这些检查有助于对全层黄斑裂孔的准确诊断。
严盛枫王康孙田世元石海云杜炜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黄斑黄斑裂孔
近视性黄斑出血24例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1996年
目的:观察和探讨近视性黄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确诊为近视性黄斑出血的24例患者的30只眼作视力、眼前节、眼底、A/B超声仪、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ceinangiogra-phy,FFA)等检查,中西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3~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作FFA检查的26只眼中22只眼为单纯型黄斑出血,其中19只眼伴有漆裂样纹,出血多在1~3个月吸收;另外4只眼FFA检查发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出血,视力预后均较差,且均伴有后葡萄肿。结论:近视性黄斑出血可分为单纯型和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型,前者出血吸收快,后者反复出血视力预后较差。
严盛枫王康孙杜炜石海云
关键词:视网膜出血黄斑近视出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