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浩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页岩气藏改造体积的快速确定
- 2015年
- 对影响页岩气单井产量的基质渗透率、人工裂缝(长度、条数)、天然裂缝(导流能力、连通性)及吸附气量等诸多参数进行模拟。结果发现,页岩气单井产量与上述参数均呈正比,而与天然裂缝间距成反比。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计算进行了图版绘制,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对各因素与改造体积的关系进行训练,以快速确定任意条件下的改造体积形状和大小。
- 董浩马轮宋德彬赵思琦周亚楠王云
- 上畛子地区长6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通过对岩心分析、试油以及地质、地球物理测井等资料的研究,应用含油产状法、经验统计法、压汞参数法、测井参数法确定了鄂尔多斯盆地上畛子地区长6储层的厚度下限。结果表明:上畛子地区长6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含油性下限为油迹;物性下限:孔隙度为7%,渗透率为0.1×10^(-3)μm^2;电性下限电阻率为20Ω·m,声波时差为220μs/m,含水饱和度下限为60%。
- 朱亚林董浩刘进龙张锦高扬于亮
- 关键词:长6储层有效厚度
- 页岩气藏体积压裂产能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对影响页岩气单井产量的诸多参数如基质渗透率、人工裂缝参数、天然裂缝参数、吸附气量等的模拟,发现页岩气单井产量与基质渗透率、人工裂缝长度、人工裂缝条数、天然裂缝导流能力、天然裂缝连通性及吸附气量均呈正比,与天然裂缝间距成反比;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对各因素进行了主次排序,对产能的影响程度从强到弱依次为基质渗透率、人工裂缝长度、天然裂缝间距和吸附气量,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这一排序进行了验证;通过人量的数值模拟计算进行了图版绘制,并用BP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对各因素对改造体积的影响关系进行训练,从而快速确定任意条件卜的改造体积形状和大小。
- 董浩马轮韦乐乐王丽娜王芳宋德彬赵思琦王云
-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8段过剩压力与油气聚集被引量:3
- 2015年
- 近年来的勘探证实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具有巨大的油气潜力,长8段油层分布与异常压力势分布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油层组的油气运聚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和长8段地层均存在过剩压力,长7段的过剩压力比长8段普遍高出4~10 MPa,二者间较高的过剩压力差是油气纵向运移的主要动力。
- 周鑫董浩董马超王振伟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聚集
- 页岩气藏体积压裂数学模型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页岩储层具有一定密度和连通性的天然裂缝,而对复杂天然裂缝网络的描述非常困难。目前还没有针对页岩气藏的渗流模型,其模拟模型还基于常规的黑油模型或双重介质模型。黑油模型适用性广、解法完善,是目前油气藏数值模拟中最经典的模型,但是它不能考虑气体解吸附作用;因此,对页岩气藏的适用性比较差。文中建立以溶解气模拟吸附气的模型。即利用溶解气油比曲线模拟朗格缪尔等温吸附曲线,将油相视为不可流动相,黑油模型中的气相即为页岩气藏中的自由气。考虑了气体的解吸附作用和扩散作用,对比了其与单一介质的模拟结果,与传统的双孔单渗模型模拟结果相比,二者均能较好地进行页岩气产能预测。
- 董浩王立婷王丽娜王芳樊文静周亚楠
- 关键词:页岩气裂缝解吸
- 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井对接技术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首先对沁水盆地的地理位置、构造特征、煤层研究、沁水盆地钻井现状等作了阐述;对该区域煤层段井眼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从该区域的井身优化、钻井液的控制、相关的工程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该区域煤层段井眼失稳做了必要准备。其次,对该区域的对接水平井的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井眼轨道类型进行划分,对轨迹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优选了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为今后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平对接井的钻井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提出了在沁水盆地进行水平对接井钻井技术,为该技术在沁水盆地的应用提供了钻井技术方面的参考和支持。
- 樊文静董浩闫昭圣刘秀婷韦乐乐
- 关键词:煤层气钻井水平对接井
- 鄂尔多斯盆地吴定地区长6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4
- 2015年
- 吴起—定边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是该区近年来发现的重点含油层系之一,综合利用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稀土元素、退汞曲线等研究方法得出,长6油层组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相关性较好。研究表明,吴起—定边地区物性差的原因是区内的塑性碎屑颗粒含量较高,受到压实作用后,极易发生变形,或以假杂基的形式填充于孔隙之间引起的。
- 董浩王立婷薛永康叶亚坤李阳阳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特征
- 下寺湾油田下组合完井及压裂管柱设计
- 2014年
-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深入,下组合储层在每年提交储量中的比例逐年升高。延长油田探明、预测和控制储量中,这类储层石油资源潜力巨大,但目前尚未找到有效的开发对策。通过对该区块井筒及井下压裂管柱的研究,对单层及多层压裂提出了优化的管柱结构,进行了射孔参数优化,并认为射孔位置选择在岩性较纯、渗透率较高的位置。
- 董浩王丽娜王芳
- 关键词:下寺湾油田压裂管柱射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