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悦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症
  • 1篇伊马替尼
  • 1篇伊马替尼耐药
  • 1篇尼洛替尼
  • 1篇小鼠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性
  • 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篇免疫性血小板...
  • 1篇模型小鼠
  • 1篇耐受
  • 1篇耐药
  • 1篇TKI
  • 1篇1,25-二...
  • 1篇1,25-二...
  • 1篇CML患者

机构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曾庆曙
  • 2篇杨明珍
  • 2篇顾悦
  • 2篇安福润
  • 1篇王永庆
  • 1篇吴炜
  • 1篇葛健
  • 1篇王霖
  • 1篇阮敏
  • 1篇黄震琪
  • 1篇陈莹莹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1,25-二羟维生素D_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1,25-二羟维生素D3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4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模型组经腹腔给予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GPAPS),治疗组在模型组的基础上经尾静脉注射给予100 ng/d的1,25-二羟维生素D3,正常对照组均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及尾静脉注射给药。在每次给药后24 h记录体重并采血,测量血小板计数,评价出血倾向。2周后处死小鼠并解剖,取骨髓涂片,镜下计数巨核细胞。从多方面评估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注射第10天开始,1,25-二羟维生素D3治疗组小鼠进食量开始明显增加,精神和反应逐渐恢复;体重、血小板数较模型组明显上升(P<0.05);出血倾向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产板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高,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巨核细胞数较模型组低,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25-二羟维生素D3对模型小鼠在一般情况的改善、体重及血小板数的上升、出血倾向的降低和促进骨髓血小板生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影响。
顾悦刘莉侠杨明珍曾庆曙黄震琪吴炜安福润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1,25-二羟维生素D3
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更换二代TKI治疗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BCR/ABL融合基因定量结果,分析患者在6个月达到BCR/ABL≤10%这一"最佳"疗效与换药原因、换药时分期、换药时血液学缓解状态、换药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因耐药或不耐受而换用二代TKI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41.0%)和9例(81.8%);转用二代TKI时处于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6.7%)和2例(10.0%);转用二代TKI时未丧失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和丧失CHR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72.7%)和9例(32.1%);转用二代TKI后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4.2%)和2例10.5%)。结论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改用二代TKI药物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两种二代TKI药物(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耐受而换药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因耐药而换药的患者;换药时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换药时处于进展期的患者;换药时未丧失CHR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丧失CHR的患者;服用二代TKI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安福润杨明珍曾庆曙王永庆葛健王霖阮敏陈莹莹顾悦
关键词: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达沙替尼尼洛替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