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庆杰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篇低渗
  • 2篇低渗透
  • 2篇低渗透油藏
  • 2篇动压力
  • 2篇压力梯度
  • 2篇油藏
  • 2篇特低渗
  • 2篇特低渗透
  • 2篇特低渗透油藏
  • 2篇启动压力梯度
  • 2篇混相
  • 2篇非混相
  • 2篇非混相驱
  • 1篇油相
  • 1篇井距
  • 1篇计算方法
  • 1篇降黏
  • 1篇CO

机构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鞠斌山
  • 2篇付庆杰
  • 2篇迟杰

传媒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特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井距与产量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井距是新井井位部署及老井井位调整的关键因素,井距与产量相关;对特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井距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很少。在经典油气两相渗流理论的基础上,考虑CO_2溶解于原油所产生的降黏作用及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建立了一个一维油气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基于Buckley-Leverett非活塞驱替理论对饱和度方程进行求解,开发了井距计算软件,分析了生产压差、CO_2驱替前缘推进距离百分比、渗透率对井距与产量关系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产量越大,井距越小,井距变化的幅度也越小。在注气井近井带,油相黏度由1.5 m Pa·s降低到0.4 m Pa·s;在生产井近井带,油相黏度由1.5 m Pa·s降低到0.6 m Pa·s,CO_2对于原油的降黏幅度可以达到70%左右,从注气井到生产井,油相黏度逐渐升高。为特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井距与产量关系研究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绘制了井距与产量随不同参数变化的理论图版,方便油田应用。
迟杰鞠斌山付庆杰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非混相驱启动压力梯度井距
特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
2017年
极限井距计算方法对于特低渗透油藏确定合理井网密度具有重要意义。考虑CO_2对原油的降黏作用及油相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建立了一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并应用特征线法、试算法和迭代法进行求解,推导出特低渗透油藏CO_2非混相驱极限井距计算方法。同时开发了极限井距计算软件进行井距实例计算,绘制了理论图版。结果表明:CO_2对于原油的降黏作用可达到60%以上,油相黏度自注气端至采出端逐渐增大;生产压差为10~20 MPa,注气速度分别为10、15、20、25、30 t/d的极限井距均比未考虑油相黏度及油相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的极限井距大;极限井距随生产压差增大而增大,随注气速度、地层原油黏度、CO_2黏度增大而减小;生产压差相同时,注采两端压力越大,极限井距越大,油相黏度及油相启动压力梯度的下降幅度越大。
迟杰鞠斌山付庆杰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非混相驱降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