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莲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手术体积描记指数在围手术期疼痛监测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8年
- 背景疼痛的评估往往依赖患者的主观描述。手术中常规的疼痛评估手段往往依靠一些生命体征或临床经验,这些手段往往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目的对近年来提出的疼痛监测方法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urgical pleth index,SPI)的研究进行分析并综述。内容阐述SPI监测疼痛的原理和优势,从指导镇痛药物使用,评估伤害性应激抗伤害性应激平衡(nociception-anti-nociception balance,BANA),预测术后疼痛水平及影响因素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总结了SPI监测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趋向SPI监测为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疼痛水平的评估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丛培林张爱莲王清秀
- 关键词:围手术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长托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组),Ⅱ组(长托宁组),Ⅲ组(哌替啶组)。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率及严重分级;记录静脉注药前1 min(T_0)、静脉注药后3 min(T_1)、5 min(T_2)、10 min(T_3)、15 min(T_4)、20 min(T_5)、30 min(T_6)的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注药前1 min(T_0)、注药后30 min(T6)、麻醉后30 min(T_7)和手术结束时(T_8)体温变化情况。结果Ⅱ组、Ⅲ组的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0%、7.5%,显著低于Ⅰ组的65%(P<0.01),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组、Ⅲ组寒战严重程度分级显著低于Ⅰ组(P<0.05),Ⅱ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Ⅲ组用药后下降明显,与Ⅰ组和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体温,三组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静脉注药后,发生恶心呕吐6例(15%),嗜睡5例(12.5%),明显高于Ⅱ组和Ⅰ组(P<0.05)。结论麻醉前预防性静脉注射长托宁(0.01 mg/kg)具有预防术中寒战发生的作用,效用与预防性静脉注射哌替啶(0.5 mg/kg)相似,但长托宁无类似哌替啶的呼吸抑制作用,且无哌替啶高发生率的恶心呕吐、嗜睡不良反应,对血压、心率、体温无影响,在临床预防术中寒战的应用中优于哌替啶。
- 李桂凤陈洪飞陆慧红赵宇鹏张爱莲王清秀
- 关键词:寒战急性阑尾炎
- 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滴鼻对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拟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前30 min,A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1μg/kg),B组经鼻滴入右美托咪定(2μg/kg),C组为经鼻滴入等量生理盐水。记录患儿滴鼻前即刻(T 0)、滴鼻后10 min(T 1)、滴鼻后20 min(T 2)、麻醉诱导时(T 3)、手术开始时(T 4)、拔出喉罩时(T 5)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pulse oxygen,SpO 2),以及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诱导期合作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评分、儿童苏醒期躁动量表(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评分、出院后行为问卷(post hospitalization behavior questionnaire,PHBQ)例数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A组、C组相比,B组T 2、T 4、T 5时MAP,T 2~T 5时HR显著下降(P<0.05)。与C组相比,A组和B组ICC评分、PAED评分、PHBQ例数显著下降(P<0.05)。三组患儿一般资料、麻醉时间、手术时间、SpO 2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可显著提高麻醉诱导合作度,降低苏醒期躁动和出院后行为改变的发生。术前滴鼻右美托咪定1μg/kg与2μg/kg对MAP和HR影响较小。
- 孙志强孙志强纪淑敏张爱莲张爱莲王乔王清秀
- 关键词:苏醒期躁动
- 氯普鲁卡因在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比较硬膜外注射氯普鲁卡因在分娩镇痛中转剖宫产和单纯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选择2018年1—7月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中转剖宫产术的患者30例(无痛分娩组)和单纯剖宫产组30例(剖宫产组),记录入切皮时(T 1),胎儿娩出(T 2),术毕(T 3),术后30 min(T 4)VAS评分,记录阻滞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阻滞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在T 1、T 2、T 3时的V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 4时,剖宫产组VAS评分高于无痛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的起效时间、阻滞时间和Ramsay镇静评分与无痛分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痛觉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镇痛后硬膜外注入氯普鲁卡因能够满足剖宫产的镇痛要求,比起单纯剖宫产,起效时间长持续时间长镇静效果好。
- 许兰兰唐淑蕙张爱莲杨小虎
- 关键词:氯普鲁卡因镇痛产科硬膜外麻醉剖宫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