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献血
  • 2篇病原
  • 2篇病原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学
  • 1篇血清学试验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早期梅毒
  • 1篇受血者
  • 1篇污染菌
  • 1篇无偿
  • 1篇无偿献血
  • 1篇献血者
  • 1篇献血者ALT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判定
  • 1篇梅毒
  • 1篇抗生素
  • 1篇合格率

机构

  • 5篇河北省血液中...
  • 1篇廊坊市妇幼保...

作者

  • 6篇李冬梅
  • 5篇宋任浩
  • 3篇刘文国
  • 3篇宋雪冬
  • 2篇常缨
  • 2篇何路军
  • 1篇杜景林

传媒

  • 3篇现代检验医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大学生献血者ALT不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
2013年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大学生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011年初筛合格的40 257份大学生献血者血液标本中ALT活力,对ALT不合格大学生献血者进行随访,调查其影响因素。结果 40 257份大学生献血者中ALT不合格608名,不合格率较低(1.51%),与同期献血的其他献血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不合格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季度ALT不合格率较高,与其他季度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献血次数的增加,ALT不合格率降低(χ2=49.05,P<0.01)。ALT不合格多为单项ALT活力增高,且97.9%为非病理性原因引起。结论大学生献血者血中ALT不合格率低于其他人群献血者,应减少由非病理因素引起的ALT不合格而导致的血液报废率。
李冬梅何路军常缨宋任浩
关键词: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影响因素
病原菌与宿主血清混合葡萄糖检测在抗生素疗效判定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将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分别与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不同时期采集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并检测血清葡萄糖水平。经对215例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的血清进行葡萄糖检测,初步确立在抗生素应用的初、中、末期3个阶段2B/A区间范围分别为0.7725±0.1020、0.4525±0.0889和0.2975±0.0442。该实验确立了抗生素应用3个阶段的2B/A区间范围,为抗生素的疗效判断及停药时间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宋雪冬杜景林刘文国闫立静李冬梅
关键词:病原菌抗生素
河北霸州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
2013年
目的 了解河北霸州地区受血者不规则抗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10月11 413例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入院及门诊预输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筛查阳性者用特异性鉴定谱细胞做进一步鉴定.结果 11 413例血液样本共检出不规则抗体87例,阳性率为0.762%.其中IgM抗体52例,阳性率为0.456%,IgG抗体35例,阳性率为0.307%;特异性抗体67例,阳性率为0.587%,非特异性抗体20例,阳性率为0.175%.男女性别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P<0.01).结论 受血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可使受血者避免输入含有相应抗原的血液,有助于血液选择,对受血者输血安全和提高输血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刘文国李冬梅宋任浩
关键词:受血者不规则抗体发生率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2014年
目的了解IgM捕捉ELISA法在梅毒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gM捕获ELISA(MacELISA)法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2011年1月~2013年7月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临床确认的154例梅毒患者进行平行检测,以43例同期就诊的非梅毒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MacELISA法对二期梅毒和一期梅毒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6.6%和90.9%,合并检测阳性率为94.1%(48/51),对潜伏梅毒的检测阳性率为31.4%,显著低于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χ^2=13.75,P〈0.01)。②MacELISA法与TPPA法对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的检测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潜伏梅毒的检测敏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两种方法的检测特异度均为100%。结论Mac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敏感度高、特异度好、操作简单、成本低,可作为早期梅毒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
李冬梅宋雪冬宋任浩
关键词:梅毒
石家庄市大学生无偿献血4项感染指标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无偿献血大学生感染指标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2012年9—11月石家庄市参加无偿献血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结果 7 882名无偿献血大学生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阳性率分别为0.51%、0.22%、0和0.14%,总阳性率为0.86%。HBsAg、抗-HCV和抗-TP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献血人群(0.79%、0.44%和0.30%)。结论在校大学生是无偿献血的低危人群。
李冬梅何路军常缨宋任浩
关键词:大学生无偿献血
血清学试验联合葡萄糖检测在污染菌判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利用血清葡萄糖检测以及血清凝集反应的原理判断培养基中的菌株是否为污染菌.方法 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1月272例细菌培养阳性且所分离菌株能分解葡萄糖的病例,于病程的初、中、末三期采集患者血清分别进行如下试验:将所选取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出并已确定为致病菌的菌株和非来自患者的其它菌株(污染菌)分别配制成2.5 MCF菌悬液.在一定条件下,分别将上述两种菌悬液与患者定量血清进行凝集反应,并将最终所余反应物进行葡萄糖检测以确定各自参考区间.结果 病原菌(2B/A)三期的区间范围分别为:0.772 5±0.102 0,0.452 5±0.088 9和0.297 5±0.044 2;污染菌(2C/A)三期的区间范围分别为:0.012 9±0.006 5,0.012 5±0.006 7和0.012 7±0.006 3.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分别将2B/A与2C/A的三组数据进行比较,2B/A值在抗生素应用各期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F=181.351,P<0.01);而2C/A值在抗生素应用各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1,P>0.05).结论 上述区间范围表明,病原菌与污染菌在该试验中相关数据具有明显差异,由此可制定出污染菌判断的参考区间.
宋雪冬张剑平刘文国闫立静李冬梅宋任浩
关键词:病原菌污染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