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焦亚先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热历史
  • 2篇地热学
  • 2篇新生代
  • 2篇岩石圈厚度
  • 2篇中-新生代
  • 2篇盆地
  • 2篇裂变径迹
  • 2篇磷灰石
  • 2篇磷灰石裂变径...
  • 2篇夹角
  • 2篇鄂尔多斯盆地
  • 2篇C轴
  • 1篇地热流
  • 1篇热流
  • 1篇热史
  • 1篇热史模拟
  • 1篇热演化
  • 1篇构造-热演化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邱楠生
  • 5篇焦亚先
  • 2篇左银辉
  • 2篇李文正
  • 2篇阙永泉
  • 1篇宋鑫颖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沉积速率对渤中坳陷大地热流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盆地内快速剧烈的构造作用可导致热异常,在利用盆地热历史揭示深部动力学过程时,需消除热异常的影响.本文根据瞬时热传导原理,校正了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低热异常,准确地约束了盆地深部动力学状态.对渤中坳陷内3口典型井进行热流校正结果表明,渤中坳陷古近纪以来快速沉积导致其现今(~60.9mW·m^-2)未达到热平衡(低热异常).校正后的热流值平均约为67.4mw·m^-2,比现今高5~10mW·m^-2.利用校正后的热流值计算得到的渤中坳陷的“热”岩石圈的平均厚度约为70km,比修正前的厚度(82~100km)减少了13~28km.
李文正焦亚先左银辉宋鑫颖邱楠生
关键词:渤中坳陷大地热流
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模拟热历史的基础,退火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径迹的长度不同,其中退火的各向异性(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退火行为不同)是导致长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利用C轴投影模型将任意夹角的径迹转化成与C轴平行的径迹,以此消除分布方位的影响,进而探讨实际测量长度相同而分布方位不同的径迹模拟的热历史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揭示的最高古地温之间最大差异为15℃,用来研究剥蚀量和年轻造山带冷却抬升速率引起的最大差异可分别达到430 m及1.5℃/Ma,揭示构造抬升事件的初始抬升时间最大可相差2 Ma。因此,在实际模拟热历史时应注意该参数的影响,准确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将有助于提高模拟热历史的精度。
焦亚先邱楠生阙永泉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
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
磷灰石裂变径迹被广泛用于上地壳的低温(<110℃)热年代学热历史重建中。国内外很多学者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进行造山带以及盆地的构造热历史研究。目前最常用的热史模拟软件是HeFTy软件,该软件需要的数据有裂变径迹长度、径迹与...
焦亚先邱楠生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演化-来自地热学的证据
焦亚先邱楠生李文正
文献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演化——来自地热学的证据被引量:25
2013年
盆地热历史可以为揭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信息.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从东到西7口典型井的热历史,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盆地中生代晚期、古近纪初期以及现今的“热”岩石圈厚度.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在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一次热流高峰,热流值为73~78 mW/m2,此后的热流值一直降低至今,现今的平均值61.8 mW/m2;早白垩世末期盆地“热”岩石圈厚度也经历了一次减薄高峰,平均“热”岩石圈厚度为65 km左右,此后逐渐增厚至现今的125 km左右.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热”岩石圈厚度中等,早古生代200 km的厚岩石圈已不存在;早白垩世末期是其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重大变革期,此时“热”岩石圈厚度发生减薄,深部构造活动强烈导致浅部盆地拾升剥蚀剧烈,周缘岩浆活动强烈,多种能源矿产形成,这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转折的时间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高峰时限具有一致性.
焦亚先邱楠生李文正左银辉阙永泉刘芳龙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热历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