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 作品数:12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 逻辑因果与量化相关:少案例比较方法的两种路径被引量:13
- 2019年
- 在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今天,少案例比较法依然被广泛使用。然而,在多数研究中,都存在一个本体论与方法论相互错位的现象:研究者明明提出的是一个有关充分/必要条件(或条件组合)的因果框架,却用统计的思维来指导案例的选择以及变量的控制。本文认为,充分/必要性与统计相关性在因果关系的本体问题上存在根本差异:前者视因果关系为'逻辑因果',遵循布尔代数法则,而后者视因果关系为'量化相关',遵循线性代数法则。这一本体上的不同带来了两个具体的差异:第一,在布尔代数中,只有不同类型的因果关系,而没有不同程度的因果效应,因此在不同算数法则之下,如何对案例进行分类也有着不同的逻辑;第二,在布尔代数中,不同类型的条件(或条件组合)对结果产生的是'完全影响',而在线性代数中,不同原因对结果产生的都是'部分效应',因此,本文提出,'逻辑可比'而非'量化可比'的策略更适用于检验有关充分/必要性的理论框架。
- 陈超李响
- 台湾地区选民政党认同的世代差异——基于TCS调查数据的分析
- 本文通过观察“政党认同”这一概念在不同世代间的分布情况,为世代差异的复杂图景提供一个切面性的描绘。与先行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从概念化的角度来看,本文不再从单一维度去定义政党认同,而是将其拓展...
- 王瀚陈超
- 关键词:政党认同
- 汇率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 2015年
- 为什么有的国家选择固定汇率制,而有的国家选择浮动汇率制?"第二代"货币制度理论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对这一问题给出了答案。近十年的相关先行研究,大致可分为"国家中心"与"社会中心"两大类分析框架。以国家为中心的分析框架,将汇率体系看作解决时间不一致性问题的一种承诺机制,并主张汇率体系是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特定结构位置的产物。以社会为中心的分析,则主要包括三种理论模型:制度-选举模型、党派模型与部门模型。超越"三元悖论"、重新反思资本流动性问题、打破完全信息假设,则是迈向"第三代"理论的努力方向。
- 陈超李响
- 关键词:汇率体系社会中心
- 角色与惯习——“3·18反服贸运动”中的多元运动者被引量:6
- 2017年
- 2014年爆发的"3·18反服贸运动"在台湾造成了巨大的政治与社会效应。为能够有效区分活跃于运动中的多元运动者,本文提出了一个包含"运动角色"和"运动惯习"两个维度的分类框架。其中"运动角色"说明的是运动者在互动过程中的动态位置,"运动惯习"区分的是不同运动者长期形成并惯于使用的组织结构与话语策略。两个维度相结合,将台湾青年运动者划分为事件型发起者、事件型参与者、议题型发起者、议题型参与者四类。这一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运动内部精微曲折的互动过程,也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前台湾社会运动的内在逻辑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 蔡一村陈超
- 标签化的族群:一个三线企业中的社会结构被引量:5
- 2018年
- 秘密定居于偏远山区的未被中国劳动政治领域关注的三线工人主要来自内迁工人、返城知青和复退军人三个不同的族群。这三个来源作为不同的标签,意味着每个族群具有各自的特点。在工人的日常交往中,这些标签化的意义,不仅与工人在工厂所拥有的职业机会密切相关,而且塑造出了他们的相互认知和对他人的态度。高度的孤离逐渐形成了三线工人趋向于一个"标签化的族群"模型的社会结构。
- 陈超周明长
- “主体下行”——中国大陆对台地方交流模式初探被引量:2
- 2017年
- 两岸地方交流能否进行,关键在于中国大陆方面的决策。基于"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和对台湾地区政治、社会特征的把握,大陆方面形成了一套"主体下行"的对台地方交流模式:若上层行政主体接受"九二共识",大陆方面可与其本身及其下层各级主体进行交流;若上层行政主体不接受"九二共识",大陆方面的交流对象便下行至其接受"九二共识"的下层主体。"主体下行"模式的效用已在过往的交流实践中得到证明。在当前台湾当局领导人拒绝承认"九二共识"的情况下,"主体下行"模式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大陆方面可借"主体下行"反推"共识上行",争取台湾社会和政治体系内部对"九二共识"的支持,为台湾当局回归"九二共识"提供内生动力,促使其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起到正向作用。
- 张遂新张遂新蔡一村
- 欠发达国家的资本所有者、腐败与贸易政策
- 2015年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欠发达国家出现了政治民主化与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先行研究表明,在这些国家与地区中,政治民主化与贸易开放性政策呈现出一种正相关的关系。然而,本文认为,尽管民主为劳工开辟了影响贸易政策的制度性渠道,但是他们在集体行动的困境下,仍然难以有效地组织起来。相反,由于具有组织规模小、选择性激励充沛等优势因素,国内相关行业的资本所有者更具有影响政策的能力。诚然,资本所有者向政府施加影响的方式是多样的,而"腐败"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因此,本文借助"腐败"作为测量资本所有者影响政府的代理性变量,以1995年至1999年全球欠发达国家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分析指出,在其他变量恒定的情况下,资本所有者影响越大,即一个国家腐败程度越高,该国贸易政策越闭塞。由此可见,民主制度本身同一国最终的贸易政策并不具有直接的相关关系。本文的一个基本启示在于,正式制度的变迁并不一定会带来行为的变化。它至少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即制度的成熟度与社会接受度。因此,比起考察正式制度下可能产生的行为激励,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制度背后的实际"政治运作"。
- 陈超
- 关键词:欠发达国家民主化贸易自由化资本所有者腐败
- “好评”会带来“好感”吗?——基于台湾青年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探究认知与好感度的关系,先行研究一般从认知的多少和评价的高低两个视角出发。本研究认为,多认知与高评价并不必然地引发好感,其中关于彼此"相似性"的评价才是影响好感度的关键因素,即主体与对象之间越相似,越容易产生好感。针对这一论点,本文对文化、经济、政治和民众四个不同维度的"好感度"分别进行考察,尝试检验相似性与好感度的相关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相似性与好感度的相关性得到确认,而在民众好感度上,相似性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通过针对台湾青年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收集一手数据,对以上观点展开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当前大陆对台青年工作有所启发。
- 王瀚张遂新张遂新
- 关键词:台湾青年
-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转向”
- 2019年
- 近年来,历史社会学的兴起令人瞩目。虽然当前关于历史社会学的内涵与外延仍存有颇多争论,但一个最基本的共识是:历史社会学是要将历史维度带回社会学,从而克服现代社会学中的非历史化趋向。事实上,这种“将历史找回来”的趋势并非社会学所独有,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也从来没有忘记“历史”的重要性。社会科学研究这种“历史转向”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历史社会学有怎样的贡献,其自身又有什么不足?本文将对这两个问题作一简单探讨。
- 陈超
- 关键词:社会科学研究历史转向历史社会学现代社会学非历史化政治学家
- “实用主义的过客”:台湾青年在大陆社会融入的指标建构与现状评估被引量:37
- 2018年
-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都有了在大陆求学、就业的经历。针对这些台湾青年在大陆的社会融入状况,本研究建立了一套有关台湾青年在大陆社会融入的指标体系。该体系由"发展融入""生活融入""文化融入""心理融入"四个维度共18个指标组成。以该指标体系为基础,本研究发现:(1)台湾青年在大陆社会融入大多从工具性的需要出发,并缺乏扎根意愿,因此,他们是一群"实用主义过客";(2)台湾青年在大陆社会融入的过程,并不简单依循"从经济到身份"的线性发展模式,而是在多维度上同时展开。
- 陈超陈超张遂新
- 关键词:台湾青年社会融入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