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超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伊利石
  • 2篇伊利石结晶度
  • 2篇黄土-古土壤
  • 2篇古土壤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黄土沉积
  • 1篇黄土高原
  • 1篇古气候
  • 1篇风尘堆积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泰山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彭淑贞
  • 2篇丁敏
  • 2篇郝青振
  • 2篇何超
  • 2篇张伟
  • 1篇郭正堂
  • 1篇朱丽东
  • 1篇张伟

传媒

  • 2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西峰风尘堆积的伊利石结晶度及古环境指示被引量:3
2017年
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伊利石结晶度是东亚夏季风的有效指标,但以前对该指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黄土沉积。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西峰第四纪黄土(0~2.6MaB.P.)和三趾马红土上部(2.6~3.6MaB.P.)代表性样品的粘土矿物(〈21μm)进行了测试,结合伊利石化学指数I(002)/I(001)值对伊利石结晶度KObler指数(KI值)指示的环境信息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四纪黄土伊利石结晶度主要继承了原始风尘特征,而第四纪古土壤伊利石结晶度指数KI值均显著高于相邻黄土,与伊利石化学指数I(002)/I(001)值和成壤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KI指数可以有效地指示整个第四纪黄土沉积的风化成壤强度,对研究东亚夏季风长期演化具有重要的潜力;上新世三趾马红土KI值较高的特征表明上新世期间我国北方夏季风环流整体上较第四纪时期强盛。进一步分析KI值与I(002)/I(001)值的关系后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线性正相关,表明伊利石结晶度的变化是由于风尘堆积在风化成壤过程中,伴随着Fe—Mg离子的不断淋失,伊利石晶体结构发生改变而引起的。
何超朱丽东彭淑贞林海意张伟丁敏郝青振郭正堂
关键词:伊利石结晶度黄土-古土壤古气候
黄土高原黄土沉积伊利石结晶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在黄土高原地区,第四纪黄土沉积的伊利石结晶度是研究东亚夏季风的替代性指标,但以前对该指标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末次间冰期以来伊利石结晶度的时空对比分析。文章选取黄土高原地区位于南北横断面上的4个黄土-古土壤序列,分析了L6以来的代表性层位粘粒样品(〈2 μm)伊利石结晶度KI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每个剖面中,古土壤的伊利石结晶度KI值均高于其下覆黄土;在空间上,黄土KI值自西北向东南增加趋势较小,古土壤KI值自西北向东南呈现显著增加趋势。所有样品的KI值与反映风化成壤强度的指标,如磁化率和伊利石化学指数I (002)/I (001)值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特征充分说明黄土沉积中伊利石结晶度KI值的变化主要受风化成壤作用所致。由于黄土沉积的KI值空间变化趋势与黄土高原现代和过去气候格局变化相一致,因此伊利石结晶度指标KI值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变化的有效指标。与冰期相比,间冰期时该指标南北变化梯度大,表明间冰期时黄土高原夏季风南北气候变化梯度大于冰期。
张伟张伟彭淑贞丁敏林海意何超
关键词:黄土-古土壤伊利石结晶度黄土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