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娟
-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NSFC—云南联合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 洱海底栖动物的分布格局及其对水质生物学评价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解洱海全湖底栖动物的组成及分布规律,2012年3月对其进行全面的调查,在设置的42个样点中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108头,隶属于14个分类单元,其中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分离底栖摇蚊(Benthalia dissidens)和似羽摇蚊(Chironomus cf.plumosus),相对丰度分别为57.0%、20.3%和12.0%。洱海全湖底栖动物的平均密度为549.4 ind·m-2,平均生物量为8.68 g·m-2。聚类和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揭示,洱海底栖动物群落呈现北、中、南三个生物群系的分布格局。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Goodnight指数和BPI指数的生物评价显示,洱海水质整体处于中污染状态,且南部污染程度较北部严重。对比历史数据可知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洱海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逐步发生改变,优势种由原来的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分离底栖摇蚊转变为耐污能力更强的霍甫水丝蚓和似羽摇蚊,群落单调且优势度高,显示洱海水质发生了衰退。
- 段昌兵姜仕军张恩楼刘娟唐红渠
- 关键词: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洱海
- 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的优化被引量:3
- 2013年
- 传统的湖泊沉积物硅藻提纯方法存在周期较长、过筛会损失某些特定硅藻种类等问题,从而造成硅藻群落分析出现偏差。基于硅藻提纯的实验原理和传统沉积物硅藻提纯技术,选取广东三个典型水库的沉积物的五个不同样品,设置了三组优化实验,建立了一套适合水库沉积物硅藻的提纯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纯和富集水库沉积物中的硅藻,在简化实验操作的同时,明显缩短了提纯时间,并且更有利于其后硅藻壳体种属的鉴定,在水库沉积物硅藻群落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 刘娟段昌兵唐红渠姜仕军
- 关键词:水库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