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宝
-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系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究早年留守经历对流动青少年依恋关系的影响,为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海、中山、东莞、深圳和广州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全部学生1 544名(留守组763名,未留守组7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进行测评。结果留守组儿童母亲信任、母亲沟通、父亲信任、父亲沟通维度及母亲依恋、父亲依恋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低(t值分别为-5.63,-6.04,-5.53,-4.06,-6.97,-5.71,P值均<0.01);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维度得分较非留守组儿童高(t值分别为5.62,3.31,2.59,P值均<0.01);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维度及同伴依恋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母亲信任、母亲沟通、母亲依恋、父亲信任、父亲依恋、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1.30,-0.95,-2.88,-0.87,-1.34,-1.24),是母亲疏远、父亲疏远、同伴疏远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0.63,0.46,0.62,P值均<0.05);分离期间见面频率为每月都见是留守组儿童母亲依恋、父亲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9.67,10.52,P值均<0.01);与父母均分离是留守组儿童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的消极影响因素(B值分别为-2.66,-1.78,-4.36,P值均<0.05);留守期间隔代监护是留守组儿童父亲疏远及同伴疏远的消极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0.40,-0.68,P值均<0.05);分离年龄在4~5岁是留守组流动儿童同伴依恋的积极影响因素(B=5.79,P<0.01)。结论早年留守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依恋关系造成影响。改善养育环境,制定增进父母与流动儿童共同生活等政策,将有助于降低儿童不良心理的发生风险。
- 刘宝宝郭丽卢婷董江会凌莉
- 关键词:农村人口青春期
- 女子戒毒所警察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了解女子强制戒毒所(以下简称"戒毒所")警察职业倦怠的发生情况及其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通用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254名女子戒毒所警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子戒毒所女性警察情绪耗竭维度得分高于男性(P<0.01);工龄>15年的女子戒毒所警察情绪耗竭和去个性化维度得分均低于工龄≤15年者(P<0.05);职务为办事员或科员的女子戒毒所警察情绪耗竭维度得分高于副科级以上者(P<0.01);工作中接触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的女子戒毒所警察情绪耗竭维度得分高于工作中不接触者(P<0.05)。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女子戒毒所警察的职业倦怠的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与自我效能得分均呈负相关(P<0.05),情绪耗竭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的其他支持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去个性化维度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其他支持各维度的得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女子戒毒所警察职业倦怠因性别、工龄、职务及工作类别而异,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关系。
- 龚家辉李孟洁杨松达刘宝宝郭丽
- 关键词:职业倦怠警察社会支持自我效能
- 早年分离创伤对青春期流动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青春期流动儿童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为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珠三角地区5个地级市各1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六-八年级的1 602名学生(分离组儿童821名,非分离组儿童78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安全感量表(SQ)、长处和困难问卷(SDQ,儿童版)进行测量。结果分离组在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得分和困难总分大于非分离组(t值分别为6.440,1.986,4.939,5.676,P值均〈0.05),分离组与非分离组在同伴关系和亲社会行为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离组在人际安全感、确定控制感因子得分和安全感总分上低于非分离组(t值分别为-4.908,-4.421,-4.862,P值均〈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安全感是分离组儿童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同伴关系、困难总分的消极影响因素,是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因素;与父母均分离是分离组儿童情绪症状、品行因子、多动因子、困难总分的消极影响因素;与母亲分离、同辈监护是分离组儿童多动因子的积极影响因素;母亲监护是分离组儿童多动因子、困难总分的消极影响因素;年龄是分离组儿童同伴关系问题的消极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早年与父母分离经历对青春期流动儿童情绪、品行、安全感造成影响。改善有留守经历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环境,帮助其建立安全感,可促进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
- 董江会郭丽卢婷朱麒臻李孟洁龚家辉刘宝宝杨松达凌莉
- 关键词:焦虑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