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晶晶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树轮
  • 4篇气候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降水
  • 2篇树轮记录
  • 2篇气候变化
  • 2篇青藏高原南部
  • 2篇降水变化
  • 1篇东北部
  • 1篇石笋
  • 1篇树轮宽度
  • 1篇特征向量
  • 1篇特征值
  • 1篇年表
  • 1篇年降水
  • 1篇年降水变化
  • 1篇年降水变化特...
  • 1篇暖期
  • 1篇气候要素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6篇刘晶晶
  • 4篇杨保
  • 2篇贺敏慧
  • 2篇康淑媛
  • 1篇史锋
  • 1篇秦春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树轮记录的青藏高原南部过去526年降水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位于南木林的大果圆柏树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制约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年总降水.基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的转换方程(方差解释量为45.94%),重建了南木林1485-2010年的年总降水(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重建结果表明:南木林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的气候变化韵律,相对于平均值偏湿的持续时段发生在公元1490-1510,1530-1550,1620-1640,1680-1720,1740-1750,1840-1850,1880-1910,1960-1990年,相对于平均值偏干的持续时段发生在公元1520,1560-1610,1650-1670,1730,1760-1830,1860-1970,1920-1950,1990年以后.与林周地区及高原南部区域降水序列对比发现,过去500年内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经历了相同的干湿变化过程,在年代际尺度上变化一致,可能受到相同的气候驱动因子控制.
刘晶晶
关键词:降水树轮气候变化青藏高原南部
树轮记录的青藏高原西南部过去644年的降水变化被引量:8
2015年
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的谢通门地区,是典型的高原半干旱地区之一,研究其降水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谢通门地区的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 Kom.)树轮宽度资料,分析了树轮宽度对气候要素的响应特征.研究发现,制约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是年总降水.为兼顾分析气候序列在高低频域的变化特征,利用标准化年表通过方差匹配方法和采用差值年表通过线性回归方程转换,分别重建了谢通门公元1360~ 2013年间(644年)的年(上一年7月至当年6月)降水变化.基于标准化年表的重建结果表明,谢通门降水序列存在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韵律,相对于平均值偏湿的持续时段发生在公元1360 ~ 1368年、1505 ~ 1599年、1631~ 1640年、1654~1797年、1825~1836年、1890~1901年和1975年之后;偏干的持续时段发生在公元1369~1504年、1600~1630年、1641~1653年、1798~1824年、1837~1889年和1902~ 1974年.与林周地区降水序列、高原南部区域降水序列和亚洲季风区PDSI网格重建中提取的邻近4个格点数据的平均序列对比发现,过去共同的640年内(公元1360~2000年)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经历了相同的干湿变化过程,在年代际尺度上变化一致,可能受到相同的气候驱动因子控制.空间相关性分析也表明,谢通门地区年降水变化具有一定的空间代表性,可以反映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的降水变化.多窗谱分析(MTM)检测出该重建序列在过去644年中存在128a、3.5a、2.9a、2.5a和2.1a的显著周期.
刘晶晶Nina Datsenko
关键词:树轮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降水
青藏高原南部南木林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7
2011年
树木年轮定年准确、连续性强、分辨率高,并且易于获取复本,已经成为过去气候变化重建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南部南木林地区大果圆柏的树木年轮宽度变化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发现树木生长季前期的温度与树木径向生长变化呈正相关关系,而夏季温度与树木径向生长呈负相关关系;年总降水量(上年7月到当年6月)是当地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相关系数为0.66(P<0.01),表明南木林地区树轮宽度变化可以指示该地区年总降水量变化。南木林树轮年表(1560—2008年)的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该年表在年代际尺度上存在1627年和1829年左右的突变点,表明南木林地区降水量在过去499a间经历了两次突变。对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的功率谱分析表明,南木林树轮记录具有150a、100a、75a、60a、50a以及3.7a和3.06a的显著周期,其中3.7a和3.06a周期可能与ENSO有关。
刘晶晶杨保
关键词:青藏高原气候因子
青藏高原东北部与南部地区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以祁丰和林周树轮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了解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区域特征是模拟或预测未来全球变化如何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的基础。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祁丰)干旱气候条件下与南部(林周)高寒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两条标准化年表分析发现,两年表敏感度均较高,样芯间一致性均较强,为分析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关系提供了保障。对祁丰和林周树轮宽度序列与其附近酒泉(1951—2009年)和当雄(1963—2009年)气象站上年5月到当年9月的气候因子(月平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温和月降水量)进行相关和响应分析发现,祁丰和林周树木的径向生长与当年5—6月平均气温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和-0.466;而与当年5—6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和0.623。祁丰和林周树轮宽度序列与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1951—2005年)的格网数据在每个月份均呈正相关关系,与5—6月的相关值分别为0.581和0.719。上年7月到当年6月的降水量与祁丰(r=0.529)和林周(r=0.667)树轮宽度序列的相关值也较高,推断干旱状况是限制高原东北部与南部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
贺敏慧杨保秦春刘晶晶康淑媛
关键词:气候要素青藏高原
西藏浪卡子地区树轮宽度特征值年表的建立被引量:15
2014年
如何客观保留树轮序列的低频气候信息是树轮气候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以西藏浪卡子地区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 Kom.)的树轮宽度为资料,对新提出的特征值分析方法进行实例演示。通过构建不同树轮序列之间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其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并利用特征向量和主成分重建了特征值年表。将建立的特征值年表与传统的标准化年表(STD年表)和区域曲线标准化年表(RCS年表)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去趋势方法对树轮序列低频气候信息保留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相对STD年表,新建立的特征值年表与RCS年表能够较好地保留低频气候信息,显示了特征值分析方法在树轮气候学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
刘晶晶杨保
关键词:树轮特征向量特征值协方差
北半球千年温度集成重建所使用的代用序列述评——以石笋为例
2012年
充分掌握过去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是分析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为了重建近2 000a的全球(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度时空格局,Mann使用了1 209条代用序列。主要评价Mann等在重建中世纪暖期以来(公元800年以来)全球(主要是北半球)的温度时空格局时,所使用的46条代用序列中的8条石笋序列。其中北半球的序列(6条)要多于南半球的序列(2条)。通过对所选石笋序列的文献检索和科学评估,认为Mann等最初选用的8条石笋序列和筛选后剩余的6条石笋序列并非都代表温度信号,其中只有两条序列是原作者认为代表温度信号的,代表降水量信号的序列要多于代表温度信号的序列。所以Mann等选用这些序列重建温度有待商榷。由于石笋代用指标本身的复杂性,其气候指示意义仍然存在争议。
康淑媛杨保史锋刘晶晶贺敏慧
关键词:中世纪暖期温度重建石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