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辉
- 作品数:4 被引量:7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天山北坡绿洲—荒漠区高时空分辨率日均气温数据集构建——以三工河流域为例被引量:2
- 2017年
- 气温是刻画由下垫面不同导致的绿洲—荒漠区水热格局差异并分析其相互作用的关键参量。现有的温度数据集(CRU、MERRY、MODIS等),空间分辨率均无法满足绿洲—荒漠相互作用研究的百米级精度要求。基于Landsat TM影像,通过遥感反演及统计模型估算三工河流域卫星过境日期日均气温空间数据,利用日均气温计算"气温相对变化速率",以此推算卫星非过境日期的日均气温。结果显示:估算卫星过境日期日均气温的平均RMSE为1.54℃,绝对误差为0.50~2.87℃。气温相对变化速率为沙质荒漠(1.12)>土质荒漠(1.03)>建设用地(0.97)>农田(0.80)>低山丘陵(0.76);卫星非过境日期日均气温计算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2>0.90,P<0.05,RMSE=2.34℃。
- 王新新罗格平叶辉张琪蔡鹏张苗
- 关键词:三工河流域
- 基于Biome-BGC模型的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模拟被引量:25
- 2014年
- 以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对Biome-BGC模型的生理生态参数进行了校正,模拟了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碳收支(NEP)和土壤呼吸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9—2009年该区森林生态系统年均NPP为547.97 g·m-2·a-1,年均NEP为61.24 g·m-2·a-1,表现出适度的碳汇效应,但碳汇效应整体呈递减趋势;在设定的温度、降水情境下,NPP和NEP对降雨变化的敏感性,较其对气温升高的敏感性强;在平均气温升高、降雨量不变的情景下,森林生态系统NPP呈微弱增加态势,但NEP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为气温升高,导致土壤呼吸增强。通过分析气温在干旱区的正负效应,表明气温升高促进了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的NPP;干旱胁迫在该区域不显著。
- 韩其飞罗格平李超凡叶辉冯异星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天山北坡
- 1975—2005年中亚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32
- 2015年
-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已覆盖全球绝大多数地区,但中亚LUCC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仍属未知。论文以人工林面积、森林产品收获产量及林地转移面积为基础数据,应用Bookkeeping模型,分析了1975—2005年期间三种LUCC方式对中亚森林碳库的影响。近30 a LUCC对其碳库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碳汇,固碳量为3.07 Tg。植树造林表现出强烈的碳汇功能,总固碳量为12.97 Tg。森林采伐是最主要的碳释放来源,共释放碳5.80 Tg。林地转移呈现较强的碳释放特征,共排放为4.10 Tg。结果表明1975—2005年该区域LUCC对森林碳库具有明显的增汇效应。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减少LUCC对全球碳收支影响的不确定性。
- 陈耀亮罗格平叶辉王渊刚王渊刚张琪黄小涛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动态
- 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新疆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是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变化最重要的因素。以植树造林面积、森林产品收获产量及林地转移面积为基础数据,采用《LULUCF指南》中数据分层的碳源汇计量方法,分析了1975-2005年期间三种土地利用方式对新疆森林碳库的影响。1975年新疆森林总碳库估算值为720.02 Tg,其中土壤碳库为528.82 Tg。近30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其碳库的影响总体表现为碳汇,固碳量为48.15 Tg,与1975年碳库相比,森林碳储量增长了6.69%。植树造林表现出强烈的碳汇功能,总固碳量为54.24 Tg。森林采伐是最主要的碳释放来源,共释放碳5.42 Tg。林地转移呈现微弱的碳释放特征,共排放为0.66 Tg。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对该区域森林碳库具有明显的增汇效应。本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人类活动对区域碳平衡影响的认识。
- 陈耀亮罗格平叶辉赵树斌王渊刚韩其飞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森林生态系统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