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斌
- 作品数:10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省森林植物种质创新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香椿种源间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研究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研究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间种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对11省35县(市、区)的香椿种子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和结论】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种子宽厚比、百粒质量8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种子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宽厚比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1.16%和5.60%.各性状的重复力以百粒质量最高,种子宽厚比最低,分别为98.1%和75.5%.种子长与采种点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有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减小的趋势.种子厚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厚、百粒质量与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厚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质量与种子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相关不显著.种子宽与种子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相关不显著.根据8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把35个种源分为5类.
- 周祥斌周玮周鹏吴林瑛林玮陈晓阳
- 关键词:香椿种子种源地理变异
-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刨花润楠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对7个省份23个种源的刨花润楠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7条带,其中115条为多态性条带,占总条带数的73.24%;2)12对引物的多态性指数介于0.406~0.502,平均值为0.476;3)通过分子方差分析发现,刨花润楠种源内差异占总差异的72.19%,种源间差异占总差异的27.81%,种源内差异为刨花润楠差异的主要来源;4)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显示,23个种源的刨花润楠可分为4类:第1类为湖南、广东、广西的所有参试种源和江西多数种源,第2类为浙江参试的3个种源,第3类为江西婺源和安徽黄山2个种源,第4类为福建参试的4个种源,分类结果表现出明显的地理趋势。本研究结果为刨花润楠种质资源的保存及良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 周鹏林玮朱芹周祥斌吴林瑛陈晓阳
- 关键词:刨花润楠
- 刨花润楠SRAP-PCR体系建立与优化被引量:2
- 2017年
- 以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1.5 a生小苗幼嫩叶片为试材,对影响刨花润楠SRAP-PCR扩增的模板DNA量、引物、dNTP和Mg^(2+)体积摩尔浓度、Taq DNA聚合酶、退火温度6个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SRAP-PCR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SRAP-PCR反应体系中,2.5μL 10×PCR buffer、模板DNA量60 ng、Mg^(2+)2.0 mmol/L、d NTP 0.225 mmol/L、引物0.3μmol/L和Taq DNA聚合酶1.25 U。对优化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的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的刨花润楠SRAP-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是稳定可行的。
- 周鹏林玮周祥斌陈晓阳
- 关键词:刨花润楠SRAP-PCR
- 苦楝种源间种子发芽变异的观测被引量:10
- 2014年
- 对8个省份36个种源的苦楝种子进行场圃发芽试验,观测苦楝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并分析其地理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发芽率和发芽势在种源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6个种源平均发芽率为59.5%,平均发芽势为40.3%。发芽性状表现较好的种源是江西赣州、于都、遂川,云南麻栗坡和西畴,福建漳平以及广东恩平;表现较差的是海南、云南勐腊和罗平,贵州兴义以及福建永安等种源。发芽率、发芽势随采种点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增加,且发芽时间相对集中。聚类分析将36个种源聚为5类,相同或相邻物候区的种源大多聚为一类。
- 廖柏勇陈晓阳陈丽君惠文凯李俊成周祥斌
- 关键词:苦楝种源发芽率发芽势聚类分析
- 14个香椿种源生长节律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掌握我国特有珍贵速生用材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的苗期生长节律,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和幼林抚育效果。【方法】从香椿分布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4个地点采种,对苗木生长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并利用Logistic方程拟合其苗高和地径生长过程,划分苗木生长阶段。【结果】香椿各种源苗高生长在1—4月为缓慢生长期,5月中旬—9月末为快速生长期,之后生长趋于缓慢,呈"S"型,即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过程。地径的生长节律也呈"S"型,但地径速生期起始时间普遍早于苗高,持续时间也普遍比苗高长,可持续至10月中、下旬。不同种源间苗木生长节律差异明显。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为4—9月,持续时间长,而北方种源苗高快速生长期集中在6—7月,持续时间短。南方种源地径在8、9月还能快速生长,而北方种源在7月或8月进入缓慢生长期,9月中旬后基本停止生长。各种源苗高、地径Logistic方程拟合精度高。【结论】北方种源不适合广东栽培。根据生长曲线,将香椿各种源划分为3个生长阶段;速生期是关键,应抓住速生期加强水肥管理,促进香椿的快速生长。
- 周祥斌周玮林玮周鹏陈晓阳
- 关键词:香椿种源苗木生长节律
- 14个香椿种源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揭示我国特有的速生优质用材树种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为优良种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11省14县(市、区)的1年生香椿种源苗木5个瞬时光合生理指标进行Li-6400测定和分析。【结果】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5个指标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Gs变异系数最大,Ci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27.52%、4.24%。各指标的重复力以Pn最高,WUE最低,分别为96.08%、78.52%。Pn与Gs、Tr、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Gs与Ci、Tr、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Ci与Tr呈显著正相关(P<0.05),Tr与苗高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地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广西兴安、广西那坡、四川蓬安种源的Pn较大,广西兴安、广东乐昌种源的WUE较大。【结论】对5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成分,可以把14个香椿种源分为3类:光合参数中蒸腾速率最小;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较高;光合作用较强和水分利用效率较低。
- 周祥斌周玮邓丽婷陈晓阳
- 关键词:香椿光合特性种源苗木主成分分析
- 刨花润楠不同种源光响应曲线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刨花润楠Machilus pauhoi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特征,比较不同种源刨花润楠光合作用的差异,为刨花润楠良种选育与造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建瓯种源(MJO)、福建顺昌种源(MSC)、广东乐昌种源(YLC)、广东仁化种源(YRH)、广西灵川种源(GLC)、广西恭城种源(GGC)6个在广东有推广潜力的刨花润楠种源为材料,观测刨花润楠的光响应曲线特征,并计算出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及暗呼吸速率等光响应特征参数。【结果】广西恭城种源刨花润楠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达到了12.20μmol·m^(-2)·s^(-1),而且其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之间的差值最大,为604.60μmol·m^(-2)·s^(-1),而福建建瓯种源刨花润楠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仅为5.32μmol·m^(-2)·s^(-1),福建顺昌种源的光补偿点与光饱和点间差值最小。【结论】参试的6个种源刨花润楠中,广西恭城种源的刨花润楠利用弱光、强光能力和对光适应能力最强,光合潜力较大,具有较好的生长潜力;刨花润楠的造林可适度密植或营造混交林。
- 周鹏林玮朱芹周祥斌吴林瑛李萧芹陈晓阳
- 关键词:刨花润楠种源光响应曲线
- 任豆种源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研究被引量:19
- 2016年
- 【目的】揭示任豆Zenia insignis种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从任豆分布区收集5省21县(市、区)的任豆种子,对种子表型6个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任豆种源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结果】种子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长厚比、百粒质量6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性状变异系数在5.76%-10.16%,其中,种子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16%,其次是百粒质量和种子长度,变异系数达8%以上,种子宽度变异系数最小,但变异系数也达5.76%。6个种子性状的重复力均在80%以上,其中,种子长度的重复力最高,达到98.1%,其次是种子厚度和种子宽度,均高达90%以上,种子长宽比的重复力最低,但也达到84.2%。不同种源种子性状与采种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呈负相关,其中,种子厚度和百粒质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任豆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长厚比、百粒质量与采种点年平均气温也均呈负相关,但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年均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根据任豆种子6个不同性状指标,对21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种源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任豆21个种源可以划分为5个类群,划分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
- 林玮周鹏周祥斌吴林瑛赵艳新赵帅陈晓阳
- 关键词:任豆种子性状种源地理变异
- 黄梁木种源抗寒性综合评价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为黄梁木Neolamarckia cadamba抗寒选育奠定理论基础和人工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7个不同黄梁木种源带芽枝条进行人工低温胁迫,测定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对电导率和枝条恢复生长情况。确定适用于黄梁木抗寒性测定的5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抗寒性进行综合评判。【结果】在-2℃的人工低温胁迫下,丙二醛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龙州(35.24μg·g-1),最低的种源为保山(21.19μg·g-1);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龙州(9.98μg·g-1),最低的种源为德宏(6.13μg·g-1);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云浮(79.66μg·g-1),最低的种源为景洪(65.32μg·g-1);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的种源为天河(24.89μg·g-1),最低的种源为景洪(19.57μg·g-1);相对电导率最大的种源为保山(58.27%),最小的为云浮(48.37%);在枝条恢复生长中,存活率最高的种源为云浮(42.03%),最低的为景洪(3.88%)。云浮、龙州、天河、兴宁、景洪、保山、德宏7个种源的抗寒性综合指数大小依次为0.951、0.863、0.755、0.728、0.191、0.151、0.132。【结论】不同种源抗寒性从强到弱依次为云浮、龙州、天河、兴宁、景洪、保山、德宏,总体表现为广东、广西的种源抗寒性较云南种源强。
- 黄浩周祥斌欧阳昆唏李俊成曾昭佳陈晓阳
- 关键词:种源黄梁木抗寒性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
- 基于SRAP标记的任豆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任豆Zenia insignis种群遗传多样性,为有效保护任豆种质资源并进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建立任豆SRAP-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对17个任豆种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UPGMA聚类分析,对任豆种源进行类群划分。【结果】12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51条带,平均每对引物获得12.58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每对引物8.83条,平均多态率为70.39%。种源间多态位点比率为38.96%~72.73%,平均为59.66%;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5 5~0.313 3,平均为0.256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249 4~0.450 2,平均为0.369 1;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19 5~1.727 3,平均达1.600 0,种源水平的na为1.724 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30 5~1.577 3,平均达1.471 3,种源水平的ne为1.502 6;种源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703 1~0.886 5;遗传距离为0.120 5~0.352 3。根据聚类结果,将任豆17个种源分为3个地理类群:第1类为广西和贵州种源,第2类为广东、湖南和广西种源,第3类为云南种源,地理距离相近的种源基本上聚在同一类。【结论】任豆种源间和种源个体间均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种源内更丰富,遗传改良时应更注重种源内个体的选择。任豆种源间基因流不高,且根据聚类结果划分的3个类群的地理格局明显,应是由任豆特定的生活环境造成的隔离所致。
- 林玮周玮周鹏周祥斌吴林瑛陈晓阳
- 关键词:任豆种源SR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