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子旭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机械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主题

  • 3篇一体化
  • 3篇预制
  • 3篇泵站
  • 1篇运行方式
  • 1篇站内
  • 1篇实验测试
  • 1篇水泵
  • 1篇水力
  • 1篇水力设计
  • 1篇潜水泵
  • 1篇潜污泵
  • 1篇强度分析
  • 1篇自吸
  • 1篇自吸离心泵
  • 1篇离心泵
  • 1篇离心泵设计
  • 1篇流动特性
  • 1篇结构优化
  • 1篇RSM
  • 1篇DPM

机构

  • 4篇江苏大学
  • 3篇江苏大学镇江...
  • 2篇宁波巨神制泵...
  • 1篇安徽三联学院
  • 1篇中国航发西安...

作者

  • 4篇王凯
  • 4篇张子旭
  • 1篇刘厚林
  • 1篇蒋玲林

传媒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流体机械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DPM和RSM的一体化预制泵站结构优化被引量:4
2021年
为了研究一体化预制泵站的沉积问题,基于FLUENT软件中的DPM模型对圆筒式一体化预制泵站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悬空高、泵间距、中心距等位置因素对于预制泵站内沉积率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悬空高和泵间距的增大,沉积率呈增大趋势;随着中心距增大,沉积率先增大后减小;沉积率都高于60%。针对圆筒式预制泵站的流动问题,将其结构改成对隔流式,并以泵站内沉积率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RSM)对隔流式预制泵站隔流堰及预旋盆等结构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结构参数组合的沉积率最低降至25.4%。
夏瑞超刘厚林张子旭王凯
关键词:结构优化DPMRSM
不同运行方式对一体化预制泵站流动特性和筒体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4
2019年
为了更加准确和实际地研究泵运行位置、工作水位和潜水泵高度等因素对一体化预制泵站内流状态和筒体强度的影响,基于VOF气液两相流模型对一体化泵站进行流动数值计算,并采用Workbench平台对筒体进行单向流固耦合计算。结果表明:潜水泵对称运行时,入口偏流角较小,有利于提高泵的使用寿命。液位越低时流场越杂乱,流速越高,防沉积效果也最好,但同时也需要兼顾泵站的有效容积。一体化预制泵站的应力从筒底至筒顶逐渐减小,应变则逐渐增大。随着工作水位和安装高度的上升筒体最大应力均下降,随着安装高度的上升筒体最大应变减小。
张子旭王凯陈昆杨建华王淑红王玥
关键词:运行方式流动特性强度分析
基于响应面的预制泵站内潜水泵安装高度优化计算与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了研究潜污泵安装位置对一体化预制泵站沉积特性的影响,以颗粒沉积率最小为目标,基于响应面法对一体化预制泵站中潜污泵安装位置进行数值优化。结果表明:随着潜污泵悬空高H1的增加,一体化预制泵站沉积率持续上升;随着泵间距S的增加,沉积率持续增加;随着中心距L的增加,沉积率先下降再上升;优化后潜污泵悬空高H1为82mm,泵间距S为600mm,中心距L为500mm,沉积率比优化前降低了20.2%。
刘国锋张琼李杨张子旭王凯
两级自吸离心泵设计及实验测试
2017年
采用速度系数法对一两级自吸离心泵叶轮、径向导叶和蜗壳进行了水力设计。同时对该泵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了水力性能试验和自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工况下,该泵的试验效率达到了60.58%;高效区范围宽,在52~85 m3/h范围内,试验效率均高达58%;自吸高度为4 m时,该泵的自吸时间为154 s;达到了洒水车泵的设计要求。
王凯蒋玲林张子旭陈昆
关键词:水力设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