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丽琼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维护
  • 1篇堵管
  • 1篇置管
  • 1篇术后
  • 1篇皮肤
  • 1篇葡萄糖酸氯己...
  • 1篇曲张
  • 1篇综合护理
  • 1篇下肢
  • 1篇下肢静脉
  • 1篇下肢静脉曲张
  • 1篇消毒
  • 1篇消毒法
  • 1篇氯己定
  • 1篇满意度
  • 1篇静脉
  • 1篇静脉曲张
  • 1篇静脉曲张术后
  • 1篇老年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李丽琼
  • 1篇郭冬梅
  • 1篇李静

传媒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经PICC持续输注TPN患者冲管频率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冲管频率对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患者堵管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168例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植入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首次使用且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时间超过10 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设定各组输注肠外营养液时的冲管频率:Q4h、Q6h、Q8h,对比分析堵管发生率。结果 A、B、C组堵管发生率分别为3.57%(2/56)、8.93%(5/56)、5.36%(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冲管频率Q8h即能达到Q6h、Q4h预防药物性堵管的效果,既可保证持续输注肠外营养液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通畅、延长管道的使用时间,又节省资源,创造效益。
李丽琼郭冬梅李静
关键词:PICCTPN堵管
综合护理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服务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行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下肢静脉曲张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不同组别,即常规组(n=44)与试验组(n=44)。常规组选择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试验组选择应用综合护理服务。观察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护理模式后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5.4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服务的实施,能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机体恢复,而且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李丽琼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满意度
不同皮肤消毒法在老年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的效果对比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维护中不同皮肤消毒方法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进行PICC导管维护的80例老年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皮肤消毒方法(0.5%碘伏、75%乙醇),研究组给予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比较分析2组患者皮肤细菌培养菌落数及清除率,以及消毒液待干时间、导管维护时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皮疹及接触性皮炎发生率。结论研究组患者皮肤细菌培养菌落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消毒液待干时间、导管维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皮疹、接触性皮炎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PICC维护中使用2%葡萄糖酸氯己定消毒液的效果较好,利于皮肤细菌培养菌落数减少、导管维护时间缩短,以及皮疹、导管相关性感染、接触性皮炎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借鉴。
李丽琼
关键词:PICC置管老年患者导管维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