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建雷

作品数:10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土壤
  • 3篇海拔
  • 3篇垂直带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嵩草
  • 2篇矮嵩草
  • 2篇矮嵩草草甸
  • 2篇不同海拔
  • 2篇草甸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叶面
  • 1篇叶面积
  • 1篇叶面积指数
  • 1篇有机质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青海省气象局

作者

  • 10篇张法伟
  • 10篇李英年
  • 10篇王建雷
  • 8篇薛晓娟
  • 3篇汪诗平
  • 3篇刘安花
  • 3篇孙建文
  • 3篇宋成刚
  • 2篇李婧梅
  • 1篇周华坤
  • 1篇朱志红
  • 1篇刘吉宏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冰川冻土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祁连山海北地区两种高寒草甸植被类型的土壤热通量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对祁连山海北地区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和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草甸两种植被类型土壤热通量观测和比较分析发现:晴天两种植被类型区土壤热通量日变化均表现为单峰型,夜间低午后高;阴雨天土壤热通量变化复杂,随降水或云层厚薄波动剧烈。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较矮嵩草草甸更为平稳。两种草甸土壤热通量的月际变化同样表现为单峰型,12月最低(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分别为-40.27MJ/m2和-16.85MJ/m2)、6月最高(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草甸分别为20.47MJ/m2和18.98MJ/m2)。矮嵩草草甸与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热通量的年总量差异明显,分别为-24.72MJ/m2和48.10MJ/m2。表现出前者由土壤深层向地表散热,而后者由地表向土壤深层输送热量。两种植被类型区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土壤热通量与冠层净辐射均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由于冠层厚度的影响,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热通量所占净辐射的比例较小,同步性较差,反馈延时约2.5h,而矮嵩草草甸的土壤热通量与净辐射的相关性更加密切。
王建雷李英年王勤学杜明远薛晓娟张法伟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土壤热通量净辐射
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垂直带植被移地试验中鹅绒委陵菜克隆生长特征被引量:5
2009年
在祁连山东段冷龙岭南麓海拔3200~3800m的4个样地间按主要植被类型进行双向移地试验,以自然垂直带移地样方内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为研究对象,调查其克隆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特征。结果表明:鹅绒委陵菜从海拔3200m和3400m分别双向移至4个不同海拔区生长1年后,所有样地中1条匍匐茎的植株最多(占43.66%),4条匍匐茎的最少(占4.23%);随海拔升高,它们的匍匐茎总条数分别表现为逐渐增多和减少-增加-减少的趋势,基株高度和基叶数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显著变化趋势,分株数逐渐增加,间隔子长度分别呈先增加后减少和增加-减小-增加的趋势;匍匐茎长度在移到3400m时最大,移到3800m时最小。研究发现,移地后鹅绒委陵菜的匍匐茎数、基株高度、基叶数、分株数、间隔子长度等均可发生变化;鹅绒委陵菜对不同海拔高度的生态环境表现出不同的克隆生长特征,以适应环境稳定种群。
薛晓娟李英年张法伟王建雷汪诗平杜明远
关键词:鹅绒委陵菜克隆
青海湖东北岸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2011年
2008年对海北牧业气象站附近的草甸化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群落的组成成分单一,植物种类比较贫乏,主要植物有23种,隶属9科,21属,主要优势种为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次优势种为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等。北温带分布的属占优势植物群落,其生活型多年生植物占绝对优势,尤其是多年生非禾草类植物是群落的主要生活型;群落垂直结构不太明显,大体分3层;从物种多样性分析看,4条样线中,物种丰富度指数(R1、R2)、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及匀均度指数(E1、E2)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表现出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
宋成刚张法伟刘吉宏孙建文王建雷李英年
关键词: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
典型高寒植物生长繁殖特征对模拟气候变化的短期响应被引量:11
2010年
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但研究较少。在青藏高原东北的祁连山南麓坡地,于2007年沿3200~3800m海拔进行了植被的等距双向移栽实验并研究了典型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移栽样线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的递减率为0.51℃/100m。高寒植物移栽到高海拔后,其株高、基叶数、最大(小)叶面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在3400m海拔处最高,其余3海拔处较低的趋势;而生殖枝数、花数和有性繁殖投入等生殖策略的响应则不明显,但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最后在3800m处升高的变化。结果印证了气候变化对高寒植物生长性状的影响比生殖策略快速的假说。
李英年薛晓娟王建雷朱志红张法伟李婧梅汪诗平周华坤
关键词:高寒植物
祁连山坡地垂直带三种牧草的生长试验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盆栽试验,观测分析了祁连山东段南麓坡地3200m-3800m垂直带3种牧草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Keng)仅在3400m处发芽、生长,其他高度上未发芽;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G riseb)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 ophilaKeng)在不同海拔高度均可发芽、生长。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地上、地下生物量沿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前者生物量大于后者;两者的植株高度和根系长度随海拔不同而不同,都在3400m处最大,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垂穗披碱草和冷地早熟禾可以作为高寒草原地区推广种植的首选牧草,而中华羊茅生长所需环境相对苛刻,不易在同类环境下生长。
薛晓娟李英年杜明远刘安花张法伟王建雷
关键词:三种牧草盆栽试验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小气候及植被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坡3 200 m到4 200 m建立样带,每200 m为梯度设置7个样地,利用微气象自动观测仪观测气温和土壤温度,同时调查样带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地上生物量等。结果表明,气温日变化幅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气温随海拔增加降低明显,年平均气温直减率0.51℃/100 m,不同季节直减率有所不同。日平均气温稳定≥0℃、≥3℃和≥5℃的积温直减率几乎相同,为92℃/100 m,持续天数直减率9 d/100 m。土壤表层温度随海拔变化具有与气温相近的变化趋势。依植被景观及气候特点可将祁连山冷龙岭南坡分为亚高山高寒草甸、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及高山冰雪稀疏植被气候带。观测植被区地上生物量表明,植被地上年净初级生产力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王建雷李英年杜明远王勤学唐艳鸿薛晓娟张法伟汪诗平
关键词:气温土壤温度海拔梯度气候带生产力
高寒草甸蒸散量及作物系数的研究被引量:15
2010年
利用FAO Penman-Monteith计算法(FAO P-M法)、Penman修正公式法(P法)、Irmark-Allen拟合公式法(I-A法)分别计算了海北高寒草甸参考作物蒸散量,并以FAO P-M法计算结果为标准,与其它两种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海北高寒草甸地区年参考作物蒸散量为812.0mm,其中植物生长季的5-9月为500.9mm。FAO P-M法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较为合理,造成其他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偏差的原因主要是辐射项的选取及土壤热通量的影响。利用实测土壤含水量资料和水量平衡方法计算的植物生长期的5-9月植被实际蒸散量为425.5mm,与FAO P-M法得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相比计算作物系数,得到植物生长初期、中期和末期的作物系数分别为0.51、0.96和0.87。
刘安花李英年薛晓娟王建雷张法伟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作物系数
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土壤与植被位移后土壤碳氮的短期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0年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麓坡地进行不同海拔的土壤-植被的整体双向移地实验,以探讨气候变化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植被移植后土壤因原生状态不同而存在差异,移地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部分移植后在海拔3 600~3 800m处略有下降;土壤全氮变化比较复杂.从不同高度移植到各海拔后,除从海拔3 400m移到各海拔的土壤碳氮比先升高后降低外,其它3个高度移植后土壤碳氮比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受气候影响和原生植被类型差异,土壤碳、氮及碳氮比波动变化明显.
李英年张法伟薛晓娟孙建文王建雷李婧梅宋成刚
关键词:海拔土壤碳氮碳氮比
祁连山东段南麓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分布状况被引量:40
2009年
在祁连山东段南麓设置实验样带,研究了植被生产力、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等在不同海拔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拔3 200 m开始到海拔4 300 m山顶,沿海拔升高年平均气温按0.51℃.100 m-1递减率下降.海拔3 200-3 800 m间植被生产力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沿海拔从3 200 m开始下降至3 400 m后开始急剧上升,在海拔3 600 m处最高,而后又迅速下降;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在土壤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高,随深度加深而降低.土壤碳氮比介于6-14之间,相对较低,利于土壤腐殖质化和有机氮矿.土壤碳氮比沿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随海拔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和气候因子、植被类型及放牧利用有关.
薛晓娟李英年杜明远刘安花张法伟王建雷
关键词:垂直带土壤有机质全氮
高寒矮嵩草草甸地上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模拟被引量:7
2010年
基于2007年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植被和气象观测资料,探讨了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及其数学模型,分析了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相互关系,以及气象条件对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寒矮嵩草草甸群落植被生长期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变化可以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植被叶面积指数的季节动态变化可以用三次函数曲线拟合,叶面积指数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影响明显,与植物生长期日平均气温≥3℃的积温和降水累积量分别有三次函数的拟合关系,而考虑与积温和降水累积量的综合关系可用二元二次函数拟合;同时,叶面积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有二次函数的拟合关系。
孙建文李英年宋成刚王建雷张法伟王勤学
关键词:高寒矮嵩草草甸叶面积指数地上生物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