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豆丹丹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玉米
  • 1篇单杂交
  • 1篇蛋白
  • 1篇叶型
  • 1篇玉米叶
  • 1篇玉米子粒
  • 1篇杂交
  • 1篇上位性
  • 1篇上位性效应
  • 1篇配合力
  • 1篇启动子
  • 1篇子粒
  • 1篇脱水速率
  • 1篇相关基因
  • 1篇酵母单杂交
  • 1篇结合蛋白
  • 1篇基因
  • 1篇机械化
  • 1篇机械化收获
  • 1篇含水量

机构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库丽霞
  • 3篇陈彦惠
  • 3篇豆丹丹
  • 2篇任真真
  • 2篇王会涛
  • 1篇韩托
  • 1篇朱宇光
  • 1篇苏慧慧

传媒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玉米茎叶夹角相关基因ZmCLA2-2启动子结合蛋白的筛选
2019年
以松散型玉米自交系‘沈137’为实验材料,构建酵母单杂交文库,以扩增出的Zm CLA2-2基因的启动子为诱饵,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从构建的文库中筛选到了33个与目的基因相互作用的蛋白,根据基因功能注释,从中选出4个与激素合成相关、细胞生长和逆境响应相关的基因:GRMZM2G086277、GRMZM2G-089528、GRMZM5G836222、GRMZM5G866947。将其构建到pGADT7载体做了进一步的回转验证,初步验证了它们与候选基因的互作关系。根据启动子元件预测,推测Zm CLA2-2候选基因可能在激素合成和胁迫响应中有一定的功能。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验证Zm CLA2-2上游互作基因提供了依据,对于了解玉米叶夹角调控的互作网络和分子机制及培育玉米理想株型具有重要意义。
柳华峰豆丹丹李天移刘志学赵倩男朱芳芳任真真苏慧慧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酵母单杂交启动子结合蛋白
玉米子粒机收后期脱水速率的配合力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以自选的8个自交系为母本、7个常用骨干自交系为父本,按照NCⅡ设计,组配56个杂交组合。对杂交组合子粒含水量性状进行表型分析和配合力分析。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不同时期的含水量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通过不同时期、不同组合子粒含水量变化趋势分析发现,出苗后95~98 d是子粒脱水速率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出苗后95~98 d后脱水速率快的组合收获时子粒含水量低,更适合机收。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PH4CV、08LF和ZX7在培育脱水速率快的玉米杂交种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子粒含水量在出苗后95 d受非加性效应影响较大,在接近收获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较大。
朱宇光韩托豆丹丹王会涛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机械化收获含水量脱水速率配合力
玉米叶高点长等叶型性状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以由综3×豫87-1衍生的一套包含223个家系的RIL群体为材料,通过3个地点的表型鉴定,借助由1 243个SNP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对玉米叶高点长、叶长、叶宽和叶面积进行QTL定位及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4个叶型性状共检测到10个显著的QTL,这些QTL与环境的互作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在这些QTL中,调控叶高点长的q Lf5-1,q Lf8-1和调控叶长的q LL8-1,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7.20%,6.06%和6.39%,说明这3个主效QTL是调控叶型性状的重要位点。上位性效应分析共检测到6对位点间互作,互作效应为2.30%~7.39%,属于非显著QTL位点对互作,其中2对位点互作的上位性效应与环境互作效应显著,说明上位性互作效应在叶型性状的遗传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任照彬王会涛豆丹丹任真真柳华峰库丽霞陈彦惠
关键词:玉米叶型QTL定位上位性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