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湿法磷酸
  • 4篇萃取
  • 3篇轮盘
  • 2篇萃取塔
  • 1篇异丙醚
  • 1篇数学模型
  • 1篇萃取剂
  • 1篇萃取率
  • 1篇涡轮
  • 1篇涡轮盘
  • 1篇磷酸三丁酯
  • 1篇膜分散
  • 1篇净化湿法
  • 1篇净化湿法磷酸
  • 1篇分散介质
  • 1篇分散网
  • 1篇复合萃取剂
  • 1篇TBP
  • 1篇传质
  • 1篇传质模型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篇叶世超
  • 5篇辛杨杨
  • 3篇马岩龙
  • 3篇白洁
  • 1篇张则光
  • 1篇李根
  • 1篇祝杰
  • 1篇李俊宏
  • 1篇谢琤

传媒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化工矿物与加...
  • 1篇无机盐工业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河南化工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复合萃取剂在微分散萃取湿法磷酸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采用名义孔径为20μm的烧结网作为分散介质,以水/磷酸/TBP+异丙醚和水/磷酸/TBP+煤油作为体系,研究了相比、磷酸质量分数、流量对萃取率及单级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磷酸/TBP+异丙醚体系的萃取率与单级效率优于水/磷酸/TBP+煤油体系。相比对萃取率及单级效率的影响较大;磷酸质量分数对萃取率的影响较大,对单级效率的影响较小;而流量对二者的影响均较小。以TBP+异丙醚为复合萃取剂,在流量为1000mL/min,磷酸质量分数为50%,相比为4∶1时,萃取率可达44.40%,单级效率83.32%,反萃率80.21%。
辛杨杨叶世超马岩龙白洁
关键词:复合萃取剂湿法磷酸萃取
膜分散萃取净化湿法磷酸的实验研究
2013年
采用名义孔径为20μm的烧结网作为分散介质,以水/磷酸/TBP+异丙醚和水/磷酸/TBP+煤油为体系,研究了磷酸浓度、混合液总流量、相比及不同萃取剂对萃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率随磷酸浓度的增高而增高;随流量的变化而影响较小;随相比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条件下的萃取效果是:TBP+异丙醚(25%)>TBP+异丙醚(50%)>TBP+煤油。
白洁祝杰叶世超谢琤辛杨杨
关键词:湿法磷酸萃取率膜分散异丙醚分散介质
微孔分散轮盘塔净化湿法磷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在设计的新型微孔分散轮盘塔中,采用微孔分散技术对萃取过程进行强化传质,以磷酸/水/TBP+煤油为实验体系,研究了该萃取设备净化湿法磷酸的萃取特性。考察了孔径为75μm的微孔网分散轮盘在不同相比、转速、停留时间下对萃取率和反萃取率的影响,并在不同转速下与普通转盘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分散轮盘比普通转盘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其中转速对其有明显影响;萃取的适宜条件为转速250 r min 1,相比4:1,停留时间10 min,磷酸萃取率可达54.92%;当转速250 r min 1,相比为6,停留时间15 min,磷酸反萃率可达85.33%。
马岩龙叶世超辛杨杨白洁张则光
关键词:萃取塔湿法磷酸
带分散网的屈尼塔的萃取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将微分散技术运用于萃取工艺,设计出带分散网的屈尼萃取塔实验装置。以水/粗磷酸/TBP+煤油为实验体系,研究该装置在湿法磷酸萃取净化过程中的应用,考察了转速、停留时间、相比对萃取和反萃过程的影响。实验得到最佳萃取工艺条件:转速为250 r/min、停留时间为20 min、相比为4∶1。在此条件下,磷酸萃取率为46.84%,萃取速率为0.281 5 g/s,全塔效率为25%,塔的理论当量高度为0.24 m。在最佳萃取和反萃操作条件下,磷酸的有效利用率为36.57%,Fe2+、F-、SO42-等3种杂质离子的去除率较高,均在95%以上。
辛杨杨叶世超李俊宏
关键词:涡轮盘分散网萃取湿法磷酸
微分散轮盘萃取塔传质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了微分散轮盘塔萃取磷酸的传质规律,考察了转速、相比、停留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并根据质量守恒,建立了微分散轮盘塔的传质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萃取率随转速、相比和停留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转速、相比对萃取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20%以内。
马岩龙辛杨杨李根叶世超
关键词:萃取数学模型传质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