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建雄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出血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血浆
  • 1篇血性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脑室内...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缺血
  • 1篇卒中
  • 1篇疗效

机构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3篇郭建雄
  • 2篇孟云清
  • 2篇张姝娟
  • 2篇袁军
  • 1篇萨茹拉
  • 1篇张仲

传媒

  • 2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脑室内出血(IVH)的效果。方法:胎龄≤34周早产儿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各40例。预防组于入院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12 h后给予维持量,疗程5 d,比较两组IVH的发生率及严重IVH的发生率。结果:预防组IVH发生率(25%)较对照组(47.5%)显著降低(P<0.05)。预防组严重IVH发生率(5%)较对照组(22.5%)显著降低(P<0.05)。生后6 h内接受负荷量者IVH发生率(13.6%)较对照组(47.5%)显著降低(P<0.05);而生后6 h以后接受负荷量者IVH发生率(38.9%)较对照组(47.5%)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苯巴比妥可显著降低早产儿IVH发生率及严重IVH发生率。苯巴比妥预防早产儿IVH的效果关键在于用药时机的掌握,以生后6 h内应用效果最佳。
张姝娟袁军孟云清郭建雄
关键词:苯巴比妥脑室内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供血脑动脉病变的情况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供血脑动脉病变的关系,探讨TIA发病机制。方法对96例TIA患者的DSA资料进行分析,计算颅内-外动脉狭窄率,并对不同年龄组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情况进行比较。结果96例患者中发现78例存在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颅内动脉狭窄及颅内-外多发病变分别为28.2%(22/78)、34.6%(27/78)和37.1%(29/78),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高于颅外动脉(57.5%、42.4%)。颅外动脉狭窄22例,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45.2%(38/84),颅内动脉狭窄27例,以大脑中动脉(MCA)最多,占41.2%(47/114)。频发TIA组颅内-外血管重度狭窄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非频发组(P<0.01),且多数有粥样硬化斑块。发现7例盗血现象。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DSA检查有助于明确TIA病因,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张姝娟袁军郭建雄孟云清萨茹拉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并将其对比分析,从而初步明确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在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对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40例健康人进行血清Hcy的检测。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分别为(24.1±8.7)μmol/L、(23.4±8.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12.6±2.8)μmol/L、P<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升高是脑血管疾病独立的危险因素。
张仲郭建雄
关键词:脑卒中同型半胱氨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