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美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细菌纤维
  • 7篇细菌纤维素
  • 3篇发酵
  • 2篇椰子
  • 2篇椰子水
  • 2篇乙醇
  • 1篇代谢
  • 1篇形貌
  • 1篇有机酸
  • 1篇预处理
  • 1篇生物合成
  • 1篇适应性
  • 1篇受性
  • 1篇碳源
  • 1篇球粒
  • 1篇自然发酵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细菌
  • 1篇敏感性

机构

  • 8篇海南大学

作者

  • 8篇陈华美
  • 7篇刘四新
  • 7篇李从发
  • 5篇毕继才
  • 4篇章翠
  • 3篇王艳梅
  • 2篇杨一冲
  • 2篇邓健
  • 2篇刘龙祥
  • 1篇余敏华
  • 1篇何晓磊
  • 1篇陈白羽

传媒

  • 2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酿造
  • 1篇食品与机械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种驹形氏杆菌合成纤维素最适碳源被引量:3
2016年
研究不同碳源对驹形氏杆菌的几个不同菌种(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K.hansenii和K.europaeus)在细胞生长、代谢及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合成方面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纤维素产生菌对碳源的偏好和适应性。结果表明:K.europaeus以果糖为碳源合成BC的产量最大,K.nataicola和K.hansenii利用葡萄糖时产BC的能力最佳。不同菌种合成BC时与其细胞生物量、碳源的消耗量及副产物葡萄糖酸等的积累之间未呈一致的相关性,说明每种菌的碳源消耗与产物合成并非必然与生物量呈正相关,而只需三者间达到合适平衡。该研究可为针对具体原料(碳源)选择合适菌种进行BC生产、提高原料利用效益提供有益借鉴。
陈华美李从发毕继才章翠胡淇淞王艳梅刘四新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
椰纤果生产中椰子水自然发酵过程成分及微生物群落变化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椰子水自然发酵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跟踪研究椰子水自然发酵8 d过程中其主要理化成分及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变化主要出现在发酵前3 d,这期间p H也急剧下降,然后稳定在p H3.8左右;总酸含量在第2天达到第一个高峰,随后先下降,后上升;在观察结束时体系中的乳酸和乙酸含量分别为1.54 g/L和0.28 g/L;发酵初期,各种微生物迅速増殖,也在前3 d达到最大值,而后真菌数量逐渐减少,细菌数量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在细菌体系中检测到了乳酸菌、醋酸菌、肠菌群、芽孢杆菌,其中乳酸菌和醋酸菌数量最多,且对成分变化有较大影响,而肠菌群和芽孢杆菌的存在也使得自然发酵椰子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本试验对于进一步了解自然发酵椰子水的菌相,并探寻其促进生产椰纤果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海南椰纤果行业走向安全、稳定、高产的生产模式奠定了良好基础。
杨一冲李从发邓健刘龙祥胡淇淞毕继才陈华美章翠刘四新
关键词:椰子水自然发酵微生物群落
乙醇促进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 Y19合成纤维素的代谢分析及应用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因独特的理化性质,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等行业,但其产量低、副产物多、生产成本高。为了提高BC产率,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考察纤维素产生菌株对乙醇...
陈华美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乙醇代谢酵母菌共培养
文献传递
动态发酵合成球形细菌纤维素条件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细菌纤维素(BC)是优良的新型生物材料,尤其以球形BC为代表,在各领域应用广泛。目前,动态发酵产BC多以不规则团块状、星球状、丝状为主,应用范围较局限。故通过控制生产条件,获得均匀度较高的球形BC有着迫切的需要。在动态发酵时,以椰冻驹形杆菌(Komagataeibacter nataicola)Y19作为生产菌株,以中等大小BC的质量及数量百分比为考察指标,研究转速、发酵液液深及发酵容器直径引起的供氧效率及剪切力变化对动态发酵产球形BC合成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氧效率提高、剪切力增大时,可使球形颗粒变小,颗粒数量增加。在发酵容器直径为6.0cm,液深为2.40~2.75cm,转速为130r/min时,中球BC质量与数量百分比均〉40%,均匀度最佳。
章翠毕继才陈华美王艳梅刘四新李从发
细菌纤维素的生物合成与发酵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化学纯度高、持水性好、杨氏模量高、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化工等领域。但发酵工艺落后、产量低、生产成本高一直是限制其应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瓶颈。本文概述纤维素产生菌及分离改良、发酵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对纤维素合成和产量的影响,以及发酵方式对BC产量和性能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BC在生产中的不足和未来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和实际生产提供一定借鉴。
陈华美刘四新李从发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生物合成发酵
乙醇对不同菌种合成纤维素的影响及高产菌株对乙醇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被引量:2
2018年
为研究细菌纤维素(BC)的高效合成,并探讨影响高效合成稳定性的因素,笔者在Asai合成培养基中添加乙醇,分析其对8个不同菌种合成BC产量的影响,并选出高产菌种,以高产菌株为模型,研究其对乙醇促进性影响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范围。结果表明:不同菌种合成BC对"乙醇影响"的效应不同,其中驹形杆菌属的5个菌种和茂物朝井杆菌(A.bogorensis)都表现出促进效果,以椰冻驹形杆菌(K.nataicola)和木驹形杆菌(K.xylinus)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0.05),驹形杆菌属的1个未知种(K.sp.)影响不显著(P>0.05),欧洲驹形杆菌(K.europaeus)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筛选到1株"乙醇促进"响应敏感性高且耐受力好的菌株(K.nataicola)Y19,当添加0.5%乙醇时增产6.6倍,添加1%乙醇时产量达最大7.12 g·L-1,增产8.3倍,乙醇最适添加量为1.0%~1.5%。之后,随添加量增加产量增幅降低,直到乙醇添加量达5%时其BC产量才开始低于对照,显示受到抑制,产量降幅为44%。该菌株对"乙醇促进"的浓度响应范围较大,为0.5%~4%。本研究对椰子水自然放置预发酵后用于BC生产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筛选到的高效促进和抑制合成的这2种截然相反影响效应的菌株也为后续乙醇影响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贾佳陈华美王艳梅邵璐滢刘晓兰李从发刘四新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敏感性耐受性
椰纤果产生菌株分离鉴定和小型菌种库的建立
2016年
从海南省内外的椰纤果生产企业代表性的布点采样、分离以及交换等方式共获得145株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对其中93株采用持家基因、16Sr DNA基因等序列分析结合形态特征进行鉴定,引入近缘的7株不同种的模式菌株作为参照。结果显示,这些菌株被鉴定为驹形氏杆菌属(Komagataeibacter),其中79株分别鉴定为3个已知种:K.nataicola、K.europaeus、K.hansenii,另14株为未知种。采用持家基因dna K、rpo B和gro EL对14株未知菌进行鉴定,发现它们两两序列相似度均大于种间差异的临界值99.0%、98.8%和99.2%,推测该14株菌可能为驹形氏杆菌属的同一个新种。实验室目前的细菌纤维素产生菌包含模式种在内至少有9个已知种、还有至少1个疑似新种。小型菌种库还在持续建设中,这为保护我国椰纤果生产的菌种资源、优良菌株的遗传选育、椰纤果发酵生产的技术升级以及细菌纤维素的相关理论研究等奠定了基础。
刘龙祥刘四新陈华美余敏华陈白羽毕继才李从发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
椰子水的发酵预处理对细菌纤维素合成促进作用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了在实验室和工厂环境将椰子水进行自然发酵(FCW)预处理后再灭菌,用于细菌纤维素(BC)生产。结果显示,无论是本地产还是进口原料产的椰子水,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工厂环境进行自然发酵,其BC产量均显著高于未经发酵处理的新鲜椰子水(NCW)。对FCW进行离心除去菌体,发现发酵上清液合成BC的产量与未经离心的FCW无显著差异,初步说明是发酵椰子水的代谢产物起到促进BC合成的作用。通过液相色谱分析比较BC发酵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发现FCW中乙酸、乳酸、琥珀酸可能对BC合成的贡献较大。将这3种有机酸添加至NCW中进行产BC的验证试验,发现添加0.3%乙酸和0.3%乳酸的BC产量分别达4.12、4.07 g/L,与对照(0.88 g/L)相比促进作用极显著。
邓健刘四新杨一冲章翠何晓磊毕继才陈华美李从发
关键词:椰子水细菌纤维素有机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