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铁柱

作品数:3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关节
  • 2篇入路
  • 2篇髋关节
  • 2篇侧入路
  • 1篇单束重建
  • 1篇置换术
  • 1篇韧带
  • 1篇凸轮
  • 1篇前交叉韧带
  • 1篇切口
  • 1篇撞击综合征
  • 1篇髋关节发育
  • 1篇髋关节发育不...
  • 1篇髋关节镜
  • 1篇髋关节置换
  • 1篇髋关节置换术
  • 1篇髋关节撞击综...
  • 1篇外侧入路
  • 1篇膝关节
  • 1篇小切口

机构

  • 3篇湖南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李晓声
  • 3篇陈铁柱
  • 1篇黄术
  • 1篇李彪
  • 1篇张丽娜
  • 1篇彭强
  • 1篇张丽娜
  • 1篇翁晓军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索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收集本院自2005-01—2015-09采用后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6例(688髋)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切口长度是否>10 cm分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A组)与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切口长度>10 cm),将A组分为2个亚组,分别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A1组切口长度≤10 cm)、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组(A2组),将B组分为2个亚组: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组(B1组)、常规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2组)。结果 A1组在切口长度(t=-47.153,P=0.002)、术中出血量(t=-2.537,P=0.014)、手术时间(t=-1.543,P=0.047)、输血量(t=-2.423,P=0.009)、住院时间(t=-1.744,P=0.041)方面均优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647,P=0.5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组在切口长度(t=-20.427,P=0.013)、术中出血量(t=-1.849,P=0.021)、术后输血量(t=-2.253,P=0.003)方面均优于B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引流量(t=0.239,P=0.810)和住院时间(t=-0.620,P=0.5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相关功能均得到提升。结论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在患者具有手术指征、实行相应术式的适应证、相同的基础条件的前提基础下,较之常规切口髋关节置换术,前者具有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较少、术后输血较少、术后恢复较快等特点。在术者手术操作娴熟的前提下,若患者条件符合,小切口髋关节置换可以作为理想术式。
李晓声张丽娜陈铁柱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入路小切口
前交叉韧带前内入路解剖单束重建与过顶位单束重建的疗效比较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SB组无屈曲、伸直受限;OSB组1例伸直受限5°,无屈曲受限;在Lachman试验方面,ASB组均为阴性,OSB组术后Ⅰ度3例,但止点硬。两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轴移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SB重建ACL,在控制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OSB重建。
陈铁柱陈宏文王靖李思鸿翁晓军黄术张丽娜蒋志达朱健李彪李晓声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
临界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凸轮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及髋关节镜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总结临界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borderline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BDDH)合并凸轮型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Cam-type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Cam FAI)的生物力学特点、诊断及髋关节镜治疗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BDDH合并Cam FAI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BDDH合并Cam FAI患者股骨颈前倾角及颈干角增大,骨盆倾斜及髋臼旋转,导致髋关节不稳定。为了维持髋关节稳定性,患者髋关节局部生物力学作用方向发生改变,进而影响了股骨近端、髋臼形态等解剖结构。临床可联合外侧中心边缘角及前中心边缘角、髋臼指数诊断BDDH合并Cam FAI。通过髋关节镜下对髋臼增生骨边缘进行打磨、切除Cam畸形,对髋关节盂唇及软骨进行微创修复,可有效治疗BDDH合并Cam FAI。结论目前有关BDDH合并Cam FAI的诊治尚无统一标准。髋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可获得较好早中期疗效,在修复并维持盂唇完整性及缝合紧缩关节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明确,手术时机、术中打磨骨边缘深度、关节囊缝合/紧缩技术等也需进一步探讨。
贺垠皓李晓声陈宏文彭强陈铁柱
关键词:髋关节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