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婷婷

作品数:8 被引量:253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人口
  • 2篇人口结构
  • 2篇老工业基地
  • 1篇地图
  • 1篇地图服务
  • 1篇电子商务
  • 1篇电子商务模式
  • 1篇东北三省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口分布
  • 1篇人口预测
  • 1篇商务
  • 1篇商务模式
  • 1篇商业中心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环境系统
  • 1篇数据包络
  • 1篇数据包络分析
  • 1篇资源型
  • 1篇资源型城市

机构

  • 8篇东北师范大学
  • 3篇吉林师范大学
  • 2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8篇于婷婷
  • 7篇宋玉祥
  • 3篇朱邦耀
  • 2篇王文刚
  • 1篇冯章献
  • 1篇李国柱
  • 1篇李汝资
  • 1篇王士君
  • 1篇李雨停
  • 1篇李秋雨
  • 1篇阿荣

传媒

  • 3篇经济地理
  • 3篇地理科学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东北师大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6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及其特征成因分析被引量:41
2016年
分析、界定资源型城市不同转型阶段内涵及特征,构建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阶段识别体系。引入具有隶属函数性质的分段函数模型,识别转型阶段、分析转型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吉林省资源型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转型效果均有所提升,总体进入基本转型阶段,经济转型特征最为明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效果差异显著,其中石油类城市转型较好,森工类、煤炭类城市转型较差,资源枯竭型城市较其他城市转型难度大;同时城市的资源依赖特征仍然突出。评价结果符合吉林省资源型城市实际情况。最后从中央政策、产业基础与空间区位、资源禀赋、地方财政等方面分析吉林省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征成因,并提出了吉林省资源型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路径。
李汝资宋玉祥李雨停于婷婷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分段函数
限制开发区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评价——以吉林省抚松县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限制开发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实施。选取我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吉林省抚松县作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借助物理学中的容量模型,对其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的时序动态耦合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各系统序参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抚松县两个子系统内部结构正逐步向协调可持续方向调整,但经济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对抚松县经济发展具有导向和主宰作用。(2)从各系统的耦合度来看,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从失调阶段向勉强协调阶段过渡,但耦合水平偏低,同时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产业、生态、城镇化、生态环境建设等五大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王文刚
关键词: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被引量:31
2016年
首先从人口结构视角,揭示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性别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失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再以2003—2014年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纳入空间效应后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依赖性,并估计了人口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各地级市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相关性,且这种空间依赖性不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城镇人口以及中专以上学历人口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失业人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最后,文章从人口扶贫、人口政策调整、人力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李秋雨朱邦耀
关键词:人口结构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2000年以来吉林省人口变动特征及多模型预测被引量:5
2016年
以2001—2012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分别构建了马尔萨斯模型、Logistic模型及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吉林省2013—2020人口变化特征、人口性别结构特征、人口年龄结构特征进行了预测,并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1)吉林省人口增长率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阶段性特征,2000年是一个显著的转折点;人口死亡率基本稳定,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一致,人口的机械增长因素对于吉林省人口变动影响较小.(2)从人口结构来看,吉林省男女成年性别比在世界公认性别比正常值范围内,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吉林省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特征,60岁以上年龄阶段人口比重超过国际标准和全国水平.(3)三种人口预测模型中,Logistic模型误差较小且与吉林省人口发展阶段和人口结构特征相适应,依据该模型预测的吉林省2020年总人口将达到2 800万人,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且有过渡到零增长和负增长的趋势.
朱邦耀宋玉祥于婷婷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预测
基于互联网地图服务的长春市商业中心可达性分析被引量:36
2017年
以高德互联网地图的导航服务功能为基础,利用基于Arc GIS开发的"时空圈"测度工具,从步行交通、公共交通及小汽车交通三个方面,综合测度与评价长春市各商业中心的时空可达性,并分析其交通拥挤度与公共交通优先度特征。结果表明:①基于网络地图服务的可达性测度,相比于传统可达性测度评价方法,更为精确、便捷,可基于多种交通方式表达,且时态特征鲜明;②各商业中心可达性表现出"中心—边缘"的差异化特征,中心区商业中心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好,而边缘区小汽车可达性较优;③可达范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步行可达范围的拓展受路网密度、铁路线阻隔影响明显,公共交通沿轻轨线、公交线的"指状"拓展特征明显,而小汽车交通则表现出沿城市快速路、环路及主要对外交通干道的轴向扩展特征;④高峰时段商业中心的可达范围均显著降低,小汽车交通可达性降低幅度要高于公共交通,道路交通拥挤度与公共交通优先度的测度,进一步说明提高公共交通效能,能有效削减对小汽车交通的依赖。
浩飞龙王士君谢栋灿于婷婷冯章献
关键词:网络地图服务商业中心
吉林省经济效率差异及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14
2016年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吉林省2003~2013年经济效率差异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吉林省经济发展总体效率相对较高,纯技术效率值较为稳定,规模效率值波动上升,处于规模收益持续递增阶段,规模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中部地区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东部和西部;在分解效率方面,与综合效率大致相同,中部地区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高于东部和西部;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不同城市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中部地区向东、西部扩张的空间格局。不同城市类型、城市规模对吉林省经济效率演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区域经济政策、市场经济、工业基础和产业集聚、科技水平等驱动力共同作用于吉林省经济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化。
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王文刚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经济效率
C2C电子商务模式下中国“淘宝村”的空间聚集格局与影响因素被引量:79
2016年
以2014年中国"淘宝村"分布数据为基础,基于ESDA空间数据挖掘理论,借助Arc GIS和Geo DA等分析工具,从不同空间尺度对"淘宝村"的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淘宝村"整体呈现组团状集聚格局,区际间差异较大,空间分布具有沿南北向扩散的格局;2"淘宝村"集聚区域呈现地域梯度和连片化特征,东南沿海的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省分布密度较高,主要集聚核心地区从北向南依次为苏南聚集区、浙中聚集区、闽东南聚集区以及珠三角聚集区;3县域尺度"淘宝村"的空间分布具有正自相关性,HH和LH集聚区域呈现空间相邻和蔓延特征,集聚水平有进一步提升趋势;4商业文化传统、"专业村"的互联网化、邻近示范效应、产业集群协同效应以及社会组织的推动等是驱动"淘宝村"空间集聚与分异的主要因素。
朱邦耀宋玉祥李国柱于婷婷
关键词:ESDA影响因素
东北三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被引量:44
2017年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老工业基地,在面临新一轮振兴机遇的形势下,人口分布的集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亟待细致梳理。根据中国第四、第五、第六次分县人口普查资料,运用洛伦兹曲线、人口密度相对变化率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1990~2010年、176个县域的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化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10个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使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1)从总体分布格局变化特征来看,20 a来人口密度始终是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且以省会城市为主的多中心"T"型人口分布空间格局越来越明显;(2)1990~2010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经历了从相对分散到相对集中的变化过程,且人口密度高的地区所占土地面积小,人口密度低的地区占地面积大。人口空间分布呈现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人口密度存在高高、低低集聚现象;(3)从人口密度变化类型来看,1990~2010年,共80个县域属于快速增加和缓慢增加类型,快速降低和缓慢降低类型的县域共96个,其中辽宁省县域人口密度变化"两极化"现象较为明显;(4)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同时作用于人口密度变化,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人口密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于婷婷宋玉祥浩飞龙阿荣
关键词:人口分布老工业基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