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民
- 作品数:8 被引量:63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乡村经济活力与建设活动协同发展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 2024年
- 以武汉市3236个社区和乡村行政单元为分析单元,首先基于2000—2020年的不透水面和夜间灯光指数变化率数据,运用双变量莫兰指数分析了2000年以来每5年武汉市社区和乡村单元的经济活力和建设活动的协同发展水平。然后采用双对数回归模型,基于2018年的灯光、兴趣点、建筑、路网和高程数据,量化评估了关键建设因子对乡村经济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武汉市各社区和乡村单元的经济活力增长和其周边单元的建设活动增长呈现出愈来愈强的全局空间正相关性。研究还发现,在武汉市乡村中,平均高程、建筑分离度指数、道路交叉口密度、建筑密度、服务类设施核密度、服务类设施混合度每1%的增长可分别带来−1.243%,−3.526%,+0.210%,+0.397%,+0.175%,+0.366%的经济活力影响,以上结论可进一步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定提供支撑。
- 巫溢涵詹庆明刘慧民
- 试论新形势下规划支持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2016年
- 规划支持系统概念诞生已有二十余年,其在辅助规划师在规划工作中应对社会发展的不确定与复杂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但受系统本身及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规划支持系统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梳理了规划支持系统的内涵与组成;总结了具有较为广泛应用和知名度的经典规划支持系统,介绍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规划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方向,并对当前规划支持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最后结合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规划转型对规划支持系统提出的四化同步与统筹城乡、优化布局与集约高效、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等新要求,以及大数据与云平台等新技术发展给规划支持系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提出了未来适用于中国特色的规划支持系统发展策略。
- 刘慧民詹庆明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大数据
- 基于卫星遥感的城市热岛效应体检评估--以武汉市为例被引量:5
- 2023年
-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建成区普遍出现了显著的热岛效应,给居民健康与能源负荷带来了巨大威胁。在“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背景下,将热岛效应纳入城市体检评估体系,对建成区热岛强度及相关气候风险开展常态化监测与周期性评估,是提升热岛问题精准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应对热岛效应复杂时空变化给精准分析所带来挑战的基础上,本研究依托卫星遥感数据,探索构建了“干扰控制—变化诊断—风险评估—规划应对”的体检评估框架,并对2016—2020年武汉市建成区内部热岛强度及其时序变化开展了评估。结果显示,武汉市热岛强度呈现出“内外双高,局部集聚、中间塌陷”的“U”型圈层式分异结构;2016—2020年,热岛区域面积及强度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增加幅度由中心向外逐渐增大;城市工业园区与老城区的热岛效应最为显著且处于持续恶化阶段,尤其是人口密集的老城区热暴露风险最高。根据热岛强度及相关热暴露风险的时空演变格局,研究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及规划管理层面提出了多层次规划协调的规划建议。本研究对提高城市热岛效应体检评估的科学性,推动热岛问题精准治理、建设高品质宜居城市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 刘慧民马筝悦李淼何宝杰
- 关键词:热岛效应卫星遥感
- 城市热环境时空动态分析及规划策略研究
- 全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导致自然地表持续被人造表面所替代,是引发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从城市尺度来看,城市化导致了局部变暖( Local Warming)现象,给城市居民健康、生物多样性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
- 刘慧民
- 关键词:城市热环境地表温度
- 文献传递
- 试论新形势下规划支持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 规划支持系统概念诞生已有二十余年,其在辅助规划师在规划工作中应对社会发展的不确定与复杂性方面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但受系统本身及发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规划支持系统的发展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梳理了规划支...
- 刘慧民詹庆明
- 关键词:城市规划大数据
- 城市生态绿楔土地利用变化及冷岛效应评估——以武汉市为例
- 2024年
- 建设城市生态绿楔,发挥其冷岛与通风降温作用以有效减缓热岛效应,是提升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重要抓手。对生态绿楔的保育情况及其冷岛效应开展动态化监测与周期性评估,是保障其热岛减缓效益的关键手段。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利用马尔可夫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方法对2013、2020年武汉市六大生态绿楔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对生态绿楔的地表温度及其冷岛效应变化特征展开评估。结果表明:2013—2020年,武汉市生态绿楔存在大量生态用地被建设用地侵占的情况,其中,水域面积下降最大。随着生态绿楔持续被侵蚀,六大绿楔地表温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生态绿楔的冷岛效应也呈现减弱趋势。六大绿楔中,大东湖、汤逊湖和武湖生态保育程度较好,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慢、整体开发程度较低;青菱湖、后官湖保育程度一般;受武汉市西进政策影响,府河建设开发强度较高,水域占比下降程度(7.1%)、升温幅度(3.00℃)及冷岛效应影响距离缩减(210 m)均为六大绿楔中最高。研究结果可为面向热岛减缓的武汉市生态绿楔专项规划制定与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
- 刘慧民钱文琦唐路嘉巫溢涵曾佳颖
-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冷岛效应
- 武汉市夏季城市热岛与不透水面增温强度时空分布被引量:51
- 2019年
-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使自然地表不断被不透水面所取代,城市地表温度高于乡村,形成了显著的热岛效应。城市热岛给城市生态发展与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空间模式与背后形成机制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基于2001、2007和2016年夏季Landsat系列影像使用辐射传导方程法反演了城市地表温度,并采用MOD11A1数据进行了验证;同时,计算了不同时期的城市温度等级和热岛比例指数,分析了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此外,为了探究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即不透水面与热环境的关系,全局角度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比了其增温效果与植被水体降温效果的强弱,空间局部角度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结合地形数据得到了其增温强度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辐射传导方程法适用于实验中研究区的反演;武汉市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先增后减,但温度等级高的地区仍在不断扩张;②多元线性回归可以准确地反映不同地表覆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R2值为0.910,总体上武汉市不透水面的增温效果强于植被的降温效果,并弱于水体的降温效果;③2001-2016年不透水面增温强度较高区域的分布呈现"单中心"到"多中心"的变化趋势,由单一集中于中心城区变为了分散集中于三环线附近的汉阳沌口工业区、青山工业区、阳逻开发区和东西湖区等地区。综上所述,武汉市夏季热环境问题仍然较为严重,城市外部地区的不透水面增温强度正在逐渐增大,规划治理应当给予这些地区更多的关注。
- 樊智宇詹庆明刘慧民刘慧民夏宇
- 关键词:热岛效应多元线性回归地理加权回归
- 基于GIS的神农架林区崩滑流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本研究以地质灾害频发的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域,以崩塌、滑坡、泥石流3种相关性较高的灾害为研究对象,基于GIS技术进行区域崩滑流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价,以辅助城乡规划及相关工作。评价基于研究区地形、地质、灾害点等基础数据,选取崩滑流灾害影响因子,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功能,结合SPSS软件进行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编制基于模型的研究区崩滑流风险评价图,得到相应评价结果,获知灾害孕育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崩滑流灾害高风险区分布情况。并探讨评价结果在辅助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编制、城乡发展方向确定、重大基础设施选址等规划重点工作方面的应用,以期通过规划,防治和规避崩滑流地质灾害,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 詹庆明张维思邹芳刘慧民陈畅
- 关键词:BINARYLOGISTIC回归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