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秀秀

作品数:3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剩余污泥
  • 3篇污泥
  • 2篇电池
  • 2篇电池处理
  • 2篇生物燃料电池
  • 2篇燃料电池
  • 2篇微生物燃料
  • 2篇微生物燃料电...
  • 2篇铬废水
  • 2篇含铬
  • 2篇含铬废水
  • 2篇废水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厌氧
  • 1篇厌氧发酵
  • 1篇生物絮凝
  • 1篇生物絮凝剂
  • 1篇树脂法
  • 1篇微生物絮凝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城市管理...

作者

  • 3篇夏四清
  • 3篇张志强
  • 3篇周秀秀
  • 2篇张姣
  • 1篇王春晖
  • 1篇戴晓晴
  • 1篇李向蓉
  • 1篇亓万琦

传媒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剩余污泥燃料电池处理含铬废水的效能及机理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剩余污泥为阳极底物,六价铬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MFC启动成功后,考察阳极室污泥初始浓度和阴极室六价铬初始浓度对MFC产电性能及六价铬还原速率的影响.较高的污泥浓度(8~12g/L)对六价铬的还原速率影响均较小,且去除率均可达99%以上.污泥浓度为10g/L的MFC具有较高的产电性能,内阻为108Ω,最大功率密度输出为3621mW/m^3.阴极室较高的Cr(Ⅵ)初始浓度可维持较长时间的高输出电压,但对阳极污泥降解并无明显影响.XPS测试结果表明,阴极Cr(Ⅵ)的还原产物为Cr(Ⅲ),因电场作用被吸附在电极片上,使得阴极溶液中的总铬浓度降低.研究表明,剩余污泥为底物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在产电的同时实现剩余污泥的资源化及电镀废水的无害化.
周秀秀顾早立郝小旋张姣张志强夏四清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剩余污泥六价铬
剩余污泥中微生物絮凝剂的提取方法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分别采用低浓度和高浓度剩余污泥对剩余污泥中微生物絮凝剂(MBF)的多种提取方法(超声法、树脂法、超声-树脂法、树脂-超声法、超声-树脂-超声法和树脂-超声-树脂法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种复合形式的提取效果均优于超声法或树脂法单独使用的提取效果。在各种复合形式中,以树脂-超声法所提取MBF的含量最高且絮凝效果最好。此外,所提取的MBF浓度与污泥浓度正相关。从剩余污泥中直接提取MBF,在降低MBF生产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周秀秀戴晓晴王春晖亓万琦李向蓉夏四清张志强
关键词:剩余污泥微生物絮凝剂超声法树脂法
厌氧发酵污泥燃料电池处理含铬废水的效能及机理被引量:8
2014年
以厌氧发酵污泥为阳极底物、Cr(Ⅵ)为阴极电子受体构建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MFC),考察厌氧发酵污泥MFC系统处理含铬废水的性能及机理,并与原污泥MFC系统进行比较.发酵污泥MFC系统的开路电压为1.05V,最大功率密度为5722mW/m3,比原污泥MFC系统提高了57.8%.发酵污泥MFC系统的表观内阻为119.1Ω,比原污泥MFC系统降低了8.5%.发酵污泥MFC系统对Cr(Ⅵ)的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0514h-1,比原污泥MFC系统提高了36.7%.污泥经厌氧发酵后可溶性有机物浓度增加,产生了大量短链脂肪酸,它们是产电微生物易于摄取的阳极底物,因而提高了MFC系统的产电性能及Cr(Ⅵ)去除效果.
郝小旋周秀秀张姣张志强顾早立夏四清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剩余污泥厌氧发酵含铬废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