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静
- 作品数:25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一般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鸟巢蕨孢子体试管外诱导与移栽基质筛选
- 2021年
- 以鸟巢蕨组培原叶体为材料,研究不同直径原叶体块及不同基质对孢子体试管外诱导的影响,并对孢子体在不同移栽基质中的生长情况(包括成活率、叶片数、叶面积、冠幅、株高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 cm原叶体块容易诱导出更多的鸟巢蕨孢子体;试管外诱导鸟巢蕨孢子体最佳基质为草炭,诱导率达70.00%,最差的基质是蛭石,诱导率为10.00%;鸟巢蕨孢子体最佳移栽基质为草炭与珍珠岩按体积比1∶1混合而成的基质,综合性状表现最佳。
- 杜高齐孟静胡本湘何俊许彬
- 关键词:鸟巢蕨原叶体基质筛选
- 三色凤尾蕨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被引量:2
- 2023年
- 以三色凤尾蕨无菌孢子体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对绿色小球(GGB)快繁和孢子体苗壮苗生根,以及不同移栽基质对生根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色凤尾蕨GGB最佳的诱导和增殖培养基均为MS+1.0 mg/L 2,4-D+2.0 mg/L KT,其诱导系数为3.84,增殖系数为3.68;孢子体苗最佳的壮苗生根培养基为MS+0.5 mg/L IBA+0.1 mg/L NAA,且单株苗的生长情况普遍优于丛株苗,单株苗株高为3.77 cm,生根数量为8.93条,生根率为100%;生根苗最佳移栽基质为珍珠岩,成活率为93.33%,生根率和拳卷叶萌发率均达到100%。
- 何东平孟静李俊良何俊李村富许彬
- 关键词:快速繁殖
- 螺旋果苜蓿组叶绿体基因组进化和系统发育分析
- 2024年
- 本文采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对螺旋果苜蓿组3个国审品种进行叶绿体基因组测序、组装和注释,并与南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天蓝苜蓿(M.lupulina)和小苜蓿(M.minim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楚雄’南苜蓿(M.polymorpha‘Chuxiong’)、‘淮阴’南苜蓿(M.polymorpha‘Huaiyin’)和‘陇东’天蓝苜蓿(M.lupulina‘Longdong’)叶绿体基因组长分别为123472 bp,124229 bp和124107 bp,总GC含量分别为:34.2%,34.1%和34.2%,共编码110~111个基因。首次发现‘陇东’天蓝苜蓿具有一个226 bp的IR(Inverted repeat lacking clade)区特征序列(含rps12基因)。‘楚雄’南苜蓿和‘淮阴’南苜蓿各有17个内含子,但‘陇东’天蓝苜蓿只有14个内含子。在6个材料基因组中,在替换率加快的accD和ycf1中检测到简单重复序列,替换率加快可能与简单重复序列插入有关。系统进化树表明,‘楚雄’南苜蓿和‘淮阴’南苜蓿与南苜蓿亲缘关系较近,‘陇东’天蓝苜蓿与天蓝苜蓿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螺旋果苜蓿组分类和叶绿体基因组反向重复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邓鸟絮罗中元孙志轩孟静赵雁
- 关键词:系统发育
- 墨脱花椒种子休眠特性与解除方法被引量:3
- 2023年
- 墨脱花椒是产于西藏墨脱县的特色香料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缺乏种苗是制约其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故解决墨脱花椒的人工繁育问题十分重要。播种育苗作为一种常见的种苗繁育方法,具有繁殖系数高、操作方便、便于运输保存等优势,更利于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墨脱花椒种子具有休眠特性,自然条件下萌发困难。因此,探究墨脱花椒种子的休眠特性、萌发限制因素和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为墨脱花椒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十分必要。以墨脱花椒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种子吸水性测定、内源萌发抑制物质的生物学鉴定、低温层积、化学药剂浸泡等方法,探究墨脱花椒种子休眠的原因、休眠类型以及解除休眠的方法。结果表明:(1)墨脱花椒种子种皮厚,外层为光滑的油脂层,种子空壳率达25.67%,种皮对种子吸水具有明显机械阻碍作用。(2)墨脱花椒完整种子和种皮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均存在抑制作用,完整种子的甲醇浸提液的抑制程度高于种皮浸提液,说明种仁本身存在发芽抑制物质。(3)在适当温度条件下,浓硫酸+GA_(3)组合处理可有效打破墨脱花椒种子休眠。其中浓硫酸浸泡10 min+1500 mg/L GA_(3)浸种48 h+30℃恒温培养处理的发芽率最高(83.33%)。(4)在30℃恒温条件下种子发芽效果好于25℃恒温和15℃/25℃变温。因此,由种皮造成的吸水障碍和种子含有内源抑制物是引起墨脱花椒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其休眠类型属于复合休眠(PY+PD)。浓硫酸处理10 min+1500 mg/L GA_(3)浸种48 h+30℃恒温培养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提高墨脱花椒种子发芽率。
- 关文灵张海立荣辉孟静
- 关键词:休眠解除种子萌发生理休眠
- 外源独脚金内酯对干旱胁迫下2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2025年
- 为探究干旱胁迫下新型植物激素独脚金内酯(SLs)对报春苣苔属植物的缓解效应,本试验以2种报春苣苔为试验材料,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2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和外源喷施SLs类似物GR24(20μmol·L^(-1))对报春苣苔植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喷施GR24有效缓解了冬花报春苣苔和龙氏报春苣苔叶片的萎蔫和黄化程度,促进了根系的生长,其中,冬花报春苣苔根系活力和新生根总长显著提高,分别增加了12.1%和26.2%;提高了2种报春苣苔的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改善了干旱对报春苣苔光合的抑制作用,其中,冬花报春苣苔叶片总叶绿素含量、胞间CO_(2)浓度和净光合速率分别显著提升5.9%、1.5%和27.5%,龙氏报春苣苔的胞间CO_(2)浓度显著提升2.5%;显著提高了2种报春苣苔叶片和根系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其中,冬花报春苣苔和龙氏报春苣苔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显著提高50.3%、22.3%、31.2%、67.7%、12.5%和51.2%、29.0%、11.1%、27.6%、18.2%;有效降低了植物细胞的过氧化程度,冬花报春苣苔和龙氏报春苣苔叶片中的丙二醛含量分别显著降低了10.0%和16.6%。总之,干旱胁迫可显著抑制报春苣苔属植株的生长,而外源喷施SLs可显著缓解干旱胁迫对报春苣苔属植物造成的伤害。
- 常丹黄焱辉田敏蔡艳飞孟静
- 关键词:报春苣苔干旱胁迫生理特性
- 6种食用玫瑰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基因组大小测定被引量:1
- 2021年
- 以6种食用玫瑰顶芽茎尖为试材,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核DNA含量检测及染色体倍性检验。结果表明:平阴1号为二倍体,1A核型;四季玫瑰为二倍体,1B核型;金边为三倍体,1B核型;墨红为三倍体,2C核型;大马士革为四倍体,1B核型;滇红为四倍体,2B核型。依据核型不对称系数与平均臂比值方法,得出平阴1号进化程度高,而金边进化程度低。利用流式细胞术对核DNA含量与基因组大小进行测定,其中2C值变化范围为0.91~2.18 pg,1C值变化范围为0.45~0.73 pg,2C值最小的为二倍体种平阴1号,基因组大小为(444.07±16.12)Mbp,最大的是四倍体种墨红,基因组大小为(1066.75±2.97)Mbp。
- 段登文许彬孟静
- 关键词:食用玫瑰染色体数目核型分析流式细胞术
- 黄草乌植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7年
- 黄草乌是中国特有的优异植物种质资源。本文概述近50年来国内外对黄草乌植物的研究进展,从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和药理毒性、生药学、分子生物学、内生菌分离以及观赏园艺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总结;同时,发现研究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并对后续的研究进行展望,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黄草乌优异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 李雪佩何俊贺水莲孟静
- 去顶诱导滇红月季腋芽萌发过程中的转录组分析
- 2025年
- 【目的】挖掘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阐明独脚金内酯(SLs)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分子机制,为月季株型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少分枝月季品种滇红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去顶前(0 h)和去顶后12、24、48 h采集第1腋芽和根尖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去顶前后第1腋芽间、去顶前后根尖间、同一去顶处理时间下第1腋芽与根尖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以|log2 Fold Change|≥1且P<0.05为筛选条件。对DEGs进行GO功能注释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挖掘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中调控月季腋芽萌发的相关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结果】去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第1腋芽长度呈增加趋势。相较于去顶前,第1腋芽中和根尖中去顶后12 h的DEGs数量最多,去顶后24 h次之,去顶后48 h的DEGs数量最少,各去顶处理时间下第1腋芽与根尖间的共有DEGs数量为5377个。GO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富集到氧化还原酶活性条目的DEGs有721个;富集到氧化还原过程条目的DEGs有698个;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DEGs显著富集到苯丙素生物合成、植物—病原体互作、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淀粉及蔗糖代谢等通路。鉴定出参与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的13个相关基因,其中D27(Chr3g0487411)、D27(Chr6g0289711)、D27(Chr7g0187341)、MAX1、CCD7、CCD8B与SLs生物合成相关,SMXL7、SMXL8、DAD2、TB1/BRC1、MAX2A、D14(Chr2g0091021)、D14(Chr3g0478651)与SLs信号转导相关。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转录组数据具有可靠性。【结论】去顶可促进滇红月季腋芽萌发并诱导第1腋芽和根尖基因的差异表达。推测月季腋芽萌发主要受植物激素信号传导和糖代谢调控,13个SLs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可能是参与月季腋芽萌发过程的候选基因。
- 管嵩朱思雅罗中元贺水莲赵雁孟静
- 关键词:月季腋芽萌发差异表达基因
- 月季RhMAX2A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克隆月季(Rosa hybrida L.)RhMAX2A基因c DNA序列,分析其序列特征及其在不同组织中和去顶后的表达情况,为探究该基因在月季中的生物学功能及调控侧枝发生的转导机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月季品种滇红(Rosa hybrida‘Dianhong’)为材料,通过RT-PCR技术克隆RhMAX2基因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序列和所编码的蛋白质进行分析,利用烟草(Nicotiana tabacum)瞬时转化技术分析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中及去顶后的表达情况。【结果】RhMAX2A基因(GeneBank登录号为OP055810)cDNA序列长1030 bp,编码246个氨基酸,该蛋白分子式为C_(2910)H_(4793)N_(1029)O_(1244)S_(210),相对分子质量为27.35 kD,总原子量为3909;该蛋白不稳定系数为53.07,脂肪系数为106.30,GRAVY值为0.049,是一类不稳定亲水性蛋白;RhMAX2A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且RhMAX2A为推定的F-box结构域,属于α/β水解酶家族。同源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关系分析结果表明,RhMAX2A氨基酸序列(OP055810)与同属的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氨基酸序列(XP_024283944.1)相似性最高,其次是同亚科的草莓(Fragria vesca subsp.vesca)(XP_004287076.1),三者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RhMAX2A编码蛋白位于细胞核。qRT-PCR检测结果显示,RhMAX2A基因在根、腋芽和节中表达,根中表达量最高,去顶处理显著上调RhMAX2A基因在根和腋芽中的表达。【结论】成功克隆了滇红RhMAX2A基因,其编码蛋白在细胞核上发挥作用,主要在根和腋芽中表达,且受去顶诱导上调表达。
- 李莎莎杜高齐李雪娇关文灵孟静
- 关键词:月季基因克隆亚细胞定位
- 云南极小种群大花石蝴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探究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花石蝴蝶的生物学特性,以大花石蝴蝶为试材,采用透明胶带法、石蜡切片制片观测大花石蝴蝶叶解剖形态(叶表皮、叶切面形态),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花粉形态,分别用MTT法、H2O2法测定不同时期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研究不同预处理条件和不同解离时间对染色体制片的影响,并进行核型分析,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1)叶片上表皮的细胞轮廓为清晰、不规则的多边形,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细胞轮廓为清晰的不规则形,垂周壁浅波状,气孔散生于叶下表皮,为平列型;栅栏组织由不规则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细胞组成。(2)花粉为近长球形,极面观三裂近三角形,具三拟孔沟,外壁为疣状纹饰,表面有颗粒突起。(3)花冠半开放至完全打开阶段花粉活力最高,为65.87%,而柱头可授性在花冠完全开放阶段最强。(4)根尖在0℃蒸馏水中预处理24 h和1 mol/L HCl+45%乙酸1︰1混合液解离3 min的条件下,能得到分散良好、形态清楚、便于观察的染色体。大花石蝴蝶为二倍体,具34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 n=2 x=34 m,核型类型属于1B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3.99%。大花石蝴蝶基因组大小为1685.05 Mbp,1C DNA含量为1.72 pg。研究结果为大花石蝴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以及石蝴蝶属的分类鉴定提供参考。
- 孙亚瑞何俊亚吉东华珊孟静
- 关键词:极小种群生物学特性细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