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治的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鉴别诊断、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CSP病例,分别采用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术(UAIE),MTX... 李杨 杨阳子宫切口瘢痕妊娠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5年 产妇既往有剖宫产病史,此次子宫下段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附着胚胎组织,此种妊娠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约占异位妊娠发病率的6.1%[1-2]。201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2007年10月~2008年5月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3]。本病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其发生率为1∶2 216~1∶1 800[4-5]。 李杨关键词:子宫切口瘢痕妊娠 诊治 回顾性分析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评价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7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至少2个周期的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方案(7.5 mg·kg-1贝伐单抗+0.9%氯化钠250 m L静脉滴注60 min),并在化疗方案开始前1 h输注完毕。按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和血清糖类癌症抗原125(CA125)标准分析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同时分析患者的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32.4%(RECIST标准)和43.2%(CA125标准)、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为5.4个月。2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0个月和11.2个月。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恶心呕吐,腹泻和高血压。结论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确切,可作为复发性卵巢癌的备选治疗方案。 李杨 杨阳 尚玉敏 郑虹关键词:贝伐单抗 化疗 生存期 Irisin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紊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障碍及代谢功能紊乱性疾病,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雄激素过多和血脂异常等代谢异常,PCOS代谢紊乱比单纯的生殖障碍更复杂。鸢尾素(Irisin)为新近发现的在PCOS患者体内异常表达的肌肉因子,其主要作用机制为诱导白色脂肪组织的"褐变",增加产热和能量消耗,已有研究表明Irisin在肥胖、2型糖尿病、脂质代谢和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障碍性疾病中发挥保护作用,但Irisin在PCOS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本文综述Irisin在PCOS患者代谢紊乱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PCOS的诊治提供新思路。 李杨 闫洪亮 胡同秀 尚玉敏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抗药性 代谢疾病 UAE后清宫与阴式手术对Ⅱ型CSP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子宫动脉栓塞(UAE)后清宫术和阴式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病灶清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TDRS)治疗Ⅱ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天津医院收治的Ⅱ型CSP患者90例:双侧UAE后清宫术60例为UAE组,TDRS 30例为TRDS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UAE组和TDRS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8.33%和96.67%;TRDS组病灶清除率、住院时间、血清β-h CG下降及月经恢复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UA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UAE术后清宫术,TDRS治疗Ⅱ型CSP的疗效更好,尤其是TDRS经自然孔道修复患者正常解剖结构,损伤小,愈合快,费用低,更适用于不具备UAE手段的医院,但对阴式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杨阳 杨阳 李杨 尚玉敏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 阴式手术 子宫动脉栓塞术 巨大子宫肌瘤合并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020年 一、病例摘要患者45岁,主因左下肢疼痛肿胀2周,咯血痰2 d于2016年11月17日入天津医院,患者近期无外伤史,无血液病、血栓家族史,未使用口服避孕药,无吸烟饮酒嗜好。月经规律,近2年经量数倍于平素月经量,孕1产1。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宫底位于脐上3横指,左下肢中度均匀性可凹陷性水肿,不伴静脉曲张,左侧Homans征(+),股三角压痛(+)。血常规:白细胞3.35×109/L,血红蛋白87 g/L。血管彩超示:下腔静脉管腔变形,远心端血栓形成血栓(图1),左髂总、髂外静脉血栓,股总静脉、股深静脉近心段、腘静脉血栓。腹盆腔CT示:腹盆腔巨大富血供占位,大小为16.7 cm×16.4 cm×13 cm,考虑子宫肌瘤变性可能性大. 闫洪亮 尚玉敏 胡同秀 高楠 马静姝 李杨 靳翠平 宫晓锦 黄梅关键词:凹陷性水肿 病例摘要 月经规律 经量 股三角 miR-204靶向BDNF调控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miR-204靶向BDNF对OV2008卵巢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OV2008细胞株,分为贴壁培养组和失巢凋亡组;qRT-PCR法检测miR-204表达水平;选择失巢凋亡组存活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miR-204 NC组、miR-204质粒组进行转染,qRT-PCR检测miR-204表达。应用四组细胞分别建立失巢凋亡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qRT-PCR检测BDNF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和总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失巢凋亡组较贴壁培养组的miR-204含量降低( P <0.05)。与空白对照组、转染试剂组、miR-204 NC组比较,miR-204质粒组的miR-204表达水平高( P <0.05),细胞凋亡率增加( P <0.05),侵袭能力减弱( P <0.05),BDNF mRNA表达水平降低( P <0.05),p-Akt/总Akt值降低( P <0.05);前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miR-204在抗失巢凋亡表型的OV2008细胞株中低表达,过表达miR-204能抑制OV2008细胞的抗失巢凋亡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BDNF基因表达进而抑制Akt磷酸化有关。 闫洪亮 李杨 靳翠平 宫晓锦 李鹏飞 胡同秀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 失巢凋亡 BDNF PI3K/A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