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景文

作品数:4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体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肌电
  • 2篇运动学
  • 2篇面肌
  • 2篇高尔夫
  • 2篇表面肌电
  • 1篇运动学分析
  • 1篇生物力学
  • 1篇生物力学研究
  • 1篇下肢
  • 1篇下肢肌
  • 1篇下肢肌肉
  • 1篇练习
  • 1篇练习方法
  • 1篇肌肉
  • 1篇夹角
  • 1篇健身

机构

  • 4篇上海体育学院
  • 1篇长治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西安体育学院

作者

  • 4篇潘景文
  • 3篇危小焰
  • 2篇姜芹先
  • 1篇李芳
  • 1篇周里
  • 1篇伍勰
  • 1篇徐欣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天津体育学院...
  • 1篇沈阳体育学院...
  • 1篇第七届全国运...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站立受扰后姿势响应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站立姿势受到水平方向外部干扰(站立支持面向后移动)刺激时,人体运动表现及其可能的控制机制。从肌电学及运动学角度探讨预测性姿势调节对人体动态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更好地了解人体基本姿势控制机能。方法:使用三维高速摄像系统(100Hz)、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4000Hz)采集13例男性青年受试者在有预判和无预判两种状态下,受到站立支持面水平方向后移干扰刺激时,姿势控制过程中的肌电及运动学数据,对比研究下肢三关节及躯干的角度变化、Co 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APAs阶段(干扰发生前100ms至发生后50ms)及CPAs阶段(干扰发生后50ms至200ms)内相应肌肉平均积分肌电值。结果:(1)有预判状态下,下肢三关节及躯干角度变化小于无预判时,且Co M前后方向位移峰值较小,峰值时刻出现时间较早;(2)有预判状态下,APAs阶段,腹直肌(P=0.04)、股直肌(P=0.04)、胫骨前肌(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大于无预判情况,CPAs阶段,竖脊肌(P=0.01)、股二头肌(P=0.04)、腓肠肌内侧头(P=0.04)平均积分肌电值显著较小。结论:预测性姿势调节可通过相应肌群的预激活,使干扰发生后关节角度变化减小,肌肉活动强度下降,并能有效的减小身体摆动幅度,促进姿势稳定性的提高。
温子星徐欣潘景文危小焰伍勰梁雷超
关键词:运动学肌电
有球与无球挥杆动作对杆头速度影响差异的运动学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无球挥杆与挥杆击球普遍被认为是同一动作,所以无球挥杆动作顺畅稳定的球手如果不能将其发挥到挥杆击球中则被认为是动作未定型或者发挥不稳定的表现。目的:有球和无球挥杆动作是否相同,杆头速度是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由哪些运动学要素决定。方法:熟练球手随机做5次有球挥杆和5次无球挥杆,计算杆头速度、肩髋夹角、躯干前倾角、躯干侧屈角和主导侧前臂角和杆-臂角,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有球和无球挥杆动作各要素间的差异。结果:击球时,无球挥杆的杆头速度比有球大,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球挥杆动作下杆过程肩髋夹角最大值较小,球杆释放时的前臂角较大,球杆释放过程杆-臂角的变化幅度较小,下杆至击球点躯干的前倾角度变化较大,击球时躯干侧屈角度较小,且这些决定杆头速度的运动学要素与有球挥杆动作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有球和无球挥杆动作并不相同,球手在2种挥杆动作中表现出的杆头速度和相关运动学参数的差异体现了他们具有根据不同任务准确调控身体环节的协调能力;同时也提示,在高尔夫挥杆教学过程中,经无球挥杆练习掌握连贯动作后,必须通过加强挥杆击球练习才能达到有效提高杆头速度的目标。
姜芹先周里张钊潘景文李芳陆青
关键词:高尔夫
高尔夫挥杆练习方法动作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究空挥杆练习和挥杆击打室内练习球两种高尔夫挥杆练习方法动作与真实挥杆击球动作之间的生物力学差异,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为合理选择高尔夫练习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三维运动学与肌电图同步的方法,对10名高尔夫专项的男性大学生在空挥杆练习、真实挥杆击球和挥杆击打室内练习球的条件下进行挥杆动作技术测试,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别对比空挥杆练习和击打室内练习球与真实挥杆击球的差异。结果:空挥杆练习下杆阶段挥杆时长显著小于真实挥杆击球的(P<0.01),此阶段左侧竖脊肌和左右两侧背阔肌肌电RMS值均显著小于真实挥杆击球时的(分别为P<0.05和P<0.01),且空挥杆练习的杆头速度显著小于真实挥杆击球的(P<0.01);击打室内练习球的各项指标则与真实挥杆击球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空挥杆练习比真实挥杆击球的击球效果差,但所动员的肌肉活动特点相近,新手可用来熟悉技术动作,以及相关肌肉的针对性训练;击打室内练习球时的杆头速度和肌肉活动模式、活动程度与真实挥杆击球动都十分接近,此练习方法可在熟悉动作后用于提高运动成绩的室内训练。
潘景文危小焰姜芹先
关键词:表面肌电
负重快速行走时下肢肌肉表面肌电实验研究
潘景文危小焰
关键词:表面肌电下肢肌肉健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