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帼

作品数:4 被引量:9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建筑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篇购物
  • 2篇城市
  • 1篇大型购物中心
  • 1篇大学城
  • 1篇大学生
  • 1篇地方依恋
  • 1篇社会
  • 1篇社会空间
  • 1篇市中心
  • 1篇市中心区
  • 1篇人地关系
  • 1篇中心区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保护
  • 1篇购物中心
  • 1篇感知
  • 1篇城市中心区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4篇熊帼
  • 2篇张敏
  • 2篇张敏
  • 1篇汪侠
  • 1篇姚磊

传媒

  • 2篇人文地理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城市中心区大型购物中心的社会空间生产与地方重建——以南京水游城为例被引量:5
2018年
作为资本与城市经营结合的产物,在城市中心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已成为一个新的全球化现象,其带来城市空间结构和传统地区的社会生活剧烈重构。本研究在回顾国内外大型购物中心在内城及城市中心崛起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影响的基础上,运用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建构的空间"与"感知的空间"概念,以南京水游城购物中心为例,剖析城市传统商业地区大型购物中心作为一种社会空间生产的过程、特征与机制。研究指出自上而下的空间生产对地方具有强力控制和影响,来自居民和消费者底层的挪用和抵抗是生动、丰富却又是边缘和脆弱的。居民的日常生活实践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有助于启发城市政府、公共利益部门以及规划设计机构在城市更新与引入开发项目中更好地协调矛盾与冲突,以保护地方特质与传承历史文化。
张敏熊帼
关键词:社会空间购物中心
基于日常生活的消费空间生产:一个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框架被引量:66
2013年
回顾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与地理研究,指出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复合的视角成为近年来消费空间研究的特征。提出日常生活的视角能够整合、批判地进行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并结合空间生产理论,建立消费空间的文化研究框架。作者指出,施加于日常的惯习、规训与日常内部的抵抗、诗性构成消费空间生产的核心机制。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生活样式在日常中纽结为消费空间生产的动力源。借助列斐伏尔三元空间概念,指出消费空间生产中的支配与被支配、底部与顶部、文化与资本、地方与全球等一系列辩证过程与机制。
张敏熊帼
关键词:文化
城市新消费空间的生产——以南京“水游城”购物综合体为例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逐渐进入消费时代。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不断被强化,消费行为和消费空间出现多样化,公共空间与消费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资本...
熊帼
关键词:文化保护
文献传递
大学生的地方依恋特征与形成机制——基于南京仙林大学城的调查被引量:22
2013年
大学城生活主体大学生与之是否存在积极的关系,对大学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地方依恋理论,对南京仙林大学城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地方依恋维度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加以验证和修正,发现大学生的地方依恋具有地方认同、功能依赖和情感依赖三个维度特征,地方依恋进一步有助于地方根植性形成。其中,大学生的功能依赖对地方依恋作用为负。总体上,仙林大学生的地方依恋处于由地方认同到地方依赖的过渡阶段。本研究为近年来中国涌现的大学城建设热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评判视角。
熊帼张敏张敏姚磊
关键词:大学生地方依恋大学城人地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