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武
- 作品数:28 被引量:92H指数:6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预制块梯田护埂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块梯田护埂,包括预制块本体、顶预制横梁和底预制横梁,顶预制横梁和底预制横梁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预制块本体为正四棱柱的预制混凝土块,预制块本体的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中心位置预留有第一通孔,预制块本体的相...
- 郑江坤何媛张鸽曾倩婷陈旭立王文武
- 文献传递
- 一种模拟土壤抗冲性的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土壤抗冲性的实验装置,包括冲刷槽和供水单元,冲刷槽为顶部开口、四周封闭的空腔结构,冲刷槽设有升降调节单元,升降调节单元用于调节冲刷槽的俯仰角度,冲刷槽设有多个,多个冲刷槽并列倾斜设置在升降调节单元...
- 郑江坤张鸽何媛曾倩婷陈旭立王文武
- 文献传递
- 不同降雨等级下耕作措施对坡地产流产沙的影响被引量:19
- 2018年
- 探明川西丘陵区沙壤土在横坡和顺坡垄作下水土流失特征,可为该区不同降雨等级下的土壤侵蚀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本文基于蒲江县朝阳水库的4个坡耕地径流小区连续4年的观测数据,对10°和20°坡度下横坡垄作和顺坡垄作在不同降雨等级下的产流产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雨和暴雨是该区发生频次较高的侵蚀性降雨类型,且集中发生于7—8月;小雨和中雨基本不引起土壤侵蚀。各小区径流系数均随降雨等级增加呈增加趋势,顺垄小区的径流系数在暴雨时达到最大,是对应横垄小区的1.33~3.81倍。在同一耕作措施下,10°和20°坡度小区的径流系数相当。含沙量随降雨等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在大暴雨时含沙量达最大,坡度的作用较明显。随着降雨等级的增加,各小区的径流深的离散程度逐渐变小,说明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下土壤前期含水量作用不明显,但产沙量呈不规则变化,特大暴雨的产沙量反而小于大暴雨。通过建立产流产沙量和降雨量、降雨历时之间的回归方程可知,径流深的模拟效果较好,但产沙量的模拟效果欠佳。总体来看,坡耕地产流产沙量并没有随降雨等级的增加而增加,特大暴雨下横垄小区的含沙量高于顺垄小区,但产沙量却小于大暴雨时期,说明不同降雨等级下坡耕地产沙作用机制较为复杂。
- 郑江坤杨帆王文武郎登潇马星廖峰陈旭立
- 关键词:耕作措施径流系数土壤侵蚀
- 用于测量枯落物持水量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枯落物持水量的装置,包括竖向支撑机构,所述竖向支撑机构连接有横向支撑机构,且横向支撑机构能够绕着与竖向支撑机构的连接处转动,在横向支撑机构底部安装有夹紧称重机构,且夹紧称重机构能够在横向支撑机...
- 郎登潇廖峰马星陈旭立王文武郑江坤
- 文献传递
- 不同耕种模式下遂宁组紫色土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被引量:11
- 2019年
- 基于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1989—2016年次降雨数据,划分出Ⅰ(小雨强长历时)、Ⅱ(中雨强长历时)、Ⅲ(中雨强中历时)、Ⅳ(大雨强短历时)4种雨型,依据耕种模式划分出4个时段,分析坡耕地产流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991—1992年,等高沟垄两端加档方式保水保土作用最佳,且在各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斜坡沟垄随角度增加保土保水作用逐渐减弱。(2)2004—2005年,农耕地顺坡垄作的产沙量为横坡垄作的10~20倍,而产流量为横坡垄作的1~3倍,说明横坡垄作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种植黄花较种植玉米水土保持作用更强。(3)2006—2008年,农耕地栽植新银合欢植物篱初期地表扰动大,产流产沙量较对照小区大;各小区产流量在不同雨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雨型下横坡红苕/玉米—小麦小区产沙量显著大于其余雨型(P<0.05),为其余雨型的4.4~26.7倍。(4)2013—2016年,植物篱已定植3年,植物篱小区水土保持效果均优于对照小区,减沙效应优于减流效应,且香根草植物篱水土保持效果整体优于新银合欢植物篱,Ⅲ雨型下各小区产沙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整体来看,等高沟垄耕作两端加档方式最佳,利于农耕地保土蓄水;植物篱减沙效果明显,但定植初期产沙量增加,且存在占用农田和影响机耕等问题,故应结合实际选择适宜的耕种方式。
- 任雨之郑江坤付滟王文武曾倩婷向明辉陈鑫
- 关键词:紫色土雨强产沙量径流系数
-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植物篱措施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川中丘陵区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影响农作物增产增收。水土保持植物篱措施是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的有效生态手段。以往土壤抗蚀性的研究多集中于黄土高原,较少涉及植物篱作用下紫色土坡耕地抗蚀机理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新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为研究对象,基于试验站坡耕地小区定位观测的基础数据,结合土壤采样和实验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种植不同植物篱的坡耕地土壤抗蚀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在分析11项指标后,2项主成分指标对解释土壤抗蚀性贡献率达到82.7%,其中水稳性团聚体被认定为关键指标。(2)植物篱显著提高了表层土的抗蚀性。与无植物篱的样区为对照,10°坡耕地上香根草和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的土壤抗蚀性综合指数(SERI)分别比对照区高2.048和0.853,15°坡耕地上香根草植物篱的SERI比对照区高1.321;且植物篱下侧的土壤抗蚀性高于植物篱上侧,在10°和15°香根草植物篱小区,植物篱下侧抗蚀性指数分别达到上侧的2.0倍、1.5倍,而10°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的下侧抗蚀性综合指数达到上侧的1.1倍。(3)相较于新银合欢植物篱小区,香根草植物篱小区土壤表现出了更高的抗蚀性,且两种植物篱小区下侧土壤抗蚀性均优于上侧,选择密植草本植物篱并重点防治植物篱上侧土壤可有效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研究成果可为川中丘陵区水土流失治理及农业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 黄鑫黄鑫郑江坤陈鑫王文武
- 关键词:植物篱坡耕地水稳性团聚体紫色土
- 柏木次生林震后滑坡迹地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讨地质灾害作用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北川县擂鼓镇凤凰山柏木次生林为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震后滑坡迹地物种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区共记录植物93种,隶属42科78属,以菊科、豆科、禾本科为主,过渡区共记录植物97种,隶属39科80属,以菊科、禾本科、蔷薇科为主,未滑坡区共记录植物108种,隶属59科92属,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为主,菊科、禾本科在震后滑坡迹地恢复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草本层中未滑坡区Pielou均匀度指数(JSW)最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H′)居中,丰富度指数(D)最低,灌木层中未滑坡区D、H和H′值最高,JSW值最低,过渡区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滑坡区;乔木层中D和H值表现为滑坡区最高,过渡区最低,H′和JSW值表现为过渡区最高,未滑坡区最低.综上所述,植被分布大体上与表层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保持一致,滑坡区群落演替较慢且处于初级阶段,马桑、雀儿舌头、矛叶荩草为先锋树种,可改良土壤,稳定坡面,再适当增植乔木可有效恢复植被、提升植物群落稳定性.
- 廖峰郑江坤赵廷宁史常青郎登潇王文武付滟任雨之
- 关键词:滑坡物种多样性
- 在测量草本盖度时便于固定的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在测量草本盖度时便于固定的装置,包括草本采样针、支撑组件、横杆和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主要由移动板、齿轮和转轴组成,所述移动板的一端与横杆的一端垂直连接,在支撑组件上设置有滑槽,在移动板的侧面上设置有滑块...
- 马星郎登潇廖峰王文武陈旭立郑江坤
- 文献传递
- 降雨与植被变化对川中丘陵区典型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了解年和次降雨尺度下植被变化对解家湾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运用RUSLE模型计算小流域降雨侵蚀力,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和分离判别法分析侵蚀产沙变化的成因。根据植被调整和双累积曲线变化,分为农作物种植期(1986—1989)、经果林种植期(1990—2008)和搁荒期(2009—2016);以农作物种植期为基准期,经果林种植期侵蚀产沙量减少了80.24%,其中植被和降雨的贡献率分别为78%和22%,经果林使冠层覆盖增加,根系固土能力增强,并且梯田梗坎可减少产沙。以经果林种植期为基准期,搁荒期侵蚀产沙量增加79.52%,其中植被和降雨的贡献率分别为88%和12%,搁荒期引起的排水不畅会导致梯田梗坎大量溃坏,增加产沙量。流域产沙与植被覆盖大小和梯田埂坎是否完善有直接关系。植被覆盖在一定的降雨侵蚀力区间内减沙作用明显,但超过临界值时,植被减沙作用变弱。增加乔灌层、布设水土保持工程并进行有效田间管护可明显减少侵蚀产沙。
- 付滟郑江坤任雨之王文武曾倩婷向明辉陈鑫张云奇赵鹏
- 关键词:植被变化输沙模数川中丘陵区
- 一种模拟土壤抗冲性的实验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土壤抗冲性的实验装置,包括能够提供稳定水流的供水装置,所述供水装置外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支撑机构上安装有导流机构,且导流机构穿过支撑机构并能够在支撑机构上进行铅垂移动,导流机构和供水装置连通。该装置...
- 郎登潇廖峰王文武马星陈旭立郑江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