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章勤

作品数:3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发伤
  • 1篇镇痛
  • 1篇镇痛镇静
  • 1篇术后
  • 1篇衰弱
  • 1篇通气
  • 1篇器械
  • 1篇气管插管
  • 1篇躯体
  • 1篇躯体运动
  • 1篇每日唤醒
  • 1篇经口
  • 1篇经口气管插管
  • 1篇颈部
  • 1篇护理
  • 1篇护理策略
  • 1篇获得性
  • 1篇机械通气
  • 1篇机械通气病人
  • 1篇固定法

机构

  • 3篇蚌埠市第三人...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章勤
  • 2篇邹琪
  • 2篇宋长春
  • 2篇杨斌
  • 1篇朱晓杰
  • 1篇张海丽
  • 1篇孙向东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对ICU患者口面颈部器械性压力损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法对ICU患者口面颈部器械性压力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3月入住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ICU病房,行经口气管插管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气管插管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固定法。比较2组患者口面颈部发生器械相关性压力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结果2组患者在年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Braden量表评分、肌力程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发生不同程度口、面、颈部压力性损伤3例(占7.5%);对照组发生不同程度口、面、颈部压力性损伤15例(占37.5%)。观察组发生损伤的人数及占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使用改良后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明显降低患者发生口面颈部器械性压力损伤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对有效减少ICU患者口面颈部持续存在的医源性并发症,如红肿、疼痛、破溃、感染、坏死等具有很大的帮助,也能缓解患者不舒适、焦虑、烦躁不安的情绪,大大增强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
章勤宋长春邹琪万娟朱晓杰杨斌
被动躯体运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干预效果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被动躯体运动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ICU病房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被动躯体运动来对病人进行干预。比较2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独立功能状态、呼吸机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中,对ICU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被动躯体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获得性衰弱的发病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章勤孙向东宋长春张海丽邹琪杨斌
关键词:机械通气
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护理策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期间实施的特殊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伤患者,术后转入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并持续实施芬太尼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治疗,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唤醒组给予每日唤醒策略,并在此期间实施特殊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唤醒组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多发伤术后镇痛镇静患者行每日唤醒策略并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章勤
关键词:多发伤镇痛镇静每日唤醒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