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綦欣

作品数:7 被引量:4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电离层
  • 2篇多波段
  • 2篇多波段观测
  • 2篇极光
  • 2篇北极黄河站
  • 1篇电离层变化
  • 1篇元数据
  • 1篇数据集
  • 1篇数据库
  • 1篇气象
  • 1篇气象数据
  • 1篇气象站
  • 1篇自动气象站
  • 1篇夏季
  • 1篇南极中山站
  • 1篇可见光
  • 1篇黄河
  • 1篇极光带
  • 1篇极隙区
  • 1篇极向

机构

  • 7篇中国极地研究...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名古屋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作者

  • 7篇綦欣
  • 5篇杨惠根
  • 4篇胡红桥
  • 4篇刘瑞源
  • 3篇张北辰
  • 3篇胡泽骏
  • 3篇黄德宏
  • 2篇艾勇
  • 2篇陈卓天
  • 2篇刘顺林
  • 1篇程少华
  • 1篇潘增弟
  • 1篇凌晓良
  • 1篇汪大立
  • 1篇赵卫权
  • 1篇张侠
  • 1篇杨滨
  • 1篇李升贵
  • 1篇孙虎林
  • 1篇朱建钢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极地研究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极光亮斑事件的地面观测
<正> 随着对极光现象研究的深入,以及地球磁层物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日侧极光逐渐成为极光现象研究领域里的重要部分。位于地球向阳面的日侧极光现象,与日地空间中的各种物理参数或现象都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日侧极光的研究,可以反...
胡泽骏杨惠根艾勇胡红桥黄德宏綦欣
文献传递
极光带极向侧夏季F层电离层变化特性研究
<正>南极中山站地磁纬度为74.5°,在地磁活动较为平静时,在日侧位于极隙区纬度,晚上位于极盖区,一天两次穿越极光带。极光带沉降粒子电离、能量沉积及其所引起的中性大气变化,均能引起电离层 F 层的变化。考虑到极光带随不同...
张北辰朱爱琴刘瑞源黄际英綦欣刘顺林杨惠根
文献传递
中国极地科学数据库系统
潘增弟董兆乾朱建钢张侠陈金海杨惠根程少华汪大立李升贵凌晓良赵卫权赵惠莉杨滨綦欣杨卫东
本系统以元数据库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搜索引擎。元数据与数据的查询与下载完全基于互联网,同时实现了基础数据的多视图动态显示,使用方便且更新快。采用了三层体系结构和动态web技术,真正实现从元数据->数据文件->数据的管理模式...
关键词:
关键词:数据库元数据
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以及午后极光力学特征研究—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以及ESR联合观测初步分析
中国在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78.92 N,11.93 E)的修正磁纬为76.24 。2003年11月黄河站建立了一个...
胡泽骏杨惠根S.NozawaY.Ogawa黄德宏张北辰胡红桥刘瑞源陈卓天綦欣
文献传递
中国第1-10次北极科学考察走航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集(1999-2019年)
2024年
气象数据是地球系统科学重要的基础性数据之一。在1999–2019年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10个航次中,利用船载自动气象站(Lica-701、Vaisala MILOS500、天诺CR3000和XZC6-1)采集了走航气象数据。本研究对中国第1–10次北极考察走航气象数据进行了标准化整理、质量控制和评估,形成本数据集,主要包括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5个气象要素,共有20个气象数据文件,数据时间分辨率为1小时。本数据集能够为深入了解北极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北极区域天气变化过程及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影响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李亚炜沈辉孙启振吴立宗綦欣戴友为孙虎林马靖凯李志强魏立新宋晓姜秦听陈志昆蔡柯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气象数据
南极中山站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变化特征被引量:28
2006年
对南极中山站数字式电离层测高仪1995~2002年观测数据的月中值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了中山站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的主要特征:foF2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日变化存在“磁中午异常”现象;年变化中中午foF2在太阳活动低年不出现“冬季异常”,在太阳活动高年出现“半年异常”,即两分点高于两至点.本文结合中山站所处的地理位置,考虑太阳辐射电离、磁层的驱动和中性大气成分变化等因素,分析了这些现象的产生机理.
徐中华刘瑞源刘顺林张北辰胡红桥綦欣
关键词:电离层FOF2
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特征——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初步分析被引量:20
2005年
中国在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78.92°N,11.93 °E)的修正磁纬为76.24°。2003年11月黄河站建立了一套多波段(427.8nm,557.7nm,630.0nm)单色极光全天空CCD成像观测系统,并于2003年12月11日-2004年2月25日极夜期开展了首次极光越冬观测,获得了1200多小时的连续观测数据。利用这1200多小时观测数据制作了以时间为横轴的南北向极光活动图,对日侧极光卵的极光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发现,沿日侧极光卵不论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在三个波段上都同时观测到了四个重复出现的极光活动区,即0900MLT(磁地方时)附近的 A区、1330MLT的B区和1630MLT的C区以及1200MLT附近的G区。A区内的极光活动由低纬向高纬运动,强度逐渐变弱,形态由较宽的弧状极光向冕状极光演变;B区内的极光活动由高纬向低纬方向运动,形态呈现为冕状极光向较窄的极光弧的演变,极光强度逐渐增强;C区极光活动向高纬方向展宽,强度逐渐变弱,极光由单弧向多重弧演化;而在A与B之间存在一个纬度范围相对较窄的极光活动区G区,该区的极光呈现暗弱的冕状极光。日侧极光活动随时间从午前、正午到午后呈现出一个系统的光谱变化:绿色-红色-绿色。A区的位置出现在卫星探测的午前极光峰之中;而正午附近极光强度暗弱的G区,可部分地解释卫星观测的所谓“正午极光空白区”;卫星观测到的1500MLT附近的“极光热点”区在地面观测中可以区分为以红色极光为主的B区和以绿色极光为主的C区。
胡泽骏杨惠根艾勇黄德宏胡红桥刘瑞源田口真陈卓天綦欣温艳波刘嵘王晶
关键词:极光极隙区多波段观测黄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