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璐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球菌
  • 2篇药效学
  • 2篇药效学研究
  • 2篇生物膜
  • 2篇葡萄球菌
  • 2篇抗菌
  • 1篇丁香
  • 1篇丁香酚
  • 1篇药效
  • 1篇抑制细菌
  • 1篇植物提取
  • 1篇植物提取物
  • 1篇沙星
  • 1篇生物被膜
  • 1篇提取物
  • 1篇体内外
  • 1篇体内外抗菌
  • 1篇体外药效学
  • 1篇体外药效学研...
  • 1篇肿瘤

机构

  • 4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4篇陈向东
  • 4篇汪辉
  • 4篇范璐
  • 2篇姜剑伟
  • 2篇王素霞
  • 2篇魏洪璇
  • 2篇李魁
  • 1篇潘云
  • 1篇王岩岩
  • 1篇靳悦

传媒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丁香酚等植物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及生物被膜的药效学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通过研究丁香酚(Eugenol)与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z)、葡萄籽(Grape seeds)、五倍子(Chinesegall)、柠檬(Lemon)的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及其生物被膜的药效,旨在从中筛选出具有防龋潜能的提取物。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5种天然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最低抑制生物被膜浓度(Minimal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微量稀释棋盘法测定任两种提取物联合使用时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ndexes,FICI);构建生物被膜体外模型,测得提取物对生物被膜生成量的影响;计算各提取物作用生物被膜后被膜内的存活菌数量,并绘制杀菌曲线。丁香酚/柠檬的MBIC/MIC为1~2,在5种提取物中较小;丁香酚、五倍子及柠檬提取物在抑制生物被膜生成方面的效果明显优于黄芩和葡萄籽提取物;杀菌曲线显示柠檬、丁香酚杀菌效果较好,且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可以将二者联合使用防龋。
范璐陈向东汪辉魏洪璇潘云谢少朵
关键词:防龋植物提取物变形链球菌生物被膜
利奈唑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与消除活性及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系统性评价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临床分离株细菌生物膜(BBF) 的活性及体内外抗菌效果.方法:体外试验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 );最低杀菌浓度(MBC );最小抑制B B F 浓度(M B IC )和最低B B F 消除浓度(MBEC );活菌计数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KCs);体内试验采用小鼠M R S A 全身感染模型,尾静脉给药保护小鼠后测定半数有效剂量(EDso);建立免疫低下小鼠M R S A 大腿感染模型,记录尾静脉给药24 h后大腿组织菌量的变化.结果: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临床分离的6 0 株M R S A 均敏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B B F 的M B IC 值与万古霉素相当,敏感性显著高于阿莫西林;体内试验中,利奈唑胺对全身感染小鼠有很好的治疗效果,EDso小于万古霉素与阿莫西林;对免疫低下M R S A 大腿感染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也要优于万古霉素和阿莫西林.结论:利奈唑胺对2013-2014年分离的M RS A临床菌株体内外活性均较高,尤其对M RS A的细菌生物膜也显示了极强的抑制作用.
靳悦陈向东汪辉姜剑伟王岩岩范璐李魁王素霞
关键词:利奈唑胺半数有效剂量
莫西沙星对耐药葡萄球菌生物膜体外药效学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研究莫西沙星对4 株临床耐药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药效学.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莫西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最低抑制生物膜浓度( minimal biofil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IC) 和最低摧毁生物膜浓度(minimal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MBEC ) ; 测定莫西沙星对细菌生物膜形成量以及存活菌的影响;采用微量稀释棋盘法测定莫西沙星与局部用药瑞他帕林的联合抗生物膜效果.结果:莫西沙星在的范围内可完全摧毁细菌生物膜; 2XMIC显著降低生物膜的形成量;100XMIC可显著降低生物膜存活菌数;与瑞他帕林的联合抗生物膜分数(fractional biofilm inhibitoryconcentration, FBIC )均小于1.0.结论:莫西沙星对4 株耐药葡萄球菌生物膜具有抑制和摧毁作用,而且与局部用药瑞他帕林具有协同作用.
姜剑伟陈向东汪辉李魁范璐王素霞
关键词:莫西沙星生物膜耐药葡萄球菌
哈茨木霉的分离纯化、鉴定及发酵液活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从松树根中分离木霉菌并测定其发酵液抗菌和抗肿瘤活性。利用PDA培养基对松树根部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采用菌落显微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平板打孔法测定哈茨木霉发酵液对大肠杆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白色念珠菌和耐药光滑念珠菌的抑菌圈直径并分析其抗菌活性。利用MTT比色法,体外测定12.5%,25%,50%和100%哈茨木霉发酵液对MCF-7和SKOV-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从松树根部分离纯化出一株木霉菌,并分析鉴定为哈茨木霉菌。哈茨木霉发酵液对临床标准菌株和耐药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菌活性,其中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MRSE抑菌作用较大,抑菌圈直径均达20 mm以上。哈茨木霉发酵液对MCF-7和SKOV-3细胞的抑制率最高为91.25%,91.87%,并且随着哈茨木霉菌发酵液浓度的增大,其对MCF-7和SKOV-3细胞的抑制率均增大,说明发酵液对MCF-7和SKOV-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量效关系。哈茨木霉发酵液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抗肿瘤活性,为从哈茨木霉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与开发新型抗菌药物和抗癌药物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魏洪璇陈向东汪辉谢少朵纪乃琪范璐
关键词:哈茨木霉纯化抗菌抗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