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双双

作品数:10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7篇中学生
  • 3篇童年
  • 3篇童年期
  • 3篇健康
  • 3篇创伤
  • 2篇跌倒
  • 2篇心理
  • 2篇亚健康
  • 2篇意外跌倒
  • 2篇症状
  • 2篇手机
  • 2篇自伤
  • 2篇自伤行为
  • 2篇城市中学生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亚健康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风险
  • 1篇血管

机构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学高等...

作者

  • 10篇马双双
  • 9篇万宇辉
  • 7篇陶芳标
  • 5篇许韶君
  • 5篇郝加虎
  • 5篇张诗晨
  • 3篇张辉
  • 3篇徐亮
  • 3篇刘婉
  • 3篇翟露露
  • 1篇孙莹
  • 1篇伍晓艳
  • 1篇宋先兵
  • 1篇朱鹏
  • 1篇陶瑞雪
  • 1篇曹秀菁
  • 1篇王锦

传媒

  • 3篇卫生研究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3个城市中学生颈肩症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调查中学生颈肩症状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引起中学生颈肩症状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立意抽样,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在沈阳、郑州和深圳进行横断面调查,共抽取24所中学.采用单纯随机方法,在每所中学每个年级抽取3~4个班级,对抽取的班级全体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颈肩症状、体育锻炼时间、学业压力、视屏行为、静坐行为等信息.共发放了问卷10566份,收回有效问卷10270份.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颈肩症状检出率的差异;建立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视屏行为和静坐行为对青少年颈肩症状的影响.结果 中学生颈肩症状检出率为19.2%(1968/10270),女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22.6%(1137/5039)]高于男生[15.9%(831/5231)](P<0.001);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学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3.3%(253/1901)、16.8%(326/1942)、18.5%(299/1617)、21.8%(417/1915)、21.4%(345/1611)和25.5%(328/12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最近3个月以来总是持续玩手机≥40 min(OR=4.66,95%CI:3.95~5.49)、持续看电视≥40 min(OR=4.01,95%CI:3.39~4.73)、持续使用电脑≥40 min(OR=3.61,95%CI:3.09~4.23)、持续做家庭作业≥60 min(OR=3.25,95%CI:2.79~3.79)、平均每天端坐时间累计≥10 h(OR=4.95,95%CI:4.25~5.77)、持续端坐≥90 min(OR=5.18,95%CI:4.42~6.06)者检出颈肩症状的风险较高.结论 中国中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女生)颈肩症状的检出率较高,长时间、高频率的视屏行为、静坐行为与中学生颈肩症状发生有关.
徐亮万宇辉刘婉张诗晨马双双许韶君翟露露张辉曹秀菁陶芳标
中国3个城市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和社会支持与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 探讨中国郑州、贵阳和蚌埠3个城市中学生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和社会支持与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郑州、贵阳和蚌埠3个城市20所学校的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ACEs、社会支持和身心亚健康状态情况.共调查了15278名中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4820份.比较不同特征调查对象ACEs、社会支持水平和身心亚健康检出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CEs和社会支持水平与身心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关联.结果 14820名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分别为26.4%(3917例)和24.1%(3572例),女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检出率分别为28.1%(2092/7443)、26.0%(1932/7443),均高于男生[24.7%(1825/7377)、22.2%(1640/7377)](P值均〈0.001).共有89.4%(13247例)的中学生有ACEs.无ACEs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15.4%(243/1573)和10.4%(163/1573),ACEs为5~6分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40.9%(636/1556)和43.6%(678/1556).高社会支持水平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19.9%(724/3635)和13.0%(474/3635),低社会支持水平中学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检出率分别为35.9%(1403/3913)和39.0%(1528/3913).随ACEs得分增加及社会支持水平降低,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检出率呈增高趋势(P〈0.001).在无ACEs中学生中,低社会支持水平的调查对象发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风险增加,OR(95%CI)值分别为3.04(1.91~4.83)和3.97(2.33~6.76).在ACEs 5~6分的中学生中,低社会支持水平组发生生理和心理亚健康的风险高于高社会支持水平组,OR(95%CI)值分别为1.79(1.23~2.56)和3.77(2.57~5.52).结论 ACEs是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低社会支持会增加中学生身心亚健康状态的发�
万宇辉马双双许韶君张诗晨郝加虎陶芳标
关键词:社会支持
中学生户外活动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 分析中学生户外活动与自我报告近视的关联,探讨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选取深圳、南昌、郑州和沈阳4个城市的12979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编问卷调查中学生人口学特征、自我报告近视状况、最近一周户外活动情况等信息.共收回有效问卷12603份.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户外活动频率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的关系.结果 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为69.6%(8766/12603),初一至高三自我报告近视率分别是52.1%(1216/2335)、61.6%(1459/2369)、69.0%(1470/2129)、80.0%(1812/2265)、79.4%(1622/2042)、81.1%(1187/1463),随着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χ2趋势=639.67,P〈0.001);双亲均不近视、单亲近视、双亲均近视的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率分别是63.5%(4927/7756)、78.0%(2664/3415)、82.1%(1175/1432)(χ2趋势=328.28,P〈0.001).户外活动行为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之间存在关联,课外时间总是待在家中不外出的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高(OR=1.58,95%CI:1.36~1.82);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及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7(0.57~0.78)、0.77(0.64~0.92).按照父母近视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双亲均不近视的中学生中,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和户外休闲娱乐活动者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8(0.55~0.82)、0.76(0.61~0.95);单亲近视的中学生,放学后总是在校外进行户外体育锻炼和户外休闲娱乐活动者自我报告近视发生风险也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5(0.47~0.90)、0.68(0.47~0.98).结论 户外活动与中学生自我报告近视
翟露露伍晓艳许韶君万宇辉张诗晨徐亮刘婉马双双张辉陶芳标
关键词:近视青少年日常生活活动
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作用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童年期虐待与中学生自伤行为关联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11月—2014年1月选取郑州市、贵阳市9704名在校城乡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4049名,农村5655名;初中5168名,高中4536名;男生4600名,女生5104名。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Barratt冲动性量表第11版分别测量童年期虐待、非自杀性自伤、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和冲动控制情况,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间童年期虐待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检出率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自举(Bootstrap)程序和PROCESS软件检验各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结果 44.6%的中学生曾有过童年期虐待经历,其中女生高于男生(45.9%vs.43.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47.3%vs.4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58和32.433,P<0.01);但童年期虐待检出率在户口所在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5%的中学生有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其中女生低于男生(37.1%vs 40.1%),初中生高于高中生(41.4%vs.3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51和37.955,P<0.01)。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童年期虐待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检出率均低于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较高的学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916和25.735,P<0.01)。心理病理症状、应对方式以及冲动控制评分分别与童年期虐待评分和中学生自伤行为频率显著相关(P<0.01);控制性别、年级、城乡、自评家庭经济状况后,心理病理症状、消极应对方式和积极应对方式及冲动控制在两者关联中的中介作用仍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中介效应分别为33.41%、14.87%、0.49%和3.48%,四种中介因素的共同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2.24%。结论心理病理症状、�
马双双万宇辉张诗晨许韶君刘婉徐亮翟露露张辉郝加虎陶芳标
关键词:中学生
中国部分地区2012—2014年中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现状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分析中国4个地区2012—2014年中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中学生意外伤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汇总新乡、阳江、重庆和沈阳4个地区2012—2014年在校中学生意外伤害的调查数据,比较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间意外伤害检出率的差异及不同年份间检出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2—2014年,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分别为39.1%,39.2%和34.2%,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是跌落伤(18.4%)、切割伤(14.7%)、烧烫伤和腐蚀伤(9.4%)、动物咬伤(7.6%)和道路交通伤(6.3%)。男生2012—2014年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分别为40.7%,40.1%和37.0%,女生依次为37.6%,37.2%和31.6%,男生意外伤害检出率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初中生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分别为40.5%,41.9%和36.0%,高中生依次为37.7%,36.5%和32.5%,初中生意外伤害检出率高于高中生(P值均<0.01);意外伤害的检出率在地区之间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新乡和阳江地区检出率呈下降趋势,而重庆和沈阳地区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结论四地区意外伤害检出率虽有下降趋势,但仍有近1/3的中学生受到意外伤害的危害。预防中学生意外伤害是应对公共卫生领域变化的重要举措。
马双双郝加虎万宇辉万宇辉陶芳标
关键词:意外跌倒流行病学研究
童年期不良经历与终身健康被引量:12
2016年
童年期不良经历不仅危害个体短期的身心健康,甚至会给终身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健康造成影响的证据可追溯到1900年,然而纵观童年期不良经历的研究历程,世界上最为全面和系统分析童年期不良经历远期健康效应的研究仍是1998年美国FELLITI博士等发起的"童年期不良经历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ACEs)"。因此本文将对ACEs的背景、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及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为国内学者开展童年期不良经历研究提供借鉴。
马双双万宇辉郝加虎
关键词:健康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与意外伤害的关联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手机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与意外伤害的关联,为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蚌埠市、河南省新乡市、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重庆市和广东省阳江市抽取22628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和《意外伤害评定量表》分析评估中学生健康素养状况、手机依赖行为及意外伤害情况。结果中学生手机依赖行为和意外伤害的总检出率分别为25.4%和46.7%。有、无手机依赖行为和低、中、高健康素养的中学生意外伤害分别为53.6%、44.4%和48.8%、48.1%、41.7%,有手机依赖行为及低、中健康素养的中学生意外伤害检出率更高(均P
张诗晨杨蓉李丹琳王锦万宇辉王锦万宇辉马双双许韶君曾寒君徐慧琼马双双
关键词:意外跌倒
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的交互作用及与意外伤害的关联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中学生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行为对意外伤害的影响,为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沈阳、蚌埠、新乡、乌兰察布、重庆和阳江市抽取22 628名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亚健康多维评定问卷""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伤害行为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意外伤害的总体检出率为46.7%,其中擦伤、跌落伤、割伤3种伤害检出率分别为29.4%,19.7%,16.3%。心理亚健康组青少年和无心理亚健康组总意外伤害、擦伤、跌落伤、割伤检出率分别为55.1%和43.3%,34.8%和27.1%,26.0%和17.2%,23.0%和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1.62,134.12,228.63,302.79,P值均<0.01)。有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的青少年和无手机使用依赖行为组总意外伤害、擦伤、跌落伤、割伤检出率分别为53.6%和44.4%,33.2%和28.0%,25.5%和17.8%,21.6%和1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5.09,55.21,163.92,160.24,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是意外伤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交互作用有增加意外伤害的发生风险。结论青少年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是意外伤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关注心理亚健康和手机使用依赖有益于意外伤害的防控。
王伟万宇辉郝加虎郝加虎陶芳标
关键词:便携式电话
医学专科学生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现状,分析童年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对大学生NSSI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某医学专科学校大一、大二年级1 875名学生,调查其童年期虐待、近期生活事件和NSSI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和生活事件对NSSI的影响。结果大学生NSSI的检出率为14.7%,男生(16.1%)高于女生(1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童年期虐待经历者NSSI的检出率(17.3%)高于无虐待经历者(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2,P<0.01);随近期生活事件水平的升高,大学生NSSI检出率呈增高趋势(χ~2=61.798,P<0.01)。有童年期虐待经历学生中,高水平的生活事件会增加NSSI的发生风险[OR(95%CI)=3.32(1.99~5.53)];无童年期虐待经历学生中,其发生风险亦增加[OR(95%CI)=5.66(2.75~11.68)]。低水平近期生活事件学生中,童年期虐待会增加NSSI风险[(OR(95%CI)=2.52(1.19~5.32)];而在中高水平生活事件学生中,童年期虐待对NSSI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童年期虐待和近期生活事件是大学生NSSI的重要影响因素,减少童年期虐待特别是近期生活事件的发生有益于大学生NSSI的防控。
宋先兵马双双王伟万宇辉
关键词:自我伤害行为生活变动事件
合肥市孕妇孕晚期睡眠状况与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关联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孕晚期睡眠状况与心血管病10年风险之间的关联。方法 于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在合肥市3家医院产科门诊招募孕28-40周、年龄为18-45岁的单胎妊娠孕妇3034名。问卷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睡眠状况等信息。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和分层分析,探索睡眠状况与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关联。结果 孕晚期孕妇睡眠时长为(7.6±1.1)h,就寝时间≥22:00的比例为82.7%,睡眠中点≥02:30的比例为66.4%,晨醒时间≥07:00的比例为57.6%。心血管病10年风险率为(2.03±1.86)%,其中高危者占10%(303例)。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结果显示,睡眠时长、睡眠中点和晨醒时间与心血管病10年风险的关联呈下降趋势(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小于8 h、晨醒时间在07:00前和睡眠中点在02:30前的孕妇,心血管病10年风险为高危者的比例显著增加(OR=1.35,95%CI 1.05-1.75;OR=2.23,95%CI 1.71-2.90;OR=1.63,95%CI 1.26-2.11)。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仅在22:00后就寝的孕妇人群中,睡眠时长小于8 h、晨醒时间在07:00前和睡眠中点在02:30之前的孕妇,其心血管病10年风险为高危者的比例显著增加(OR=1.53,95%CI 1.14-2.05;OR=2.44,95%CI 1.81-3.28;OR=1.85,95%CI 1.37-2.50)。结论 孕晚期就寝时间迟于22点的孕妇,睡眠时长小于8 h、07:00前醒来或睡眠中点在02:30之前可增加心血管病10年风险。
李琼马双双余丽君代飞彩吴琳张磊张一墨陶瑞雪朱鹏
关键词:孕晚期睡眠心血管风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