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红亮
- 作品数:6 被引量:1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电子电信农业科学更多>>
- 利用人工模拟巢和红外相机确定繁殖期红腹锦鸡地面巢的潜在破坏者
- 巢被捕食动物破坏是鸟类繁殖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红腹锦鸡Chrysolophus pictu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鸟类,属地面营巢雉类,但由于野外搜寻和跟踪监视其营巢过程困难,我们对其野生种群的繁殖生态和影响其营巢成功率的因素...
- 李晟申小莉卜红亮王大军
- 关键词:繁殖策略
- 四川老河沟保护地2011-2015年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被引量:8
- 2021年
- 红外相机技术目前已成为调查、记录陆生大中型兽类和地栖鸟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为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编目、野生动物本底调查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基础。老河沟保护地位于四川省平武县,地处岷山山脉中段,面积110 km^(2),是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红喉雉鹑(Tetraophasis obscurus)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自然栖息地。本文汇总、整理了老河沟保护地2011–2015年的红外相机监测记录,提供了完整的红外相机监测数据集。数据集包括红外相机有效位点130个,海拔跨度1,317–3,265 m,总有效相机工作日10,185 d。红外相机拍摄记录159,694条,其中兽类记录91,839条,独立有效照片3,017张,包括分属5目15科的野生兽类28种;鸟类记录37,775条,独立有效照片1,311张,包括分属7目19科的野生鸟类60种;两栖类记录8条,独立有效照片2张,包括1目1科1种;家畜记录47条,独立有效照片5张。
- 李晟李晟王大军卜红亮卜红亮靳彤
- 关键词:红外相机
- 西南山地红外相机监测网络建设进展被引量:25
- 2020年
- 中国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西南山地红外相机监测网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的区域性红外相机网络之一。该网络由北京大学牵头,始建于2002年,合作单位包括科研院所、高校、保护组织、政府部门、保护地管理机构等。网络主要覆盖青藏高原东缘大横断山区域的秦岭、岷山、邛崃山、相岭、凉山、沙鲁里山、云岭7大山系。网络内目前共有41个监测样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社区保护地、林场等多种类型。网络内监测样区均采用标准的网格化布设规程,采取统一数据结构与数据库结构、建立离散式数据库进行分散管理的总体架构,所有监测样区的数据库保持一致的结构和统一的核心字段,由每个监测样区建立并维护各自独立的数据库。截至2019年12月,网络内布设有效调查/监测位点5,738个,已处理数据中调查工作量(以有效相机日计)合计约120.74万天,积累红外相机照片/视频(删除连续空拍后)302.59万份,另有111.16万份待处理。共记录到分属7目21科的63种野生哺乳动物与分属10目35科的182种野生鸟类物种,其中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别有18与39种。西南山地网络今后的重点工作方向包括:(1)基于通用元数据结构建立统一的在线数据库平台;(2)加强网络内保护地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建设;(3)为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保护地管理提供持续支持;(4)针对野生动物种间关系、群落构建机制以及大型食肉动物的生态功能开展深入的动物生态学研究。
- 李晟William J.McShea王大军申小莉卜红亮官天培王放古晓东张晓峰廖灏泓
- 关键词:红外相机
- 果子狸多态性微卫星位点的筛选及特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以采自四川平武县老河沟自然保护区的一份果子狸(Paguma larvata)组织样品为实验材料,通过FIASCO法构建微卫星文库,对250个单克隆进行测序分析,获得147条含微卫星序列的片段,微卫星单元重复次数大于10的序列共有42条。据此设计引物42对,进一步使用21份果子狸样品检测这些引物的扩增能力和扩增序列多态性,最终得到5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同时,对已发表的13个果子狸微卫星位点进行检测,发现其中5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对这10个位点的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它们具有较高的多态性(等位基因数为2~11,观测杂合度为0.286~0.737,期望杂合度为0.358~0.906);PID和PID-sib值表明,在约10^(9)个没有亲缘关系的个体或10^(4)个有亲缘关系的个体中,可能发现一对基因型相同的个体,由于果子狸野外局域种群规模远低于这个量级,这10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果子狸的个体识别。
- 王迪张丹熊梦吟卜红亮王大军姚蒙李晟王戎疆
- 关键词:果子狸微卫星标记多态性
- 四川省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兽类多样性红外相机调查被引量:107
- 2016年
- 自然保护区的生物物种编目是区域性和全国性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监测的基础,而红外相机调查技术已成为兽类物种编目的重要手段之一。老河沟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岷山北部,地处大熊猫岷山种群分布核心地区,是2012年新建保护区。从2011年至2014年,我们把保护区划分为1 km×1 km的方格,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区内的兽类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调查。经过9 188个相机日的调查,共记录到分属7目18科的兽类。其中,有81 709份记录可以鉴定出具体物种,包括野生兽类24种,家畜1种(家狗),分属5目14科,有效探测数总计1 766次。其余未能鉴定出具体物种的兽类记录为小型翼手目、食虫目和啮齿目动物。在24种野生兽类中,食肉目物种数最多,共4科9种;其次为偶蹄目(4科7种)与啮齿目(3科6种)。就有效探测数而言,偶蹄目兽类是记录到次数最多的类群(占总探测数43.97%),其次是啮齿目(25.61%)和食肉目(22.44%)。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为"濒危EN"、"易危VU"和"近危NT"级别的物种各3种,被列为国家I级和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分别为4种和5种。本次调查对老河沟自然保护区内的大中型兽类进行了首次系统性编目,了解了区内兽类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分布与相对多度,为后续的科研项目和保护管理提供了本底数据和基础信息。
- 李晟王大军卜红亮刘小庚靳彤
- 关键词:红外相机
-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血雉的日活动节律被引量:23
- 2020年
- 血雉Ithaginis cruentus是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至喜马拉雅山脉的珍稀濒危雉类物种。本研究使用红外相机调查技术,于2014—2018年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68个标准公里网格内布设调查位点283个,其中249个有效位点上总有效工作量为26 123相机日,共拍摄到血雉照片与视频合计8 907份(占鸡形目Galliformes总数的71.46%),独立探测922次(占鸡形目总数的70.11%),相对多度指数35.29。基于核密度函数绘制了血雉的日活动节律曲线,结果显示,血雉为严格的日行型动物,所有记录均发生在05∶50—19∶50;日活动曲线整体呈现单峰模式:活动强度在日出后快速增加,在09∶00—11∶00达到最高,之后强度逐渐降低,在18∶00后快速下降。在不同季节,血雉的日活动节律模式存在差异,繁殖期与非繁殖期的日活动节律模式差别较为明显。本研究基于可靠的调查手段和充足的数据量,分析了血雉的日活动模式,表明红外相机技术是动物行为研究的有效工具,为血雉及其他森林雉类行为生态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与信息。
- 赵联军刘鸣章罗春平卜红亮马东源尚晓彤李晟
- 关键词:红外相机血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