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娥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更多>>
- 发文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遥感技术在矿区土地利用调查中的应用
- 2016年
-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调查是了解和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内容。煤矿生产建设必将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用遥感技术选用高分辨率影像,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结合野外调查验证对研究区进行LUCC现状调查,能够快速准确掌握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征,为今后研究区煤矿生产建设进程中的土地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 安鑫吕俊娥张耀申怡袁立
-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技术
- 近30年西藏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研究
- 2024年
- 根据1990、2000、2010和2020年卫星遥感资料和近30年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等气候资料分析研究藏北高原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泊演化。结果表明,保护区湖泊数量呈增多—减少—增多的趋势,湖泊面积呈扩张—加速扩张—扩张减缓的阶段性增长趋势。近30年湖泊总面积扩大88 676.49 hm^(2),其中,1990—2000年、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面积分别增长23 897.12、57 176.60和7 602.77 hm^(2),增长幅度分别为5.63%、12.75%和1.50%。通过对保护区1 000 hm^(2)以上湖泊面积分析,西区湖泊以色林错、仁错面积变化率较大,东区湖泊以错愕、乃日平错以及蓬错变化显著。近30年色林错保护区气候为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多和蒸发量减少,气候呈现出暖湿化发展趋势。冰川萎缩速率、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与色林错保护区湖泊阶段性变化规律相关性高。
- 吕俊娥马露高会军谢昆军
- 关键词:湖泊面积遥感监测气候因素
- 基于遥感技术的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草地退化问题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利用遥感技术对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以来草原植被覆盖度进行解译计算,分析保护区草地生长状态的变化。同时,对研究区1990年以来农牧业、降水、气温和湖泊面积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各因素对保护区草地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区草原整体上处于向好发展,特别是2010年以后大面积重度和极重度退化区域转为轻度退化和中度退化,保护区西区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增加,由此说明国家和自治区对保护区的一系列管理保护措施具有明显的效果。根据农牧业产值和牲畜数量的变化可以推测区域农牧业在过去30年间对当地草业未产生太大影响,而降水、气温和湖泊面积的增加应该是主要影响保护区草地覆盖度增加的因素。
- 仙麦龙吕俊娥
- 关键词:遥感技术植被覆盖度
- 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 2017年
- 以秦岭北麓(西安段)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分析秦岭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重要生态功能区评价指标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2项评价因素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根据地方相关法规和规划,划定禁止开发区红线。将重要生态功能服务区红线与禁止开发区红线叠加,最终划定秦岭北麓(西安段)生态功能红线。其中,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保护红线区面积达2 157 km^2,占全区总面积41.5%;禁止开发区范围面积约2 076 km^2,占全区总面积39.9%。叠加构成秦岭北麓(西安段)的生态红线区总面积3 157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60.7%。秦岭生态红线范围的划定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 吕俊娥杨宇鸿
- 关键词:生态功能秦岭北麓ARCGIS
- 塔里木盆地绿洲与沙质荒漠演化遥感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以叶城地区为例,采用1975、2000、2007年和2014年遥感数据作为数据源,应用"3S"技术,分析了绿洲化及沙质荒漠化的空间特征及重心迁移趋势。结果表明:(1)近40 a间,绿洲面积从1975年的977.76 km^2增加到2014年的1 170.85 km^2;沙质荒漠化面积从1975年的444.12 km^2减少到2007年的325.85 km^2,到2014年再增加到463.69 km^2。(2)绿洲退缩区面积25.46 km^2,扩张区的面积218.41 km^2,绿洲存在着一定的扩张趋势;沙质荒漠化退缩区面积209.61 km^2,扩张区面积266.63 km^2,沙质荒漠化基本稳定且有较小的扩张。(3)绿洲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1.632 1 km,同时,沙质荒漠化先向东北再向西南迁移9.499 3 km。近40 a间叶城地区绿洲扩张,沙质荒漠化先退缩后扩张。
- 吕俊娥
- 关键词:绿洲化沙质荒漠化遥感研究
- 喀喇昆仑山厦呈、吕莫慕士塔格山段现代冰川分布及变化特征
- 2017年
- 在全球气候普遍变暖、冰川大面积退缩的大背景下,为揭示山岳冰川十分发育的喀喇昆仑山脉现代冰川分布及变化特征,以中等空间分辨率(ETM和Landsat 8)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方法完成了厦呈慕士塔格山、吕莫慕士塔格山段冰川变化遥感调查,基本查明了区内冰川面积、分布特征和变化状况,共调查1 373处冰川,其中中国境内有554处,境外克什米尔印控区有819处;同时对区内典型冰川变化进行了2期对比分析,得出冰舌退缩、前进或稳定现象同时存在的结论,为喀喇昆仑山脉冰川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我国西部边海防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冰雪灾害的防治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 阎永忠马露吕俊娥
- 关键词:ETMLANDSAT遥感冰川
- 青藏高原北部成煤地质背景及煤系矿产资源特征被引量:7
- 2016年
- 为摸清青藏高原北部煤系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状况,开展了青藏高原北部成煤地质背景和煤系矿产资源特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典型样品测试及资料综合分析,总结出青藏高原北部主要成煤时代为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及早中侏罗世,煤系可划分为昆仑山、积石山、唐古拉山、土门—巴青、昌都—芒康等5个赋煤带;主要的煤系矿产有煤炭、煤系气、天然气水合物、煤中锗镓以及煤系石膏、高岭土、优质灰岩等。在成煤环境、煤化作用、构造演化等的共同作用下,尕马羊曲地区形成煤-煤中锗共生矿床;开心岭—乌丽地区形成煤-煤系气-天然气水合物共生能源矿床;唐古拉山地区的巴贡组(T3bg)、那益雄组(P3n)、杂多群(C1zd)、加卖弄群(C2j)均具有形成煤-煤层气-煤系页岩气共生能源矿床的资源潜力。
- 乔军伟李聪聪范琪谭节庆谢涛杨成吕俊娥
- 关键词:青藏高原北部
- 青藏高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遥感探测方法,即:首先选择适当的ETM+、ASTER以及Quickbird等遥感图像,分析可见光、短波红外、热红外波段的影像特征,反演地表温度;然后结合野外调查和前人资料,寻找天然气水合物的直接和间接遥感解译标志,进行遥感解译。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天然气远景区出现的几种遥感解译标志包括:地表上空高温异常(尤其是水体上空)、泥火山、沼泽地水体中大量气泡和棕黄色沉淀物,以及碳酸盐化、粘土化等指示信息。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天然气水合物遥感调查和圈定靶区提供了基础方法。
- 万余庆吕俊娥谭富荣刘卓乔军伟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热异常泥火山
- 稀缺高炉喷吹用煤地质评价指标探讨及应用
- 2020年
- 高炉喷吹用煤可减少焦炭的使用量,是现代高炉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技术措施。从高炉喷吹用煤的煤质影响因素入手,在稀缺煤和优质煤煤质评价的基础上探讨稀缺高炉喷吹用煤的地质评价指标及分级参数。通过分析,将高炉喷吹原料用煤的煤质评价指标划分为工艺指标和经济指标两大类,工艺指标是决定煤是否能用于高炉喷吹工艺的关键指标,经济指标主要影响高炉喷吹工艺的成本。煤类差异是高炉喷吹用煤选择的首要因素,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禀赋特征,提出无烟煤、贫煤、贫瘦煤是高炉喷吹用煤中的稀缺煤类。结合煤炭地质勘查中对"优质煤"的评价标准,提出灰、硫、磷的含量是稀缺高炉喷吹用煤地质评价的关键指标,要求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12.00%、全硫质量分数不大于1.00%、磷分质量分数不大于0.03%。利用该指标对我国无烟煤、贫煤、贫瘦煤分布的典型矿区进行煤质评价和资源划分,指出永城、西山、阳泉、潞安、二道岭和汝箕沟矿区是我国稀缺高炉喷吹用煤的主要分布区,统计的稀缺高炉喷吹用煤保有资源量107亿t,为我国稀缺高炉喷吹用煤的合理开采和充分利用提供了依据。
- 乔军伟李正越陈美英吕俊娥
- 关键词:高炉喷吹用煤煤质评价评价指标
- 黄陇侏罗纪煤田煤中元素特征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根据黄陇侏罗纪煤田主采煤层煤质资料和研究成果,对煤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煤中各元素形成的地质因素,并对铀含量富集特征及有利成矿区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黄陇侏罗纪煤田形成于陆源物质供给较丰富的干旱弱还原泥炭沼泽环境中,煤中微量元素Ga、Ge、V、As等属正常含量水平,Cl、F、P属低含量水平,U含量明显高于全国值。由于盆地边缘造山运动提供了丰富的铀源、有机流体及输导体系,使得U含量由盆地边缘向中心逐渐减小,其中处于氧化还原环境的永陇矿区、旬耀矿区有利于铀矿的形成。
- 吕俊娥赵元媛
- 关键词:铀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