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燕妮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共深圳市委党校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国际法
  • 2篇国际法分析
  • 1篇争端
  • 1篇制裁
  • 1篇制裁措施
  • 1篇授权立法
  • 1篇提起
  • 1篇仲裁
  • 1篇联合国
  • 1篇联合国制裁
  • 1篇两岸
  • 1篇两岸合作
  • 1篇南海争端
  • 1篇公约
  • 1篇国际仲裁
  • 1篇海洋法
  • 1篇海洋法公约
  • 1篇法律
  • 1篇法律框架
  • 1篇防空

机构

  • 3篇中共深圳市委...
  • 1篇深圳证券交易...

作者

  • 3篇吴燕妮
  • 1篇刘筱萌

传媒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唐山学院学报
  • 1篇陕西行政学院...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联合国制裁措施国内执行的法律框架及实践困境被引量:1
2014年
联合国制裁机制成功的核心,在于各个国家的普遍遵从,但在我国目前的国内法律体系上,执行联合国制裁却存在着相当的空白。而在我国的实践中,也往往通过外交部通知函和行政文件的形式笼统宣示对联合国制裁的执行,事实上并不利于对联合国制裁措施的良好执行。从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提升我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角度出发,应当在统一框架性授权立法的基础之上,建立我国的联合国制裁措施国内执行体系。
吴燕妮刘筱萌
关键词:联合国制裁授权立法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分析及海峡两岸合作被引量:2
2014年
2013年11月23日,我国政府正式宣告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并颁布了相应的识别规则。从国际法的角度看,"防空识别区"的提出,最早是源于国内法上维护沿海国防安全的需要。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发展,该领域仍然缺乏可遵循的国际法规范。目前,接受这一规则的国家逐渐增多,但由于国际通例的形成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防空识别区"制度本质上仍是一种正在形成之中的国际习惯。对中国来说,如何从国际规则的参与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进而通过对规则的把握,实现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是我们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防空识别区"的设立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应当从国内法上对"防空识别区"进行严格规范,并重视与海峡对岸的合作与沟通,建立"防空识别区"的两岸合作长效机制,更好地为我国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服务。
吴燕妮
关键词:防空识别区两岸合作
菲律宾提起南海争端仲裁的国际法分析及我国的应对建议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与菲律宾的南海争端由来已久,菲律宾就南海争端在国际海洋法法庭向中国提起强制仲裁程序。仲裁程序的启动将产生何种国际法效果,我国应当如何积极利用国际法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对此,将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入手,对公约强制仲裁程序进行评论,并对我国的积极应对策略进行分析。
吴燕妮
关键词:国际仲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