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大湄公河
  • 1篇大湄公河次区...
  • 1篇人居
  • 1篇人居环境
  • 1篇省域
  • 1篇时空分异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功能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居民
  • 1篇农村居民收入
  • 1篇农业
  • 1篇农业可持续发...
  • 1篇湄公河次区域
  • 1篇可持续发展
  • 1篇空间格局演变
  • 1篇ESDA
  • 1篇城市
  • 1篇城市人居
  • 1篇次区域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4篇林爱文
  • 4篇夏钰
  • 1篇李山勇
  • 1篇彭玉玲
  • 1篇詹璇
  • 1篇张建东
  • 1篇岳邦佳

传媒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生态经济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湄公河次区域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研究——以老挝中部地区为例被引量:3
2016年
土地是人类进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依据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发展状况及土地利用特点,以土地利用功能多样性为基础,对各类用地的合理配置与布局形式等进行空间划分,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生产潜力。本文以位于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老挝中部地区为例,利用遥感、移动测量等技术手段,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系统聚类分析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功能区,有针对性地提出土地利用方向及调控措施,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丰富该地区在土地合理利用与分区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
林爱文詹璇彭玉玲夏钰岳邦佳秦文杰
关键词:大湄公河次区域土地利用
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空间格局演变被引量:17
2017年
通过构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4年、2009年和201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人居环境综合适宜度进行评价和比较,进而运用空间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人居环境的空间格局演变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呈现出逐步提升的发展趋势,区域差异缩减;大多数城市人居环境类型保持稳定,向上转移的城市数量多于向下转移的城市数量;人居环境适宜度表现出较为显著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集聚性不断增强,在空间上逐步形成了由浙江东部向江苏梯度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作用,根据不同区域采取相应措施是提高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居环境适宜度和缩小人居环境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夏钰林爱文朱弘纪
老挝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分异与提升路径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构建老挝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析分析法计算得出17个省域(直辖市)的人口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资源与环境系统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并对老挝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和分析。整体而言,中寮各省(直辖市)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下寮次之,上寮较低;老挝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整体差异不大,高水平和中低水平省域分布较为集中,中高水平和低水平省域相对分散,各等级空间分布形成由3个核心区域向周围递减的态势。最后指出,着力于打造3个核心农业发展区域,发挥其带动作用,并针对不同省域的农业发展状况采取相应措施,是逐步实现老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夏钰林爱文
关键词: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时空分异
2017年
在ArcGIS和GeoDA等软件的支持下,本文利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法,结合重心迁移、空间自相关等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ESDA),首先,对2000~2014年全国整体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时间演变特征分析,接着对2000~2013年全国31个省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分异格局、重心迁移趋势和空间相关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农村收入增速加快,逐渐超过城镇,贫富差距拉大;中国省级农村居民收入区域分异特征出现变化,由严格的东高西低的梯度型变为中西部较低的局部跳跃型;全局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存在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东部沿海省份和东北地区的高值聚集区以及西部大片区域的低值聚集区;从省级收入增长率上来看,区域增速的高低发生转变;农民人均收入重心向西北迁移,有利于减小东西收入差距。
张建东李山勇夏钰林爱文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ESDA时空分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