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勇 作品数:31 被引量:146 H指数:6 供职机构: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辽宁省2015-2020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掌握辽宁省蜚蠊密度、侵害率和种群构成,分析蜚蠊的季节消长变化趋势,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20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病媒生物监测点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较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结果2015-2020年辽宁省病媒生物监测点共捕获蜚蠊47940只,平均密度为0.52只/张,侵害率为10.45%,蜚蠊种群构成以德国小蠊为主,占捕获总数的97.91%。不同生境蜚蠊监测密度、侵害率差异较大,农贸市场和超市远高于其他生境,其次为餐饮行业、居民区,医院和宾馆较低。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5、2019和2020年呈单峰曲线,2018年呈双峰曲线,2016和2017年呈多峰曲线,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呈单峰曲线;蜚蠊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5-2018年呈单峰曲线,2019和2020年呈双峰曲线,农贸市场呈双峰曲线,餐饮行业和居民区呈单峰曲线。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最高峰均分布在7-9月。结论辽宁省2015-2020年蜚蠊密度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侵害率呈现下降趋势,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农贸市场、超市等重点行业蜚蠊侵害严重。应加强监测和防制,结合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在蜚蠊活动高峰期7-9月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王纯玉 白玉银 张家勇 丁俊关键词:蜚蠊 侵害率 在辽宁省长角血蜱中检测出土拉弗朗西斯菌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检测辽宁省长角血蜱中弗朗西斯菌属及其内共生体的携带情况。方法 2013年7月,在辽宁省采集长角血蜱357只共分成38组,进行土拉弗朗西斯菌(土拉菌)的特异培养和弗朗西斯菌属及其共生体16S r RNA的巢式PCR检测。对有目的片段扩增的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同源性比对,并与网上已公布的弗朗西斯菌属和弗朗西斯菌属(类)内共生体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有测序结果的13组蜱中,5组为土拉菌,8组为弗朗西斯菌属(类)内共生体。由此推算,河栏镇长角血蜱对于土拉菌的最小携带率为2.12%。系统进化分析显示,5组蜱和土拉菌聚在一个分支上,其余8组和弗朗西斯菌属(类)内共生体聚在一个主干分支上。结论首次发现辽宁省长角血蜱携带土拉菌及弗朗西斯菌属(类)内共生体,对于提醒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土拉热防控具有一定意义。 王艳华 毛玲玲 彭遥 孙英伟 王子江 张家勇 张稷博 田疆关键词:土拉弗朗西斯菌 长角血蜱 聚合酶链反应 辽宁省大连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大连市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幼蚊和成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媒介伊蚊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8-9月在大连市居民区采集白纹伊蚊幼蚊和卵块,实验室繁殖后,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和成蚊接触筒法对常用杀虫剂进行抗药性检测。结果白纹伊蚊幼蚊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3.00倍,为低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双硫磷、敌敌畏、氯菊酯的抗性倍数均<3.00倍,呈敏感水平。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为初步抗性群体,死亡率为97.00%,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和溴氰菊酯均为敏感群体,死亡率分别为100%、99.00%和98.00%。结论辽宁省大连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较低或敏感,常用杀虫剂可用于白纹伊蚊的日常控制。 王纯玉 李志 邢俊 白玉银 丁俊 张家勇 侯文阁 宋丽华 周祎 梁玉红 张稷博关键词:白纹伊蚊 成蚊 抗药性 杀虫剂 2017年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监测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调查了解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鼠、蚊、蝇、蟑螂)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7年在辽宁省14个市进行监测,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蚊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蝇密度监测采用诱蝇笼法,蟑螂密度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2017年辽宁全省平均鼠密度为1.27%,城市(居民和餐饮业)为0.73%,农村(村内和村外)为1.89%,平均鼠密度在4月达到高峰,鼠密度为1.61%,从捕获数量上看,全省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1.92%;蚊虫平均密度为20.23只/(灯·h),城市(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和农村(农户和牲畜棚)平均密度分别为3.25和44.00只/(灯·h),蚊虫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现明显的单峰曲线,最高峰出现在8月下旬,密度为63.25只/(灯·h),从捕获数量上来看,中华按蚊成为全省的优势蚊种,所占构成比为38.99%;蝇类总密度为6.03只/(笼·h),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8月达到峰值[密度为9.96只/(笼·h)],从捕获数量上看,丝光绿蝇为优势种,所占比例为40.11%;蟑螂总密度为0.41只/张,总侵害率为10.72%,蟑螂密度9月达到峰值(0.70只/张),捕获数量中德国小蠊占绝对优势,构成比为99.70%。结论基本了解了辽宁省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今后应坚持对病媒生物的监测,重点关注虫媒传染病的主要媒介,提高监测与预警、预报的水平,为辽宁省病媒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王纯玉 张家勇 白玉银 丁俊 关玉辉 张稷博关键词:病媒生物 种群构成 辽宁省2018-2021年蝇类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掌握辽宁省人居及周边环境的蝇类物种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变化情况,为蝇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5-10月选择居民区、餐饮外环境、绿化带(公园)、露天农贸市场4类生境,采用笼诱法进行蝇类密度监测,对获得的数据使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不同年份、不同生境蝇种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Levene检验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蝇类密度方差齐性进行检验;采用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检验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蝇类密度季节消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018-2021年辽宁全省共布放诱蝇笼2239笼次,捕获蝇类83690只,优势种群为丝光绿蝇、家蝇、厩腐蝇和麻蝇科蝇种,共占捕获总数的79.95%。4种生境中均以丝光绿蝇为优势种。蝇类总密度为6.23只(/笼·h),2018-2021年蝇类密度分别为6.72、6.68、6.97和4.61只(/笼·h)。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蝇类密度最高,达9.20只(/笼·h),居民区最低,仅为3.47只(/笼·h)。蝇类密度总体的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高峰出现在7和8月,不同年份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74,P=0.001),不同生境蝇类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52,P=0.008)。结论掌握了辽宁省人居及周边环境的蝇种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建议在蝇类活动高峰期前及早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以降低蝇类密度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王纯玉 白玉银 张家勇 丁俊关键词:蝇类 物种构成 辽宁省2021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了解辽宁省蜚蠊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及侵害率情况,为制订蜚蠊防控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辽宁省14个地级市城镇设置居民区、宾馆、餐饮行业、超市、医院、农贸市场6种类型监测点,采用粘捕法进行蜚蠊监测。收集整理病媒生物监测点的蜚蠊监测数据,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蜚蠊密度及种群构成,比较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结果 辽宁省2021年共捕获蜚蠊3 031只,德国小蠊占94.66%(2 869/3 031),为主要优势种群。蜚蠊总密度为0.230 0只/张(3 031/13 234),蜚蠊总侵害率为5.59%(562/10 052)。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高的生境依次为农贸市场、餐饮行业、宾馆,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327,P<0.05)。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高峰均分布在7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中农贸市场、超市、宾馆、医院、居民区生境均呈单峰曲线,而餐饮行业生境接近双峰曲线。结论 2021年辽宁省蜚蠊的优势种群是德国小蠊,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较2020年均呈小幅下降的趋势,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农贸市场为蜚蠊防控的重点场所,结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趋势,在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期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张家勇 白玉银 王纯玉 张稷博 李志 张倩 丁俊关键词:蜚蠊 辽宁省2020-2022年蚊虫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2020-2022年人居及周边环境的媒介蚊虫密度、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提供依据。方法14个地级市每年5-10月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5类监测生境,采用诱蚊灯法进行蚊虫密度监测,使用Excel 2016、ArcGIS 10.7和SPSS 27.0等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蚊虫种群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各年度和各生境蚊密度方差齐性采用Levene检验,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多配对样本的Friedman检验。结果2020-2022年辽宁省共布放诱蚊灯4239盏,捕获雌蚊238193只,其中中华按蚊为优势种群,占捕获总数的40.22%,其次是淡色库蚊和背点伊蚊,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2.11%和20.25%。蚊虫总密度为56.19只/(灯·夜),2020-2022年蚊密度分别为45.67、42.72和80.84只/(灯·夜);牲畜棚环境蚊密度最高,达到206.48只/(灯·夜),其次是农户,密度为17.04只/(灯·夜),最低是居民区,密度为5.25只/(灯·夜)。除白纹伊蚊外,牲畜棚生境中各蚊种密度最高,白纹伊蚊仅出现在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全省各监测点中鞍山市蚊密度最高,达215.27只/(灯·夜),其次是营口市,为157.28只/(灯·夜),大连市最低,仅为3.11只/(灯·夜)。蚊密度总体的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8月上旬最高,达179.48只/(灯·夜),不同年份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40,P<0.001),不同生境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72,P<0.001)。结论辽宁省人居及周边环境中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背点伊蚊是优势种群;农村生境蚊密度较高,特别是牲畜棚,是蚊虫重要的孳生繁殖地,应重点加强此类生境蚊虫的防制工作;6-8月是辽宁省蚊虫活动的高峰期,建议在蚊虫活动高峰期来临之前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降低蚊密度及蚊媒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王纯玉 张家勇 白玉银 丁俊关键词:蚊虫 种群构成 辽宁省2012-2016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掌握辽宁省蜚蠊密度、侵害率、季节消长和种类构成等情况,为科学开展蜚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于2012-2016年每年的1-12月在辽宁省14个市的城镇选择居民区、宾馆、餐饮行业、医院、农贸市场5种适合蜚蠊孳生活动的场所共70个进行监测。对所有数据运用Excel 201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共捕获蜚蠊47 647只,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7.28%,为绝对优势种。总密度为0.48只/张,侵害率为12.75%。各年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均以农贸市场最高,宾馆最低。蜚蠊季节消长变化趋势2012年呈双峰曲线,2013-2015年呈单峰曲线,农贸市场的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餐饮行业呈单峰曲线;侵害率季节消长变化趋势各年基本呈单峰曲线,农贸市场呈单峰曲线,餐饮行业和医院呈双峰曲线。密度和侵害率的最高峰分布在7-8月。结论 2012-2016年蜚蠊密度有小幅上升,而侵害率小幅下降。农贸市场依旧为蜚蠊防控的重点场所,结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侵害率的季节消长趋势,在高峰期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以达到降低蜚蠊密度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张家勇 王纯玉 丁俊 白玉银 张稷博 李志 关玉辉 孙进忠关键词:蜚蠊 侵害率 辽宁省2016年鼠类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分析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6年鼠密度、鼠种构成、鼠密度季节消长、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以及重要鼠种的季节消长趋势,为鼠类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城镇设置居民区和食品餐饮业2种类型监测点,农村设置村内和村外2种类型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 2016年辽宁省共布放鼠夹103 471夹次,有效夹99 194夹次,共捕获鼠类1 522只,全省鼠密度为1.53%,农村鼠密度(2.39%)>城市鼠密度(0.83%),不同生境的鼠密度中农村村内(2.98%)>农村村外(1.80%)>食品餐饮业(0.87%)>居民区(0.78%)。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其次为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不同生境中黑线姬鼠为农村村外生境的优势鼠种,褐家鼠则为其余3种生境的优势鼠种。总体鼠密度、农村鼠密度和城市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型曲线,第1个密度高峰分布在3—4月,总体鼠密度和农村第2个密度高峰均为10月,城市则为7月。4种不同生境季节消长同呈双峰型曲线。重要鼠种鼠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呈双峰型曲线,褐家鼠和小家鼠在居民区和食品餐饮业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而黑线姬鼠在农村村内和农村村外呈双峰曲线。结论 2016年辽宁省农村鼠密度较高,农村仍需重点防控。鼠密度、不同生境鼠密度和重要鼠种鼠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双峰型曲线。应根据不同的鼠种、生境和密度高峰进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鼠灭鼠方针,以期达到有效地控制鼠传疾病的目的。 张家勇 丁俊 白玉银 关玉辉 李志 张稷博 王纯玉关键词:鼠类 辽宁省蚤类生态地理分布调查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调查辽宁省不同自然地理环境蚤类组成和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生态学、动物地理学和形态分类学原理和方法。结果辽宁省迄今发现蚤类47种,隶属于6科23属,其中中国特有种6种,世界广布种6种,辽宁省广布种4种。辽东低山丘陵针阔叶混交林小区分布蚤种15属18种;辽东半岛赤松柞木林小区分布蚤种13属17种;辽河平原草甸草原小区分布蚤种16属19种;柳河流域沙丘灌木丛草甸草原小区分布蚤种11属13种;辽西滨海台地农田-草甸草原小区分布蚤种7属8种;辽西丘陵油松柞木林小区分布蚤种12属15种。努鲁儿虎山北麓丘陵台地干草原小区分布蚤种18属30种。结论自然环境是由各个生态要素组成。蚤类与其他生态要素一样,是环境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其繁衍和分布受其他生态要素影响和制约。 关玉辉 王纯玉 张家勇 丁俊 白玉银关键词:植被 气候 雨水 地形 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