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正

作品数:33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政治法律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4篇政治
  • 4篇中国共产党
  • 4篇社会主义
  • 4篇主义
  • 4篇共产党
  • 4篇国共
  • 3篇社会
  • 3篇生态
  • 3篇生态文明
  • 2篇地方政府
  • 2篇舆情
  • 2篇政府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人民
  • 2篇人民主体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社会主义核心...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2篇网络舆情

机构

  • 3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32篇方正
  • 9篇叶海涛
  • 1篇方正

传媒

  • 3篇厦门特区党校...
  • 2篇湖北行政学院...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2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理论导刊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党校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上海党史与党...
  • 1篇天水行政学院...
  • 1篇福州党校学报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中共乐山市委...
  • 1篇攀登(哲学社...
  • 1篇理论探索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贵阳市委党校...
  • 1篇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7篇201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舆论场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构建
2017年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不可避免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要场域。网络舆论场中,身份辨识的弱化让普通网民成为独立发声的舆论主体,网络参与积极性空前提高;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思潮泛滥网络,引发社会价值观混乱,舆论主体的多元化与隐匿性为网络文化乱象的产生埋下隐患,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话语权构建造成一定程度的挑战。为此,必须加强制度规范,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网络影响力,创新多元舆论的协调与引导机制,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网络话语体系。
方正
关键词:网络舆论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8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战略总布局的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维度。目前,国内学术界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产生的理论背景、主要内涵、理论特色、重大意义以及实践路径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理论深度、研究视野和现实针对性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因此,增强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学理论证,拓展全球视野,强化与他国经验的横向比较,避免过度理论式解读,注重区域生态治理实践的具体分析应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方正张欣欣
关键词:生态文明思想
海外学者关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兼论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20年
根源于生态破坏引发的对文明持续性发展问题的探讨,将生态保护从局限于单一的环境领域上升至国际性政治议题的高度。在此背景下,中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海外学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重心集中在基本内涵、时代背景、理论来源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成果颇为丰富。综合来看,海外学者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景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也存在基于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而产生的误读与偏见。未来研究中,国内学界可以选择性地汲取海外成果中适合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际的有益成分;对海外研究中存在的误读与偏见,应通过官方宣传、学术交流等多重渠道予以澄清,引导国际社会更加公正客观地认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方正叶海涛
关键词:海外学者生态文明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研究述评被引量:2
2019年
作为当代中国监督制度的顶层设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因应新时期腐败治理需要,为解决现行监督体系中存在的监督资源分散、监督职能交叉、监督主体权威性不足等问题进行的重大政治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从历史演进的维度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体制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初建与曲折发展阶段、恢复与重建阶段、发展壮大阶段与整合完善阶段。在国家战略层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保障国家制度体系有序运转、推进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在社会治理层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了我国反腐败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与规范化,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制度建设层面,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整合了分散的监督资源、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监督全覆盖,构建起了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监察体系。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践中,须遵循一定的实践逻辑:首先,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长期性、渐进性的政治改革,必须稳妥有序地扎实推进;其次,改革过程中必须以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为主线,在概念与制度设计上实现党纪与国法的合理衔接;最后,政治权威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力,要充分发挥政治权威的主导作用,保证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有效性。为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学术界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理论构想与实践策略,包括借鉴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吸取国外制度改革经验;科学设计监察制度,注重应用高科技手段;严格纪检监察干部选拔,增强专业能力培训;提升制度运行透明度,增强对监察权的内外监督等等。综观学界现有研究成果,仍有进一步拓展与完善的空间:在研究内容上,可以拓宽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研究的问题域,强化相关基础理论问题研究,形成中国特色监察理论学术话语;在�
方正
关键词:监察权法治反腐败
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问题研究述评被引量:8
2018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崛起对现行西方世界主导的价值体系和发展模式构成了强烈冲击,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借助其话语霸权,企图以其自身价值体系来规范中国,对中国实行"软遏制","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傲慢论"等论调频频出现,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以及国际发展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方正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国际社会话语权价值体系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
论近五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制度治党问题的研究综述
2017年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法纪建设,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扎紧制度的笼子,强化制度的执行。推进制度治党的深化落实,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但不可否认的是,制度治党的实践过程中,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术界围绕着制度治党的内涵、意义、实践困境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就丰富制度治党研究方法、扩展制度治党的研究范围、借鉴国外政党制度建设经验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讨。
方正
海外对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认知及其辨正
2023年
自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战略布局以来,海外学者积极评价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为生态文明是融贯了古今生态智慧的全新文明范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的绿色发展模式,将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重要的实践方案;另有一些西方论者则在价值层面将生态文明战略“意识形态化”,指认它是对西方环境理论与政策的“全面模仿”,强调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具有“不可持续性”。这些罔顾基本事实的论断暗含了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偏见,严重误导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战略的客观认知,助长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恶意抹黑的舆论风潮。鉴于此,国内学界须理性辨别海外生态文明战略的诸多评价,通过多重渠道主动回应国际社会的疑虑与误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话语体系,提升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
程丽琴方正
关键词:海外学者生态文明战略污名化正本清源
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述评被引量:1
2019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强调发挥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作用,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党的政治建设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基本原则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文献的系统梳理发现,现有成果仍存在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不深入、研究对象定位不清晰、研究方法单一、研究创新性不足等问题。今后学界应继续深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理论观点,以辩证的科学思维取代形而上的研究思维,注意将宏观理论与具体问题相结合,在比较研究中汲取别国执政党建设的优秀经验,不断提升理论的阐释力与创新性。
方正叶海涛
“数字规训”与“精神突围”:算法时代的主体遮蔽与价值守卫被引量:37
2021年
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创设了数字在场的全新社交模式,主体在场的虚拟呈现使得信息流成为算法时代价值构设的主导因素。算法推荐场域中,个性化的信息供给机制满足了受众千人千面的多元化需求,亦将主体价值育成圈禁于虚拟的“数字囚笼”之中:大数据描绘出用户的数据轮廓,敞开了对现代人的数字监控之门;以人机交互为基础的心理调控机制,强化了控制公众自由时间的数字依赖;受众隐私数据的不断商品化,将数字消费异化为无偿性数字劳动;算法推荐下的选择性信息过滤,将群体情绪极化为无可调和的偏见共同体。消解智能算法对受众的信息遮蔽与价值裹挟,实现算法时代公众精神的自由发展,需要在制度层面明晰互联网企业的行为边界,维护公民的数据隐私;在主体层面普及数字用户的算法素养,防范算法权力的价值渗透;在媒介层面拓宽信息供给渠道,建构理性讨论空间;在技术层面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数据共享,对算法应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督。
方正
关键词:数字技术媒介
智媒时代社会价值秩序建构被引量:3
2022年
智媒时代,社会价值秩序建构场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算法技术在优化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现实挑战。算法世界中,主体意识始终被置于智能终端“凝视”中,主体自由意志遭遇算法逻辑的导控;类真实情境的虚拟体验刺激视觉文化消费,磨损主体的价值辨识能力;算法推荐机制致使受众陷入“信息茧房”的困境,削弱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整合。为有效应对智媒时代的诸多挑战,更好地建构社会价值秩序,首先应以“祉”建“智”,以实现民生福祉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夯实智能媒体价值传播的物质基础;其次要以“治”规“智”,建立智能传播的制度伦理规范,构建风清气朗的媒介环境;最后须以“质”强“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性要求为智媒赋能,引领多元的社会文化思潮。
程丽琴方正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